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动物做朋友
2025-02-14焦宇浩
本期学习任务" 自然界的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外形可爱、举止有趣的它们萌化了我们的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一起走进下面的任务,认识动物朋友,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吧!
任务一:品析语言,体会爱猫情深。
爱意无限只为猫
《猫》一课中,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活泼调皮、灵动可爱。让我们从下面的句子中感受老舍先生对猫浓浓的喜爱之情吧!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品析" 作者善用平实的口语,读起来亲切有味,自然生动。这句话还连用了“吧”“啊”“呢”三个语气词,不仅写出了作者对猫的观察之细致,而且实实在在地表现了作者对猫的关切和爱怜。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
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品析" 作者不着痕迹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第1句中写猫“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仿佛猫成了家里的重要一员。而第2、3句中,“决定要出去玩玩”“撞疼了也不哭”等描写把猫当成了任性可爱的孩子,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第4句中写猫“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更是表现了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无限宠爱。
任务二:关注情感,感受母爱伟大。
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
《母鸡》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优秀作品。我们要以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学课文。
作者以“我一向讨厌母鸡”一句开篇,描写了母鸡没完没了地嘎嘎叫,不反抗公鸡,欺侮忠厚的鸭子,下蛋时“差不多是发了狂”地叫唤,塑造了母鸡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居功炫耀的形象。我们从这些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作者非常讨厌母鸡。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一句自然过渡,列举了母鸡保护鸡雏,为鸡雏找食,同别的大鸡搏斗,教鸡雏“啄食、掘地、洗澡”的生活本领,为鸡雏取暖等事例,让我们感受到了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形象,也体会到了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变化——由讨厌变得不敢再讨厌了。从作者的态度变化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母鸡的赞美和敬佩,以及对伟大母爱的赞颂之情。
任务三:拓展阅读,认识可爱的动物。
咪" 咪(节选)
文 \ 季羡林
八年以前,我养了一只小猫,取名咪咪。它大概是一只波斯混种的猫,全身白毛,毛又长又厚,冬天胖得滚圆。额头上有一块黑黄相间的花斑,尾巴则是黄的。总之,它长得非常逗人喜爱。
因为我经常给它些鱼肉之类的东西吃,它就特别喜欢我。有几年的时间,它夜里睡在我的床上。每天晚上,只要我一铺开棉被,盖上毛毯,它就急不可待地跳上床去,躺在毯子上。我躺下不久,就听到它打呼噜——我们家乡话叫“念经”——的声音。半夜里,我在梦中往往突然感到脸上一阵冰凉,是小猫用舌头来舔我了,有时候还要往我被窝儿里钻。偶尔有一夜,它没有到我床上来,我顿感空荡寂寞,半天睡不着。等我半夜醒来,脚头上沉甸甸的,用手一摸:毛茸茸的一团,心里有说不出来的甜蜜感,再次入睡,如游天宫。早晨一起床,吃过早点,坐在书桌前看书写字。这时候咪咪决不再躺在床上,而是一定要跳上书桌,趴在台灯下面我的书上或稿纸上,有时候还要给我一个屁股,头朝里面。有时候还会摇摆尾巴,把我的书页和稿纸摇乱。过了一些时候,外面天色大亮,我就把咪咪和另外一只纯种国猫、名叫虎子的黑色斑纹的土猫放出门去,到湖边和土山下草坪上去吃点青草,就地打几个滚儿,然后跟在我身后散步。我上山,它们就上山;我走下来,它们也跟下来。猫跟人散步是极为稀见的,因此成为朗润园一景。
(摘自《季羡林文集》)
任务四:跨学科学习,欣赏画中鸡。
大吉大利" " 一起赏“鸡”
鸡的身影不仅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还出现在画作里。一起来欣赏名家画笔下的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