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须眉”的90后航天员
2025-02-14
王浩泽,神舟十九号航天员,我国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她是同学眼中的“学霸”,是喜欢挑战未知的勇士,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娘”。下面,一起了解她的励志故事吧!
挑战未知" " 突破自我
在东南大学学习期间,王浩泽的本科专业是热能与动力工程,读研究生时主攻等离子体爆震。毕业后,她从事火箭发动机预研工作,现在又成为了航天飞行工程师……
读研究生时,王浩泽研究的课题方向是自己从没涉足过的全新领域。有一次,她问导师:“以后我不打算从事学术研究这条路,能不能不做这么难的课题?”
导师认真地回复:“我不指望你以后一定要搞科研,但你要保持认真做事的习惯。如果你现在因为不喜欢就不认真去做,以后当你遇到喜欢的事时,也许就没有认真做事的习惯了。”导师的话字字千钧,刻在王浩泽心里,也成为了她日后做事的准则。
毕业后,王浩泽入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从事火箭发动机预研工作。作为系统总体设计师,她需要研究各分系统的设计原理。王浩泽说,调动全部脑细胞,全神贯注地去探索,就像游戏闯关一样,将这些难关一个个攻克后,会获得一种巨大的幸福感。
刻苦训练" " 勇往直前
经过层层严格选拔,王浩泽入选第三批航天员队伍,是同事们公认的“拼命三娘”。
出舱程序训练中,航天员需要穿上100多公斤重的舱外航天服,模拟出舱过闸段动作。由于服装内加了0.4个大气压,王浩泽行动比较费力。同时,由于头盔内头部活动受限,视野狭窄,王浩泽只能借助腕部反光镜来扩大视线范围。在这种情况下,要将一个软管束的接头插入腰际直径仅约1厘米的两个插孔,绝非易事。为熟练操作,王浩泽主动找教员一遍遍加练,逐渐掌握了要领,后来,她能一气呵成地完成动作。
每次大型训练后,王浩泽都会写训练小结,这是心得体会,更是激励自己勇往直前的战斗宣言。
48小时沙漠野外生存训练,王浩泽这样记录:晴天炎热,下雨寒冷,既感受到了沙漠温差几十摄氏度的残酷,又领略到躺在伞布上看着漫天星汉灿烂的浪漫柔情。
72小时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王浩泽这样描述:在一个门窗紧闭的房子里,时间长得让人如坐针毡,脑袋却如放弃治疗一般逐渐低垂,只能靠胳膊苦苦支撑。
……
回忆一路走来的经历,王浩泽感觉身上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她说:“祖国信任我,那么我也一定要好好干,不能辜负祖国和人民的培养。”
逐梦太空,牧星耕宇。祝福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也期待他们顺利归来!
(摘自“人民网”“新华网”)
榜样感悟" 每一个优秀的航天人背后都有着超乎常人的刻苦钻研和努力奋斗,有着坚贞不渝的赤子之情,有着炽热滚烫的报国情怀。致敬每一位航天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