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路径初探

2025-02-19孙丽 徐斌 皮雪花

出版参考 2025年1期
关键词:数据要素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摘 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则等作出重要部署。数据要素对出版业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本文以出版领域数据要素为“小切口”,剖析出版数据要素的概念、范畴、价值;从规则构建、资源供给、创新发展、安全监管四方面,分析数据要素驱动培育和发展出版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进一步探讨以数据要素培育和发展出版新质生产力的可行性路径,以期实现数据要素在出版领域“可及、可治、可视、可控、可用、可靠”。

关键词:数据要素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数据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基础性资源和数字时代的战略性资源,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潜力。以数据要素赋能效用为契机,开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途径是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1]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正式将数据列为与劳动、资本、土地等并列的生产要素之一,标志着数据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地位得到确立。2022年12月,“数据二十条”正式对外发布,作为我国首部从生产要素的高度系统部署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国家级专项政策文件。[2]2023年12月,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推进数据要素协同优化、复用增效、融合创新,数据要素的市场化建设从理念形成深入到实践探索阶段。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3],必将引领数据要素创新演进,从而深度释放数据价值。

发展出版新质生产力是深化中国式出版现代化的必经之路。[4]在出版领域,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围绕数据进行产品研发和服务升级,将成为出版企业竞争的新趋势。[5]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时代背景下,出版领域应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据要素对于培育和发展出版新质生产的重要意义,本文以出版领域数据要素为“小切口”,浅析出版数据要素的基本概念、范畴、价值;从规则构建、资源供给、创新发展、安全监管四方面,分析数据要素驱动培育和发展出版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并探讨如何以出版数据要素为重要引擎,助力形成推动出版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向“新”力。

一、出版数据要素的概念、基本范畴及内涵分析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打破了传统生产要素的质态,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6]笔者尝试从核心概念及基本范畴入手,分析数据要素在出版领域的时代内涵。

(一)出版数据要素概念的厘清

首先对“数据”和“要素”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数据的本质即信息。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MA)指出,“数据是通过文字、数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不同形态来描述的事实信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数据定义为“便于通信、解释或处理的一种事实信息表现形式”。[7]“要素”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本义是生产和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

有学者指出,数据成为“要素”的意义体现在“数据对其他要素资源具有乘数作用”“数据对原有生产要素诸如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产生替代效应”“数据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具有广泛辐射带动效应”3个具体层面。[8]可见,在经济活动中,数据要素是构成决策、提升效率和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数据要素化本质上是将数据(资源)的生产要素特征进一步固化和凸显,从数据、数据资源、数据资产再到数据资本,数据的生产要素化程度不断加深。[9]2024年12月30日,国家数据局发布的《数据领域常用名词解释(第一批)》中明确提出了“数据资源”和“数据要素”两个概念,对我们厘清二者关系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文件指出,“数据资源是指具有价值创造潜力的数据的总称,通常指以电子化形式记录和保存、可机器读取、可供社会化再利用的数据集合”“数据要素,是指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参与价值创造的数据资源”[10]。在出版领域,数据要素不是简单的数据累积,而是出版社利用专业手段对出版物的数据进行采集、计算、存储、分析和制作,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汇聚,使得数据转化为可复用、可传播、可交流借鉴的资源。[11]数据要素已融入了管理、生产、分配、流通和服务等不同场景,覆盖了出版的多个重要环节。

(二)出版数据要素的范畴

“数据二十条”将数据分为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不同出版企业对数据的分类各不相同,尚未达成行业共识的统一标准。出版企业通过出版业务已经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其中包括:①出版原始数据,即未经过编辑加工、处理的原始数据。②出版数据,即经过严谨的“三审三校”业务流程所形成的具有出版意义和价值的数据;此类数据具有高内容价值、高产品价值、高原创价值、高资产价值等鲜明的特色属性,可进一步细分为“传统出版数据”和“数字出版数据”;随着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和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深入,新形态、多模态的数字出版数据日益丰富。③出版业务数据,即在出版业务流程及图书、数字出版产品流通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如销售数据、发行数据、编印发管人员的行为数据、用户行为数据、业务场景数据等;结合出版实践经验,此类数据的积累和价值往往容易被出版企业所忽视,然而,此类数据在挖掘选题方向、促进精准营销、服务科学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支撑出版企业高质量发展不容忽视的数据要素。

有研究将科技出版领域的数据要素按照数据来源分为3类,即出版物生成数据要素、编辑整理原稿信息生成数据要素、图书销售环节生成的数据要素。[12]在推动形成出版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出版数据要素的科学分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三)出版数据要素的价值分析

数据要素作为出版企业的新型生产要素,其本身可直接创造价值,同时又可通过与出版的传统生产要素的有机融合,形成规模经济,提升出版质效。

1.出版数据要素能够促进规模效益递增

数据可共享、可复制、可传输、可升级且可无限供给,打破传统生产要素的多种制约;同时,数据在出版的不同业务场景和不同细分领域的复用,还可进一步推动各垂直领域出版的交互融合,通过激发数据要素活力,产生新知识、创造新价值,逐渐形成效益增量,为新时代出版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出版数据要素能够推动深度转型升级

各类数据越来越多地参与出版工作体系中,许多出版企业已经大量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持续迭代升级产品及服务,并积极探索形成“数据要素—信息技术—应用场景”三位一体的新业态、新模式,促使出版领域在管理机制、生产模式、效益实现等多方面发生变革,实现产业结构深度转型升级。

3.出版数据要素能够催化形成数据资产

出版企业数据要素实现价值释放的过程可总结概括为“三化”,即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和数据资本化。[13]通过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印制生产、出版发行、流通营销、数字出版、用户服务等各个环节数据价值的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在数智时代实现以数据为纽带的出版业态、出版模式、出版人才、出版管理等创新要素的价值链联动,不断提升出版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数据要素赋能出版新质生产力聚焦四个着力点

数据要素赋能出版新质生产力可重点把握治理体系构建、资源供给、创新发展、安全监管四个着力点。

(一)夯基垒台,完善数据要素治理体系

出版企业数据治理体系是基础性保障。其一,出版数据的采集是数据治理的起点,需要建立数据采集的标准,以解决数据来源多样、数据庞杂、数据格式异构等现实问题,确保出版数据治理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一致性和可用性。其二,确保数据质量是数据治理的核心目标,需要系统性构建适合出版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数据要素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对出版数据实施质量控制、质量监控、质量评估及评价等,从多个维度确保数据质量。其三,数据合规、数据确权是数据要素治理的关键,也是当前出版行业面临的痛点问题,要实施对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对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共享、流通、销毁等各环节进行全员、全过程、全面的数据治理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二)厚积成势,构筑数据要素供给体系

出版企业富集多元的数据要素供给是发展的前提。从数据要素分布看,出版企业数据体量大、种类多,具备良好的数据要素供给能力,但数据资源碎片化现象突出,尚存在大量的“数据孤岛”“数据烟囱”,尚未构建起成规模、成体系的高质量数据要素,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形成数据资源共享的机制,完善数据要素标准体系和系列标准,为高质量数据要素的持续供给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出版数据标准化是构筑数据要素供给体系的关键,其意义在于通过统一数据格式和“标尺”,消除数据间的量纲差异,使得不同来源、不同模态的出版数据具有可比性,从而提高数据分析和挖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蹄疾步稳,打造数据要素生态体系

场景应用是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核心环节。数据只有应用到出版的具体场景中才能实现对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赋能。数据要素的开发利用在出版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科学引导数据要素流向出版创新,通过数据要素推动出版企业,特别是出版领域的创新创造,应用数据要素加速研发形成垂直、细分领域的人工智能模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打磨用户的精准需求,用市场化手段合理评估和量化数据要素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将数据要素升华为数据资产。

(四)安全有序,建立数据要素监管体系

数据安全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数据安全是数据要素发展的基石。出版企业一方面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数据要素基础制度,面向数据流通的全生命周期构建数据要素监管和数据安全体系,筑牢数据要素监管的“堤坝”;另一方面,数据安全不仅是“守”出来的,更要积极借助先进技术,强化数据安全关键技术的应用,加强数字身份安全、数据资产交易流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更好满足各类数据要素的安全防护需求。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部分出版企业已经在“人力”“物力”“技术”层面先行先试,强化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一是在“人力”防护上,建立了一支数据安全的专业化队伍。二是在“物力”防护上,构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以推动各类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和管理,实现网络安全风险的实时感知和高效处置,提高安全防护能力。[14]三是在“技术”防护上,围绕数据生命周期开发面向数据采集阶段的差分隐私、敏感数据智能识别技术,面向数据处理的数据脱敏、动态加密技术,面向数据共享与利用的访问控制、同态加密、安全多方计算等多种数据安全治理技术等。[15]

三、以数据要素培育发展出版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

出版企业可以将增强自身数据建设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的过程视为践行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因此,笔者沿着数据要素“可及、可治、可视、可控、可用、可靠”的思路和脉络,对出版企业充分挖掘数据要素潜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路径建议,供出版企业在加强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推进企业一体化数据要素建设,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实现数据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参考。

(一)宏观层面,摸清数据“家底”

摸清出版企业数据“家底”是做好数据管理的第一步。全面梳理、合理整合企业内部的数据、数据资源、数据要素、数据资产、数据资本,摸清数据“家底”。以“数据要素化”为导向,对数据资源进行评价和分类分级的管理,重点挖掘清洗出具备形成数据要素条件的数据资源,借助新技术、自动化手段对具备“资产潜能”和“高价值属性”的资源进行深度标引,加快对高质量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战略层面,系统谋划布局

遵照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遵循行业管理要求、发展趋势,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出版企业可出台适应自身发展的“数据要素×”行动计划,系统谋划布局,提出总体要求、总体目标、重点工程、具体措施、保障机制等,充分考虑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信息技术快速迭代的发展趋势,循序渐进拓展数据要素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下好先手棋,推动数据要素成为创造出版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生动力。

(三)体制机制层面,提升治理能力

从体制机制层面看,许多出版企业已经在数据相关的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然而,在不断适应新技术发展、探索形成新型商业模式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出版企业还要下大力气不断提升出版数据要素治理能力,筑牢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的根本制度,完善数据应用的基本制度,创新数据流通的重要制度,构建数据要素“管理、建设、开发、应用、共享、维护、交易、安全”一体化的新型数据要素治理体系,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好地发挥“管总”“统揽”功能。

(四)标准建设层面,加快研制步伐

出版单位要重视对数据要素标准的研究和建设,数据要素质量需要更高标准支撑,以实现数据规范、统一、安全。新闻出版行业已发布多项数据相关的标准,如CNONIX国家标准、ISLI标准等,初步形成了出版数据资源的规范。然而,出版企业要达到内部数据的规范、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需要更高标准支撑,企业标准总体要求更严、标准更高。第一,可通过梳理数据标准体系表,构架数据要素标准“四梁八柱”。第二,要对标、采标新闻出版行业相关的通用标准,并辅以国际相关的通用标准。第三,结合自身出版业务的行业特点和需要,在通用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扩充,形成内部关于数据要素的系列具体标准,如出版企业内部数据产权确权标准、数据资源收益分配标准、数据要素流通规则、数据资源安全治理标准等。

(五)创新发展层面,力争“数”尽其用

在创新发展层面,数据要素只有在应用中才能释放效能,出版企业应积极拥抱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围绕出版产品和出版业务,在应用场景中“用好”自有数据的同时,也要合法、合规、合理地“用上”公共数据。此外,还可以通过和技术企业、出版同行等开展授权合作,优势互补,创新数据挖掘和数据合作的新模式,推动数据要素开放、共享、交易。

(六)人才培养层面,探索创新路径

人才队伍建设是应对新时代挑战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助推国家质量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要素,但人才队伍的建设、编辑素养的提升均非易事。[16]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出版新质生产力应以人才为基。文化出版企业是一个智力密集型企业,应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将“人才强企”列为专项部署。出版企业应帮助编辑树立“数据为王”的思维和意识,驱动编辑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思维方式[17],加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出版人才培养,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努力打造一批创新创造能力突出的出版人才。

四、结语

在新质生产力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出版数据的重要性与价值性已经不言而喻。出版企业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和深入实践,才能在信息技术革命中立足、扎根,将数据要素作为核心资源在新时代培育和发展出版新质生产力,为出版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冯永琦,林凰锋.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学家,2024(5):15-24.

[2]王兆毓.生成式人工智能视阈下算法审计的制度构建与路径创新[J].网络安全与数据治理,2023,42(8):6-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J].(2024-07-21)[2024-07-21].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7/content_6963770.htm.

[4]杨石华.出版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探究[J].中国数字出版,2024(3):21-28.

[5]王雪凝.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驱动医学教育数字出版创新发展[J].科技与出版,2022(11):61-66.

[6]李涛,欧阳日辉.数据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N].光明日报,2024-04-23(11).

[7]王理.数据要素驱动经济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23.

[8]敖然.数据要素的底层逻辑与出版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数字出版,2024(2):3-4.

[9]孙建军,李阳.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视角下的数据要素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24(2):6-12.

[10]数据领域常用名词解释(第一批)[EB/OL].(2024-12-30)[2025-01-03].https://mp.weixin.qq.com/s/x4YmgY0vP8MlevaL_ep4hg.

[11][12]马文哲,关永娟.数据要素在科技出版领域的内涵、价值与应用路径[J].传播与版权,2024(13):52-56.

[13]相雪梅.激活数据要素向“新”力[N].大众日报,2024-04-23(07).

[14]郭若梅.电子病历共享将可跨省查询患者实时授权[N].南方都市报,2023-11-14(GA13).

[15]刘莉,司莉.科学数据治理实践:内容体系与发展趋势[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3,46(12):175-182.

[16]王专,邹旭勇.质量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编辑人才培养的理念和路径[J].传播与版权,2024(9):20-23.

[17]陈暖,廖小刚.编辑数据思维的内涵、构成及其培养路径[J].中国编辑,2023(3):55-59.

(作者单位系人民卫生出版社人卫研究院)

猜你喜欢

数据要素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以科创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何为“新质生产力”?
支持科技创新成财政提质增效新出口 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投资新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思想的历史逻辑、核心要义及其时代价值
政府数据供应链数字化及其价值研究与实践探索
数字经济的概念及发展问题对策探讨
数字化转型:“十四五”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新基建”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