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锈迹下的温情记忆
2025-02-17
四枚普通的银元,安静地躺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柜中。它们历经世事沧桑,锈迹斑驳,却闪耀着温情的光芒,向我们诉说着一位伟大领袖和一名红军战士之间的感人故事。
这四枚银元原本是毛泽东的津贴费。当毛泽东得知警卫员陈昌奉家里生活困难时,便把这些银元送给了他。
陈昌奉,江西宁都人。1929年,年仅14岁的陈昌奉参加红军,那时候,他还只是个懵懂的小战士。通过自身的努力与战友们的帮忙,他迅速成长,先是在红四军军部当勤务兵,随后被调到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工作,成为了毛泽东的勤务员。陈昌奉自幼就跟着红军打仗,没上过一天学,毛泽东觉得这样不利于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所以一有空便亲自教他写字。就连陈昌奉的名字,都是毛泽东一笔一画教他写的。
1934年的一天,陈昌奉随毛泽东到江西宁都开会。宁都是陈昌奉的老家,到了家乡,他便想回家看看。毛泽东知道陈昌奉家里生活很困难,便从自己的津贴费中节省出六枚银元,送给了他。陈昌奉感动得热泪盈眶。望着眼前这位自己时时刻刻保护的领袖,一种亲切和温暖的感觉涌上心头。回到家中,陈昌奉怎么都舍不得花掉这六枚银元。最后,他给家里留了两枚银元,将另外四枚珍藏起来。
1936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陈昌奉到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他被调到西北保卫局保卫队任指导员。1946年5月,陈昌奉奉命到山东前线。临行时,他向毛泽东辞行,毛泽东为他题词:“昌奉同志:努力工作,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祝你胜利。”
由于工作关系,陈昌奉后来与毛泽东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但是毛泽东对战士的关爱永远印刻在他的心中,令他终生难忘。正是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与教育下,陈昌奉在革命战斗中不断锻炼成长,最终成为了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指挥员。
陈昌奉一直珍藏着毛泽东送给自己的银元,直到1959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建馆后,他决定将银元赠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这四枚银元,静静诉说着陈昌奉和毛泽东的故事,即使锈迹斑驳,留存在上面的温暖和关怀,仍然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直击人们的心灵。
(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