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增强思政课说服力

2025-02-19于雪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5年1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思政课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书写了无数的中国故事,这些故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对于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具有重要意义。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需要透彻研究教材,合理选取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要坚持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相结合、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结合、展现成就与回顾历史相结合、国内意义和世界价值相结合,多维呈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运用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思政课;说服力

高中思政课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了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和成就。理论只有说服学生,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引领功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思政课教学恰当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对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透彻研究教材,合理选取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思政课教材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把握教材的整体思路、理清知识脉络并明确重难点是思政课教师选取故事的基础。高中思政课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设计了必修课程的四个模块,讲述了为何以及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且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延展,设计了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高中思政课内容广泛,涉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基本经济制度、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等,这些内容都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蕴。准确把握教材整体思路有利于思政课教师全面理解教材各模块的逻辑,进而找到教材内容与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结合点,以便合理切入中国故事。知识脉络是每一模块中教材内容的内在关联,理清教材的知识脉络有利于将知识融会贯通,以一定的逻辑整合相关知识,对同一问题做出不同角度的理解,为合理选取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让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更好地契合教学需要奠定基础。除了立足于整体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还要明确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便有针对性地结合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予以重点突破。

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选取不仅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还要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目标,坚持故事的真实性、启发性,立足于学情,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习主席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故事为载体,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不懈地探索现代化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选取首先要坚持真实性,不能扭曲、篡改、虚构历史和现实,要反映故事原貌,结合事实和史实陈述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在讲述成就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客观看待其中存在的问题,既要分享故事中社会发展带给人们的兴奋和喜悦,也要反映故事中人们遇到的迷茫、矛盾和困难。全面客观地反映社会现实的故事,不仅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的说服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发展,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个人成长中的不同经历。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选取还要注重启发性,要善于积累那些反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和成就,体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具有启发性、励志性和精神指引的故事有利于增强课堂效果,增强学生的自信自强,鼓舞学生积极有为、奋发向上,对学生的生活和人生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选取还要坚持立足学情,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样的故事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例如,在讲授《实现人生的价值》一课时,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和核心素养目标,搜集相关资料,选取了徐州籍航天员朱杨柱和徐州籍运动员张雨霏的故事:朱杨柱从小就有驰骋蓝天的梦想,在求学中坚定执着地把航空航天事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最终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张雨霏在困难面前永不服输、勇敢乐观,从而厚积薄发,一次次地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国际赛场。朱杨柱和张雨霏的家乡和学生处于同一地域,他们的求学和成长经历也与学生有一定的共通性,这就拉近了故事和学生之间的空间与心理距离,学生更易于接受。他们的爱国精神、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对于学生有着极强的启发性和激励意义,使学生对于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有了深入的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故事选取的合理性与教材的契合程度,影响着思政课的说服力,进而也影响着理论教学入脑入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二、坚持“四个结合”,多维呈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单一的理论教学忽略了学生的非智力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恰当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有利于提高理论的可接受性,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善于“讲”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而且要思考如何从多个维度呈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1.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相结合,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具有丰富的心理需求,除了认知需求,还有情感的需求。思政课教学离不开学生的情感参与,思政课教师在进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知识的传输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中国式现代化背后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等思想维度的教育,从心理层面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情理交融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实现育人于无形。例如,在探究“一带一路”的意义时,可以组织学生分享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以来,“一带一路”上那些守望相助的故事。其中,在中老铁路开通两周年之际,老挝国会副主席在接受专访时一度哽咽14秒的故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老挝人民对于拥有一条铁路的渴望。中老铁路是一条发展路、幸福路和友谊路,它的开通对于老挝人民意义深远,同时也是我国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生动实践。

2.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结合,以小切口讲述大道理

宏大叙事旨在阐释恢弘历史和广阔现实,以整体性视野和时空跨度,围绕某一主题,遵照其内在逻辑,有条理地展现和叙说。微观叙事则关注某一局部和细节,对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实践展开深刻、细致的描绘。单一强调历史大视角和时空大背景会显得“大而空”,只强调局部和细节,忽略具体实践的时代大场景和历史大背景则会显得深入不够。在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时,要合理运用两种叙事方式,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结合。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一方面要围绕主题和主线,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同时也要突出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的典型事件、人物和群体的意义,用具体故事来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气磅礴。例如,在教授“两个毫不动摇”时,可以由温州姑娘章华妹领取到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的故事切入,由小见大地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后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并结合“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让学生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个体和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大、更辉煌的发展。

3.展现成就与回顾历史相结合,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

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的奋斗历程,百年党史、七十余年新中国史、四十余年改革开放史,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是一部需要下很大功夫研读的奋斗史。今天,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 但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取得的,而是在历史的奋斗中得来的。成就是显性的,奋斗历程的艰辛却不显见。出生并成长于新世纪的青年学生,由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缺少直观的经验感知,往往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奋斗感触不深。思政课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既要讲现在的伟大成就,也要引领学生走进历史,了解探索的艰辛,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成就的取得不是一朝一夕、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例如,在讲述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商业首航的故事时,可以结合其总设计师陈刚与中国造船业一起成长的历程,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攻坚克难成功摘取世界船舶工业领域“皇冠上的三颗明珠”的信心和决心,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的重要意义,以及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

4.国内意义和世界价值相结合,在对比中坚定道路自信

中国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与回答。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依靠殖民、掠夺实现现代化的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发展壮大自己,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与和平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国家发展,不以任何形式压迫其他民族、掠夺他国资源财富,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推动中国发展,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现代化模式。例如,在讲述中国“一带一路”的故事时,可以在展现“一带一路”倡议累累硕果的同时,展现美国拒绝阻止以色列对加沙的无差别轰炸,搅动中东局势的战争意图。一边是合作共赢之路,一边却是挑起战争之路,这就是我国 “一带一路”和美国“一炸一路”的区别和差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比中西方发展模式,可以帮助青年学生基于全球视野认识中国现代化进程,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正确性,从而坚定道路自信。

三、坚持开拓创新,有效运用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运用一定的智慧和技巧呈现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可以为思政课的理论教学提供有力支撑。但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不是单纯的故事呈现,要防止将思政课变为故事课。思政课教师还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有效运用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充分挖掘故事中的育人价值,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让理论转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意识。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活课堂反思

思政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主动、积极的心态去探求知识。如果只是由思政课教师单纯进行故事的讲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激趣”的目的,但课堂教学容易浅尝辄止、缺乏深入,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为此,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巧设疑问、观点争辩、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等课堂活动,并结合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升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完成故事背后的深度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搜集相关资料,自主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交流反思达到情感的共鸣。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参与讲故事和反思故事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历程和实践经验,有利于让其更好地成长为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故事感染力

为了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思政课教师在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时,会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加以辅助,但传统媒体所带来的身心体验是有限的。如今,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思政课教师要树立技术赋能的理念,借助5G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和全息影像技术等手段打造数字课堂,将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具象化为可听、可视、可感的场景,为学生提供多维度、多感官和多层次的沉浸式体验。学生置身于虚拟情境中,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通过“进入”故事的发生场景,更好地思考故事背后的理论价值和精神启示。采用数字技术,通过虚拟影像来呈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对于增强故事的感染力优势显著,但也要注意防止将思政课变为故事课,防止教学的娱乐化倾向。为此,思政课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与学生保持对话,通过有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以此来强化课堂的价值引领,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

3.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沉浸体验

思政课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既要利用好“思政小课堂”,又要利用好“社会大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沉浸式体验。思政课教师可以依托项目、任务等形式创设多样化、富有挑战性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实现思维的进阶、核心素养的提升;可以打破课堂内外的壁垒,带领学生走出“书斋”,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还可以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教学实践,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使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深刻体会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在亲身体验中内化知识、感悟真理、坚定信仰,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达到知行统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中书写了无数中国故事的壮丽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发挥思政课育人功能,增强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帮助青年学生理解、认同中国式现代化,并自觉担负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灿荣.思政课如何讲深讲透讲活中国式现代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3).

[2] 纪红彬.“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政课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1).

[3] 侯亚楠,金钤.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学思政教育融合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8).

[4] 洪志恒.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理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3).

[5] 张纯刚.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叙事维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0).

[6] 代海林,刘婵婵.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有诀窍[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2).

[7] 杨慧民,白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三维探讨[J].思想文化教育,2023(8).

[8] 吕丹红,祖金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J].思想教育研究,2023(9).

[9] 胡白云.理直气壮讲好中国故事的四要素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8).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