互联网教学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2025-02-20任红丽杨丽华刘媛媛王赞丽
摘"要:互联网教学对于传统教育模式及形态产生了巨大改变。具体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互联网教学对传统课堂教学带来诸多优势,例如:突破时空局限,实现移动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联网教学特点,对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剖析了互联网教学对医学影像专业的影响,如师生互动与交流、平面成像与立体成像教学、实习阶段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从多方面入手,全面阐述互联网教学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对策,提高医学影像互联网教学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医学影像;影响;对策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得益于放射技术的发展,通过对人体主要部位进行影像拍摄,从而为病人的诊断提供图像依据,提高医院诊断水平。医学影像专业在短短数十年发展时间内,由于专业设备及成像技术的进步,对医学影像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互联网教学模式下,积极引进最新课程知识,完善教学资源,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水平。
一、互联网教学特点
(一)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互联网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上,不再依赖师生面对面在同一空间、同一时间内完成教学活动,而是借助电脑、手机等硬件设备,营造一个虚拟的教学环境。互联网教学改变了传统教育高度依赖教师的特点,转而可以使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互联网教育模式下,教师可以利用远程教学特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软件功能,完成学习测试与成绩考核,丰富了教学内容,解决了教师自身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此外,互联网教学还能借助在线学习统计等工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时长的监测,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将有限的学习时间合理分配,解决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二)提高师生互动性,开展个性化教学
互联网教学环境下,师生的互动性可以得到展现。相比传统教学方式,互联网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提供的图片、文字、视频等教学素材,制作互动性强、具有时代气息的课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互联网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诞生了微课、翻转课堂、在线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使传统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过程产生变革,师生可以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下进行互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根本性的变革。互联网教学环境下,对于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转变为可以自主掌握学习节奏的学习,从而为自己成绩的提高做出新的探索。此外,互联网教学资源丰富,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及兴趣差异,还可借助网络开展自主学习,通过与同学、教师之间的互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为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奠定基础。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革新,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教育成为主流,而互联网教学环境下,通过提高师生互动,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个性化教学。
(三)扩充学生视野,实现资源共享
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信息知识丰富、共享、免费、知识传播迅速等特点。而具体到互联网教学,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根据学习能力,拓展自己的视野,体验到互联网对教育的促进作用。当前,在利用互联网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培养学生信息检索与搜集能力,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查找相关知识,从而在学习内容之外,进行知识延伸学习。相比于教学教材,互联网中的相关知识更新频率快,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有一定促进作用。一些优质教学资源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分享,对于一些贫瘠的地区来说,借助互联网可以改变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局面,使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四)培养学生协作,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互联网教学除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所要求外,还注重学生的协作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在互联网教学中,除了在线学习外,教师还会布置课后作业,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要互相配合,通过网络查找、分组讨论等互相协作的方式完成课后作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展开积极协作、主动探究知识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互联网教学环境下,学生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经途径。未来教育发展要求学生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是要学会利用现代工具提高对知识的搜索与应用能力。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提升学生素质,是远程开放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目的。互联网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当前医学影像专业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匮乏,课程设置不合理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教学中需要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因此对于学校的硬件设备要求较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匹配的影像资源与医学设备,学生单纯依靠理论学习,很难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课程设置上,大量必修课程与专业关联度较低,知识结构陈旧,与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差距较大,无法反映现代医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在课程内容学习设置上,课程设置缺乏整体性,有的专业课程设置在基础课前,忽视教学实践,影响实践课程作用的发挥。
(二)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设备与应用也逐渐变得多种多样,而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中,普遍还是原有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医学影像设备学、影像成像学原理及其相关医学知识。教材知识更多注重基础设备构成与原理,导致学生对于一些实践操作及成像内容学习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需求。在教学模式上,部分教师固守原有教学思想与方法,以考试成绩为出发点开展教学,不仅无法适应现代医学成像技术的教学需求,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效率,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忽视对医学影像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涉及的检查仪器有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设备,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对于设备的规范化使用均有严格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熟练掌握各种影像仪器操作的基础上,还要了解不同疾病在不同仪器检查中的具体图像结果差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影像设备的功能。当前在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医学影像设备的原理及操作学习,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并未重视学生对医学影像综合认识,导致学生在进入工作后无法顺应技术发展,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细致的依据。
三、互联网教学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影响
(一)师生互动与交流
互联网教学对医学影像专业的影响体现在师生互动与交流容易受到网络因素及外在环境的干扰,无法像日常教学有效监督学生的学习状态。虽然可以通过在线查看学生的实时学习动态,但是隔着屏幕,学生很容易放松精神,在自我为主的学习环境下产生学习惰性。建立在互联网教学基础上的医学影像专业,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注重师生互动与交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针对部分网络存在延迟等问题,除了选用更为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外,还可以采用软件录屏的方式,供网络较差的同学采用视频重放的方式学习。对于互联网教学师生互动性不足的问题,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分组视频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同时加强课后作业的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平面成像与立体成像教学
医学影像教学中,学生需要对解剖学有充分了解,这样才能在影像查看时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提出合理化建议。相比于线下教学,互联网教学中学生很难通过一线解剖获得直观的图像效果,更多的是通过平面来获得病人的影像资料,这对于学生立体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要求较高,一些学生如果没有三维空间感知能力,在查看医学影像资料时,容易分辨不清楚具体症状及发病原因,影响病人的后续治疗。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可以增强学生的虚拟现实体验感,从而取得与现实状态下教学相似的体验感。例如,在对断面解剖课程学习中,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3D打印技术,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对断面图像与解剖的认知能力。对于一些重要部位的图像显示,可以采用虚拟重建软件,对各器官的图像信息进行重构与分解,加深学生对器官断面图像的认识。
(三)实习阶段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后,还需要进一步到医院放射科参与实习工作,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互联网教学对于医学影像专业的实习虽然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远程学习,但是对于临床医学来说,还是需要学生进入医院放射科亲自参与到读片、病例讨论等日常工作,这样才能快速提升实践能力,避免单纯通过网络教学,无法真正掌握一线操作技能的问题。一些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在进入医院放射科实践中,需要临床主治医师指导,但是由于当前住院医生在负责互联网教学过程中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在线下指导环节,很难有充足时间与精力指导学生看片。因此,应当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临床主治医师的积极性,参与到互联网教学实践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
(四)医学成像技术知识的整体性
医学成像技术依赖于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案例学习,往往需要经过小组讨论或者临床医师的指导才能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当前,互联网教学中,学生可以不受平台限制及空间限制,积极参与到在线影像教学与分析中。但是,这种学习方式相比传统的线下影像教学,所能提供的互动较少,学生之间也无法通过分组讨论完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学生的学习容易碎片化,难以将人体各部位的影像知识系统化学习、整理、归纳、总结。针对互联网影像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应当建立影像教学资料库,使学生能够系统化学习整个影像资料,通过翻转课堂等多元化教学,提高学生对医学影像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四、互联网教学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对策
(一)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互联网教学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影响体现在教学模式转变上。相比传统医学影像专业教学,互联网模式下,教师的信息化专业素养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改变教师的固有观念,促使教师能够开展适宜学生发展的教学观念和模式,由此能够实现信息化教学深入发展的目标。高校要重视师资力量建设,对现有影像专业教师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积极投入科研力量,打造符合互联网教学特点的学习平台,使教师能够根据医学影像技术学习要求进行信息化教学。要重视互联网教学的趣味性,探索研究性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融入教学环节中,体验到互联网教学的优点。相比于传统师资力量建设,互联网教学对于学校的硬件及软件平台有较高要求,需要在教学平台中注重软件优化,开发适合医学影像专业的教学平台工具,重视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为信息化教学深入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立足信息化教学平台,拓展医学教学模式
综合实际的教育能够发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在整个医学专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产生的影响显著。为保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平台拓展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拓宽学生的视野,助推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发布关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相关的最新行业动态,其中包括学术会议、专业领域最新资讯、学术专家专题讲座、疑难杂症大讨论以及线上答疑解惑等,再加上日常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微课等形式,为互联网教学奠定信息基础。在教学模式上,考虑到医学影像专业注重对影像资料的解读与分析,而原有教学往往采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互联网教学,应当对原有影像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采用案例教学法,指导学生对病人不同部位的病变影像资料学习,从而提高其影像处理能力。
(三)注重教学模式创新,强化学生探究能力
互联网教学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远程医学教育,实现“点对多点”全程同步远程医学视频教学以及监控模式。这样不但能够实现强化课堂教学实效的目标,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实现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任何时间、地点、课程的个性化教育服务,对实现医学教育实效强化能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这一教学模式的支持下,不但能够实现理论化教学强化的目标,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现代化医学的发展态势,更好地了解现阶段教育的最新动态,由此能够树立学生的医学探究信心。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功能、空间、时间以及交互性等方面,为学生实现实践探究和深度学习创设相应的环境。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医学影像技术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结合互联网进行教育模式改革,学生的专业化水平、临床能力得到了提高,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强化。因此,信息化环境下的新的医学影像教育模式是适应趋势发展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千瑞,孙宏亮.在线教学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2(19):6365.
[2]杜娜娜,杜玲玲.互联网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师教学的影响[J].影像视觉,2016(4):3537.
[3]后凌熙,王宝才,杨蓉.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X线检查技术实践教学探索[J].中外交流,2018(7):109.
[4]杨雪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J].年轻人,2019(18):26.
基金资助:2023年度陕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陕教函〔2024〕190号、23GY068);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3ZYA01);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4ZYB02)
作者简介:任红丽(1986—"),女,汉族,陕西咸阳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