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电子竞技教育风险管控与发展对策研究

2025-02-14林竞李丹段萍萍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5年3期
关键词:风险管控发展对策高校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法和实地调查法,概述了电子竞技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深入探讨了电子竞技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与风险,包括人才培养计划不明确、师资及教材配备不足、教学手段陈旧、电子竞技专业教育价值观以及游戏成瘾等。并提出了一系列风险管控和发展对策,包括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材和教学方法现代化水平、消除社会对电子竞技专业的偏见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等。同时,指明了未来电子竞技教育的发展方向,包括与行业紧密结合、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加强电子竞技文化的正面引导等。

关键词:高校" 电子竞技教育" 风险管控"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5)-03-038-3-XWJ

1、引言

随着电子竞技运动在全世界的兴起,我国的电子竞技运动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程。在电子竞技运动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电子竞技的影响力和产业实际收入也实现了逐年增长,产值在2023年更是达到了263.5亿元。而电竞运动在让人们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娱乐和竞技优势的前提下,受众范围也越来越广,随之而来产生的问题也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缘此,教育部在2016年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增设为新专业,可见国家对电子竞技运动的重视程度之高。但作为高等学校的新兴专业,在发展之初亦面临着各类教育风险问题。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高校电子竞技教育现状,分析其风险因素,并提出科学的风险管控措施和可行的发展对策,以促进我国高校电子竞技教育更为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2、我国高校电子竞技教育现状研究

2016年9月初,教育部出台了高校电子竞技教育的相关政策,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中的“体育类”新增“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在此政策下,国内高校开始纷纷设立电子竞技专业。

2.1、本科院校电子竞技专业教育现状

(1)本科院校电子竞技专业办学现状。

据最新统计结果显示,现有16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电子竞技与管理”专业。早在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和南京传媒学院就开设了艺术与科技(电竞游戏策划与设计)专业和播音与主持艺术(电子竞技解说与主播)专业,可视为国内本科院校的先驱。上海体育学院开设了电子竞技解说和主持专业,为我国第一所开设电子竞技相关专业的体育类院校,随后广州体育学院开设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为华南地区首个电子竞技类本科专业。并且将专业进行了方向性的细化:体育传媒学院在原有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下设电子竞技解说方向;休闲体育与管理学院在原有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下设电子竞技运动管理方向;运动与健康学院在原有的运动康复专业下设电子竞技运动心理与康复方向。同时,投入资金200万元,建设了300m2的电竞中心场地,也是全国本科院校最早的专业电竞中心。

(2)本科院校电子竞技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大多数本科院校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分为专业主干课程和公共课程。其中相同或相似的专业课有电子竞技产业概论、电子竞技游戏与技法、电子竞技文化、电子竞技运动心理学、电子竞技战术设计、电子竞技数据多媒体技术、电子竞技比赛观察与分析、电子竞技数据分析、电子竞技赛事举办和策划等。而中国传媒大学、南京传媒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的电子竞技解说与主播专业亦开设了不一样的特色课程,如游戏概论、游戏数据分析、赛事策划、游戏心理学、游戏项目管理、游戏创作、游戏评论与解说等多方面的课程。然而,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的不足导致一些专业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2.2、专科院校电子竞技教育现状

(1)专科院校电子竞技专业办学现状。

2016年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开设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这是专科院校的首次电子竞技专业的开设。至2024年7月已有110所专科院校开设电子竞技相关专业,学制均为三年,招生人数为20—50人不等,招生对象均为高中应届毕业生,但依然会出现大量缺额的情况。经访谈和调查显示,大部分考生可以接受电子竞技专业,也有意向报考,但多数家长会担心“社会舆论”问题和就业问题,其传统观念认为专科院校层次不高,而考生以正当理由在学校打游戏导致学无所成。

(2)专科院校电子竞技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在课程设置方面,专科院校大多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理论课程内容通常包括电子竞技历史、电子竞技赛事组织、电子竞技市场分析、电子竞技心理学、电子竞技法律法规等。在实践教学方面,除了理论课程,许多院校还注重实践教学,包括电子竞技比赛的组织、电子竞技团队管理、电子竞技直播等。与本科院校不同的是,专科院校电子竞技专业更加重视产学结合,如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与EDG、RNG等大型电子竞技俱乐部合作,输送优秀的选手和管理人员进行双向培养。

2.3、电子竞技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1)就业方向。

电子竞技专业的就业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初级电子竞技员、中级电子竞技员和高级电子竞技员。当然,不同级别的电子竞技员在岗位、薪资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初级电子竞技员多半是电子竞技业余选手,可以做相关助理以及陪练员的工作;中级多半是半职业选手的身份,一般可从事电子竞技教练、战队领队或数据分析师的工作;而高级就多半是职业选手的身份,一般是电竞战队的主教练、战术分析师或者战队经理。

(2)就业年龄及工作年限。

电子竞技专业非常考验从业人员的身体消耗,因为要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近视度数、脱发概率等都是持续上涨的趋势,这也从正面反映出一个现象:大部分电子竞技从业人员的工作年限在1—3年,其次是3—5年,5年以上的少之又少。加之从电子竞技专业发展趋势看,就业人群的学历基本集中在高中或中专,其次是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较少。可见,电子竞技就业人群的门槛相对较低。

3、我国高校电子竞技教育风险研究

3.1、人才培养计划不明确的风险

大多数院校都是培养“全面型”综合人才,对于电竞职业选手的发展方向都不突出,这就弱化了专业性;就业方向都是以俱乐部为主的电竞解说、赛事运营等相关职业为主,专业并未进行细化,从招生到教学再到就业并未形成绿色循环。社会对于电子竞技缺乏正确认知,行业本身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缺乏专业的电子竞技从业人员,电竞教育任重而道远。并且学生也存在并不是真正喜欢电竞专业,只是为了文凭学历而选择继续升学的现象。

3.2、教材和师资配备不足的风险

电子竞技的教学课程大多数院校无差别,课程都是围绕《电子竞技技术》《电子竞技概论》《电子竞技裁判》《赛事组织策划》《数据分析与战术设计》等开展教学。根据近几年的教材报告显示,撇开通识类教材反观专业类教材,教材在编写上首先未做到“专而精”,大多采用“电竞+××”模式,教材内容在快节奏的时代发展潮流中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案例陈旧老套。其次是教材版本多但内容质量却没有实质性的上涨,深度不够,容易造成学术价值上的缺失,并且出版社出版后少被院校采用也会造成资源浪费。最后,众多开设电子竞技专业课程的院校也缺乏“双师型”教师,不能做到理论基础扎实的同时兼备超强的实践操作技术,同样的,也缺乏对电子竞技方面有深入研究或者同向研究的学术教授人才。在对某些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得出结果,部分学生在进行电竞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发现教师有的知识储备不及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点讲解时概念不清晰。院校应多鼓励教师去考取相关资格证书以及到相关企业学习,高校之间以及高校和企业之间要加深电子竞技专业的学术交流与指导,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3、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的风险

电子竞技教育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可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教育体系和课程标准。高校可能缺乏足够的资源来开发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尤其是在技术、设备和专业教师方面。电子竞技行业本身可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教育标准和认证体系,导致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受限。高校可能主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课程,如果市场对特定技能或知识的需求较高,课程内容可能会偏向于这些方面。电子竞技技术和游戏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可能难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导致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一些高校可能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没有充分融入电子竞技的特点,如互动性、竞技性和团队合作等。学生的电子竞技基础和兴趣可能影响课程内容的设计,如果大多数学生对电子竞技有特定的偏好,课程可能会围绕这些偏好来设计。

3.4、电子竞技价值观的风险

电子竞技不等于游戏,这种认知上的误差使得电子竞技不被大众所认可。在传统教育的观念下,被儒学思想笼罩着的游戏是充满“道德性”的,而在电子游戏中却时常出现暴力、血腥的“非道德性”元素,会使得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价值观的崩塌。再者,我国社会营造着一种勤有功嬉无益的风气,这对于电子竞技的发展很不利。作为新兴运动项目,先入为主的负面影响,如“玩物丧志”“娱乐消遣”等首先给电子竞技加上了枷锁,贴上了不良的标签,在人们固有的体育思想中,很容易将电子竞技与网络游戏挂钩,但其实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电子竞技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人与人之间智力与体力的对抗运动,人们无法理解与容纳电子竞技运动的内涵。

3.5、游戏成瘾的风险

电子竞技依靠游戏为寄托,对于青少年的不利影响最大。由于对电子竞技认知误差,会造成青少年对网络有精神和行为两方面的成瘾,精神方面表现在对网络产生的依赖感,通过不断地增加在网络上的娱乐时间来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如果出现无法上网的情况以及在家人或朋友进行劝诫时可能会感到烦躁不安和焦虑,甚至引起冲突;行为方面表现在逃避现实环境,出现拒绝外出社交的行为,造成在网络游戏上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对身体损耗大,精神涣散、失眠熬夜等已是家常便饭,甚至有因为沉溺游戏而猝死的案例。所以,要形成家校社三方协同,共同监管青少年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让学生学会用理性去看待和处理电子竞技快速发展中所产生的一些不良现象。

4、我国高校电子竞技教育风险管理和发展对策研究

4.1、明确培养目标

明确电子竞技教育是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电子竞技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定位紧跟国家政策,精准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动向,做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

4.2、优化课程设置推动产学研合作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课程和实训环节,积极与电竞企业或俱乐部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完善

我国电子竞技专业的师资匮乏,大多任教教师是体育专业老师以及退役运动员,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电子竞技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通过引进具有电竞行业经验的专业人才和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电竞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完善教材的编写、完善教学设备,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4.4、加强宣传引导和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正确树立电子竞技运动的价值观,积极消除社会对电子竞技的误解,让公众正确认识电子竞技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良好的作息习惯,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避免过度沉迷和不良影响。

5、结论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我国高校电子竞技教育的现状、风险以及发展对策,得出以下结论。

高校电子竞技教育的快速发展:随着电子竞技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高校电子竞技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逐步完善的过程。

高校电子竞技教育风险的多维性:电子竞技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如师资和教学手段的不足、价值观影响、网络游戏成瘾等。这些风险的存在,对高校电子竞技教育的健康发展构成了挑战。

高校电子竞技教育风险管控的必要性:为了促进电子竞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教育风险的管控。这包括更新课程内容以适应行业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水平,消除社会对电子竞技专业的偏见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等。

高校电子竞技教育未来的展望:电子竞技教育在我国仍处于成长阶段,虽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需要持续的创新和改进。未来,高校应更加注重与行业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加强对电子竞技文化的正面引导,以促进其在社会中发挥积极影响。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前瞻性的发展策略,可以为电子竞技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根,程凤侠,郑孝梅.基于SWOT分析下高校电子竞技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22,11(01).

[2]姚善贷,李沐宸.我国高校电子竞技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6).

[3]董浩.电子竞技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6(04).

[4]吕树庭.中国电子竞技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双向介入——暨广州体育学院电竞专业(方向)建设的初步探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03).

[5]周灵,戴志强,王莉莉.高校电子竞技教育的现状分析与路径探索[J].才智,2018(23).

[6]洪建平.娱乐·教育·产业:电子竞技的主流媒介镜像——以《人民日报》(1978-2018)为中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44(04).

猜你喜欢

风险管控发展对策高校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风险考量与管控
浅谈集中监控开关实传试验的“三步控制法”
普惠金融扶贫发展对策研究
抓住机遇 全面加快澜沧县烤烟产业发展
探讨促进文博事业发展的对策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