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 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2025-02-19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的重大使命任务。2024年10月10日,学习贯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座谈会在银川召开。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党组书记、主任潘岳,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邑飞出席会议并讲话。宁夏第一时间掀起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的热潮,一体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
坚持根本遵循,始终确保示范区建设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宁夏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建好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用好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阐释,完成相关课题100余项。加强宁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研究。扎实开展党员干部培元固本、青少年夯基育苗、各族群众凝心聚魂、社科理论正本清源工程,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纳入各级党校培训班次,用好“道中华”平台,组织开展“百场万人”宣讲和模范事迹报告会800多场次。深入开展“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宣传活动,全网推出相关报道7200余篇、浏览量2.85亿次。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全区所有中小学推广“行走的思政课”经验做法,开展“石榴花开校园·籽籽同心向党”主题活动,实现全区3265所学校全覆盖。
突出“铸牢”主线,不断拓宽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宁夏坚持“融”的导向,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以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促融合。持续深化示范创建,创新“5585”工作模式,系统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创建,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全部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县(区)。统筹推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制定《关于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方案》,实施凝心铸魂、共同富裕、互嵌发展等“五大行动”,推动区内外各民族人口跨区域双向流动融居。探索全方位嵌入路径。纵深推进“三项计划”,3000余名中小学生与北京、福建等地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实施旅游景区铸魂提质三年行动,发布十大示范案例和5条主题线路;“插花”安置123万移民群众互嵌交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69个完整社区试点,建设80多个“长城花园”式社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提到“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完善示范区创建的制度机制。将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全过程,健全全覆盖学习、精准化宣传、常态化教育、一盘棋工作、法治化保障的制度机制。构建可示范的标准体系,围绕认同、发展、治理3个维度,探索制定评价标准。构建能管用的政策体系,建立审核、评估、调整机制,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在政策制定、法规出台、项目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修订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进一步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构建落得实的责任体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写入“三定”规定、纳入“三察(查)一体”机制,自治区党委统筹谋划铸牢工作,自治区政府制定“十个到位”工作举措,自治区人大出台加快建设示范区《决定》,自治区政协围绕“三项计划”开展专题协商议政,自治区纪委监委围绕示范区创建开展政治监督,凝聚起落实主线要求、努力创建示范区的强大合力。
(责编/王怡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