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VR技术下的武术心意拳数字化保护分析

2025-02-14向江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5年3期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我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针对武术心意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VR(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项新兴工具,为武术心意拳提供了相应的保护方法。本文通过全面分析数字化VR技术的特点,研究其在心意拳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并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有效实现心意拳有效传承和文化价值的延续。

关键词:数字化VR技术" 心意拳" 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5)-03-181-3-TBB

前言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武术逐渐受到冷落。心意拳,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独特的技法和文化内涵亟须保护,数字化VR技术作为21世纪重要科学技术的创新,为传统文化保护提供了新的传承机会。

1、数字化VR技术概述

数字化VR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环境,并通过特定的硬件设备让用户实现对虚拟世界的沉浸式互动,此项技术通过与头戴式显示器、手持控制器和运动捕捉设备结合,使用户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自由探索与互动,增强感官体验,从而实现一种全新的参与方式。随着硬件设备发展和软件技术的进步,VR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教育方面,VR技术提供生动活泼的体验,学生通过虚拟模拟进行实验,与历史人物“对话”或参观世界名胜古迹,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在娱乐行业,VR游戏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让玩家身临其境地体验到虚拟世界的无限可能。在医疗领域,VR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模拟、精神治疗和疼痛管理,提高医生操作水平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VR技术的渗透为传统文化保存与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历史场景和传统技艺被模拟和再现,古老文化在虚拟空间中得以复活。学习者不仅可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文化的魅力,还能通过互动方式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VR技术能够打破时空限制,使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能够共享和交流独特的文化体验。该方式不仅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更加深了全球各地人民对传统艺术的认同感,营造出多元文化交融的氛围,数字化VR技术为传统文化保护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将丰富的文化内涵转化为沉浸式体验,使人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有助于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促使人们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热爱。

2、武术心意拳数字化保护的特点及内涵

心意拳,起源于中国古代,融合人与自然、身与心的和谐的哲学理念,其文化内涵丰富,技艺特点鲜明。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拳不仅是一种搏击技艺,更是一种心灵修炼过程,强调内在的气韵与意念控制。在该文化背景下,心意拳研究和传承包含丰富的文化哲学、养生理念和身心协调的锻炼方法,心意拳保护不仅在于技法的传承,更在于其精神和文化背景的保存。为实现此目标,数字化保护需关注多个层面。在技艺方面,动作捕捉技术能够精准记录每位习拳者的动作,通过高精度三维模型展现出心意拳的千变万化,该技法的动作不仅需要单独呈现,更应与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和历史背景相结合,让人们深刻理解心意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心意拳多样化的风格和流派也要求在数字化保护中体现出来。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特定的技法、理念和训练方式。为更全面地传达该传统武术的精髓,数字化保护过程应当能够展现各种流派的特点,包括其代表性动作、练习方法及其文化渊源,数字化保护需要通过多维度的充分挖掘,包括数据录入、文化阐释和技术应用,增强心意拳的可视性和互动性。不仅使受众在技术和文化上都有所收获,还能够吸引更多爱好者参与其中,有助于心意拳在当代的传承与弘扬,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心意拳数字化保护将不仅仅限于对技艺的简单保存,更将提升其文化价值和时代传承深度,使这项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3、数字化VR技术下的武术心意拳数字化保护

3.1、建立武术心意拳数字化资源

为对心意拳技艺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记录,必须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动作捕捉技术是实现此目标的重要工具。通过使用高精度运动捕捉设备(如VICON或OptiTrack系统),在不同训练环境中录制心意拳的多个基本动作。该设备配备有多个摄像头,能够从多个角度捕捉练习者动作,提供高精度的数据记录。如在录制心意拳“虎苍”时,系统准确捕捉每起手式、发力阶段及收势的细节,在动作捕捉过程中,需要在练习者的身体关键部位(如肩、肘、膝、踝等)贴上识别点,以便系统实时追踪点位置的变化,从而形成完整动作轨迹,而三维扫描技术能够帮助创建心意拳练习者的三维模型,为深入分析身体姿势和重心变化提供基础。尤其对于“金鸡独立”这一动作,练习者在练习时需要保持一条腿独立支撑,身体重心应稳定在支撑腿膝盖上,确保力量发出时的稳定性。通过数据分析,还总结出每个动作的最佳角度参数,在进行“金鸡独立”时,支撑腿与地面之间的角度应保持在30°—45°,以确保学习者能够稳固地保持平衡,避免因重心不稳而导致摔倒或动作失误。

为提高数据监测准确性,实时反馈系统需要提供有关动作速度、转向及力度等数值参数,在动作速度的监测中,系统可设定理想速度范围,并在练习者偏离理想值时发出提示,该动态监控要确保动作准确传达和实时调整,以便提升练习效果。进一步地,将基础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形成心意拳完整的“数字化资源库”,该资源库不仅包含视频和图像数据,还涵盖动作特征如力道、施力阶段及其对应的方位角、速度等多维度信息,以及不同练习者在进行相同动作时的变化数据,能够为不同水平的学习者提供针对性指导。相关数据为未来的VR应用奠定了基础,确保在虚拟环境中能够真实再现动作感觉和训练效果,让学习者在虚拟世界中也能获得与真实训练相似的体验,不仅增强了学习趣味性,还能有效促进心意拳技艺的传播与发展。

为全面提升武术心意拳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效果,考虑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数字化资源库中的动作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分析。通过训练模型,识别和解析不同等级学习者的动作模式,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训练建议。基于用户的历史表现、学习进度以及动作习惯,确保每个学习者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指导,借助云计算平台,所有数字化资源进行实时更新和共享,学习者将能够随时访问最新的课程内容和训练反馈。这一平台还融入了社交功能,允许用户之间进行互动、讨论和相互学习,增强武术社区的凝聚力。

3.2、打造武术心意拳数字化平台

在建立武术心意拳数字化资源基础上,下一步是建设综合性的数字化平台,该平台将成为学习、研究和交流中心,集成多项功能模块,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视频教学模块是不可或缺的。此模块包括高质量示范录像,展现不同流派的心意拳技术要领及其独特风格,并附有详细的文本说明,涵盖基本技巧、应用场景以及历史背景,此视频不仅应展示标准动作,还需包含教练对动作细节的解说与分析。通过引入慢动作回放和多角度观看功能,用户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和模仿每个动作,平台还应设立“经典案例”部分,展示历史上著名武术家的表演录像,使学习者能更好地感受到心意拳的魅力与深度。

研究者使用该平台时,访问整合心意拳文献、博士论文和研究项目资料,可以获取丰富的背景知识和科研数据。心意拳内的“意”“劲”与外部环境“气”交互如何影响技艺的施展效果,为研究者提供宝贵的分析工具。平台开设在线讨论区,学术研讨会模块及定期发布前沿研究成果,鼓励研究者之间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心意拳的理论研究和发展。交互式学习模块将极大地增强学习者的参与感和互动性。通过在线课程与模拟练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和教练及其他学习者实时互动,系统利用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为每位学习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基于用户练习数据反馈,系统可自动推荐适合的动作练习,以弥补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鼓励学习者在实践中逐步提升。相关模块还包括在线测评功能,学习者可以定期评估自己的进步,调整学习策略。

通过该综合性功能,心意拳数字化平台不仅能够解决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需求,还能为学习者提供实践指导,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心意拳的广泛传播和传承。该新型在线学习与交流模式,将为传统武术现代化保护与传承提供有力支持,使其更加适应当今数字化时代的需求。为进一步丰富心意拳数字化平台的功能,引入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以创造更为沉浸的学习体验。通过VR,自学者能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心意拳训练中,感受真实的训练环境,与虚拟教练进行实时互动。而AR技术则可以将数字信息叠加在现实世界中,让学习者在实际练习时,通过手机或AR眼镜获得动作指导和纠错建议,实时增进学习效果。

3.3、构建武术心意拳VR体验场景

利用VR技术构建心意拳体验场景对数字化保护工作起着重要作用。用户通过VR设备进入模拟练习环境,进行实践学习,在虚拟环境中,用户不仅能够观看标准动作的三维展示,还深入到每个动作细节操作中,在进行“白鹤亮翅”时,用户需要注意手臂的伸展角度应保持在90°,而脚步要稳健,并有效控制身体重心,以确保技术动作的准确性。体验场景中设置模拟教练,提供实时反馈与指导,帮助用户深入理解每个动作的关键点,在练习过程中,用户的动作通过传感器实时分析,并与标准动作进行对比。系统会通过算法识别用户的每个动作并提供具体的调整建议,比如“左手应再高出15°”或者“转体时腰部应保持直立”,该即刻反馈机制能够帮助用户快速纠正错误,优化练习效果,确保每一次体验都能带来实质性的提高。

为增强用户体验,VR平台设计了多样化的练习环境,诸如风景如画的山林场景或古朴的庭院等,该文化背景的营造不仅提升视觉享受,还能在情感上让学习者感受到心意拳深厚的文化底蕴。“沉浸式”学习不仅限于对动作技能的掌握,还扩展到文化认同和对传统武术深刻理解的培养,该场景化设计使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打破,用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随时进入心意拳虚拟练习场,不再依赖于传统教室或训练场地,实现灵活、便捷学习。平台还通过社交功能连接不同的学习者,鼓励用户在VR环境中共同练习和切磋,提供一种互动学习的机会。该互动不仅增加了学习乐趣,也促使学员在相互交流中增强对心意拳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推动传统武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VR体验场景的构建不仅是技术手段的应用,更是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创新传承的重要探索。引入游戏化元素,以提高用户的参与感和积极性。通过设置分级挑战和任务,用户在完成每个动作或技能时可以获得奖励,以此激励学习者不断进步,用户在练习完“白鹤亮翅”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分数并解锁新的动作或训练模式。该机制不仅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还在无形中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为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平台可以整合数据分析功能,跟踪用户的学习进展和动作表现,对比不同用户的练习数据,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报告,为用户提供指导,以便在后续练习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调整。

3.4、做好心意拳文化数字化传播

心意拳数字化保护对技艺的保存很重要,对文化与精神的传播同样重要。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借助互联网与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多渠道、多形式推广与传播,使心意拳文化更加易于获取和传播。借助于抖音、微博等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创作丰富的内容,包括短视频示范、教学课程片段和新手入门指南等,其内容不仅能够生动呈现心意拳的技艺,还能引发用户兴趣,从而吸引广泛受众的关注。特别是在进行线上比赛和虚拟演示时,通过动员参与者的方式加强心意拳的认知和吸引力,在线比赛不仅让参与者提交自己的练习视频,还能够通过大众投票或评审团的评分选择优胜者。该互动式活动能够激发社区参与感,提高人们对心意拳的热情,同时也使得学习者在参与过程中自我提高、自我展示,增强个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国际交流活动也是宣传心意拳文化的重要途径,组织线上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的心意拳专家和文化爱好者分享见解、经验和文化。通过该跨国交流方式,不仅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与其他文化进行碰撞与融合,从而提升心意拳在全球的影响力。该国际化的传播策略能够让更多外国朋友理解并喜爱传统武术,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欣赏。在文化数字化传播过程中,还需融入游戏化元素及互动体验,如设置学习任务和奖励机制,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和学习,通过该方式,心意拳不仅能够在年轻一代中流行开来,还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更加广泛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从而实现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VR技术为传统武术心意拳保护与传承带来新的机遇,通过建立数字化资源、打造综合平台、构建虚拟体验场景以及进行广泛文化传播,更好地传承传统技艺,唤醒更多人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推动技术进步与文化保护相结合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实现武术心意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钧.VR技术在武术训练中的应用优势研究[J].拳击与格斗,2024(5).

[2]刘叶青.“互联网+”背景下VR技术在武术散打教学中的应用[J].拳击与格斗,2023(11).

[3]闫振龙,夏笑武,肖海韵.“互联网+”背景下VR技术助力中国武术文化发展探析[J].新体育,2022(16).

[4]谭碧,石俭,陈凤珍.情景教学结合VR技术在高校武术散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论坛,2023(7).

[5]张建业,戴羽,王志强,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武术政策的变迁历程、演进特征与未来展望[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2023.

[6]付广桢.觉醒与博弈:探骊民国武术体育化的历史嬗变[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2023.

[7]赵迪,张和平.武术思政课程中儒家“五常”思想的融合渗透[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