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杏花里的唐诗宋词
2025-02-14张国中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宋祁《玉楼春·春景》中的一句,堪称绝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料峭的早春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枝头春意闹”,是点睛之笔,被人们称为“千古绝唱”。它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让人们仿佛看到了词人心中也绽开了感情的花朵。一个“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闹”字不仅有色,也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评价:“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在北方,杏花是人们公认的“报春花”,它开得早,总是开在乍暖还寒的时节。它或成片成林地开在原野,或是三两棵开在池塘边,临水照影,先红后白,是那么惹人怜爱。偶有一村外人家的红砖墙头上,不经意间伸出一枝杏花,让路人且惊且喜。鸟儿眼最尖,翩然登枝啼啭,那声音随着颤动的枝条,似乎也是颤颤的,飘然远去。
杏花入得诗,入得文,也入得画。千百年来,多少诗人、画家为它赋诗著文作画!“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代王涯的这首《杏花》诗,在众多的“杏花诗”中有自己的特色。此诗虽然只有20个字,却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诗人写杏未写花,但“新开”两字里已经蕴含着“花”;写色未写红,而“深浅”让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红”。人们仿佛徜徉在绿波盈盈的江边,尽情享受杏花诗带来的优美意境。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宋代释志南《绝句》中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在江南淅淅沥沥的春雨里,去赏杏花,最宜怀人,最宜思念,最易遐想:伫立在杏花树下的那人是谁?那一袭绿衣是要为开满花的杏树剪裁绿叶?那淅淅沥沥的杏花雨连绵不绝地下,下得江南桃花红,下得西湖春水满,下得江水绿如蓝,下得吹笛杏花香,直到那一袭绿衣穿上枝头。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唐·李商隐《日日》)在润物无声的春雨中赏杏花是美的,在晴空暖日中看杏花也是美的。雨中的杏花给人绵绵遐思,晴日里的杏花更是别有情趣。遥想当年李商隐独自行走在山野小路上,眼睛被漫山杏花羁绊住,心绪也被美丽的杏花紧紧牵住。这位古代的朦胧诗人,再也抑制不住万丈豪情,诗兴大发,于是就有了这首直抒胸臆,一点也不朦胧的佳作。这在他流传下来的不多的诗作中,是绝无仅有的。
在早春的一个上午,我回到老家,与友人结伴行走在乡间的小水泥路上。夜里刚刚下过一场小雨,让小路两边的杏园焕发了勃勃生机。一棵棵杏树,枝条虬劲,经过一夜春雨的洗礼,原本还是星星点点的花蕾,一下子就绽开了。友人惊喜地说:“这杏花开得真快!”我们且惊且喜走进杏园,看到一棵棵杏树上,满树的杏花展瓣吐蕊,一团团,一簇簇,白中透红,仿佛画家用泼墨法点染了似的,清淡的红晕,素白的粉团,糅在一起,开得灿烂,开得热闹。
走近杏树,仔细看,发现这一树树杏花,初露芳华,被春风轻点后衔露凝玉。依然有待开的,已是孕香含苞,芬芳之气再也藏不住,早就被调皮的春风弥散开来。在雨后被春风滤过的空气里,深深吸一口,顿感沁人心脾。放眼望去,满园的杏花在飞红散香。整个杏园如披上了一层粉白色的薄纱,又像飘落了一片红中带白的云霞。一次美丽的邂逅,让我对杏花一见倾心!
我们徜徉在一望无际的杏园里,沉浸在杏花的香雪海中,赞美着、感叹着造物主的神奇。清幽的杏花,香气弥漫,洗眼洗心。“云晴春鸟满江村,还似长安旧日闻。红杏花前应笑我,我今憔悴亦羞君。”(唐·韦庄《闻春鸟》)这雨后的杏花在春风里轻轻摇曳,仿佛喝了点酒的红娘子,娇艳无比,轻盈灵动,是那样的羞涩,是那样的可人。一种恬淡的气息,似小河淌水,静静地、缓缓地在杏园里的芬芳里,悄悄地酝酿,让人如醉如痴。
赏满园杏花,嗅满鼻清香,增浓情几许。“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宋·李清照《临江仙》)李清照的词总有那么一点淡淡的忧伤。无论是杏花初绽,还是浓香“杏花肥”,那都是一段美好时光。别忧伤,捡拾这段光阴的碎片,就是捡起了一片心中的风景。这风景带着诱人的杏花香,会永远馥郁在你的心房。就像这满园的杏花盛开,一场细雨,一场微风,好似一卷秀美的画卷,在面前徐徐展开,让每个来这里的人,都有一次难忘的邂逅,美丽的遐思。这该是多么不可多得的“遇见”。这“遇见”,会在所有来过杏园的人心灵上千回百转,荡涤你那颗世俗的心,并永远温暖诗意着你未来的那段时光。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
责编: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