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回信精神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2025-02-19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要求云南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云南各族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国家民委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云南各项工作的主线,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加强党的领导,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坚持用党的民族工作创新理论凝聚思想共识,出台《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意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全省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热潮,全网有关信息超4.6万条,阅读量超18亿次。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2024年省委常委会7次、省政府常务会5次研究部署民族工作,调整省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人大常委会首次进行示范区建设专题询问;省政协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专题协商。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实践活动,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1.6万余场、覆盖110万人次,在边境一线实施“红旗飘飘”工程,“感恩总书记、感恩共产党、感恩新时代”成为云南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促进文化相通,不断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搭建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平台,精心承办国家民委开展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云南篇”,举办“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阅读与民族团结论坛”等各民族共享的文化活动。拓展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载体,完成560万字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云南卷》编纂工作,编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文化书系、古籍书系等,云南民族文化宫建成投用。深化304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使用实现全省高校全覆盖,1.7万余所学校完成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3—6岁在园儿童普通话普及率达99%以上。
推动互嵌互融,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召开全省旅游促“三交”现场会,推出162条促“三交”旅游线路,全年接待游客超过11亿人次;实施边境旅游示范村建设,打造“旅居云南”新品牌,省外来滇旅居人数达380万人。率先出台《体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意见》,全年举办相关赛事活动2000余场,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优异成绩。开展“团结进步同心营”活动,组织2.9万余名青少年跨区域、全方位交流,常态化开展红色主题、非遗主题等研学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互通互学互鉴、相知相亲相惜。
增进民生福祉,夯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物质基础。高质量建成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4270元,全力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升级版”,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和精神文明建设,边民的国家意识、国门意识、国防意识进一步增强。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成果,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建设14个示范县、37个示范乡镇(街道)、272个示范村(社区),打造1000个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示范村,现已完成660个。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提质升级,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至97.61%,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责编/张昀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