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的早市

2025-02-14卢白琼

牡丹 2025年2期
关键词:摊儿南门早市

“今儿早不做饭了,咱们到体育馆南门去吃碗凉粉!”周末,我对女儿说。体育馆南门是小城烟火味最浓的地儿。

小城体育馆南门边社区密集,大都是20世纪九十年代盖的。那时,这些小区可是小城最为气派的“洋房”。可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年轻人都先后迁到北区,去住有电梯暖气的小高层。留守在这里的,大多都是中老年人。小区外面的大路旁,两排长了二十多年的法国梧桐,树冠庞大,一到夏天,浓荫成团,小区的老大爷老太太,一有空,便聚集到阴凉处,乘凉聊天,好个自在。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里竟然自发聚集成一个市场。起先只有三五个小摊贩,慢慢地,从东到西,二百多米长的路边居然全部摆满了,每天从五六点开始,到八点多收摊。其间,人头攒动,吆喝声从清晰的独唱,到此起彼伏的多重唱……

我每天上班都要路过这里,总想熏熏这里的烟火气。

一位中年妇女,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自行车。走近,我才发现她竟然少了一只胳臂!只见她艰难地想把车子停稳,就在她扭着身子努力时,一个中年男子跑过来,双手紧紧抓住车兜,车这才一下稳稳地停了下来。男人又替女人把盘子和豆腐整齐摆在车兜上,摊儿就支好了。女人一再点头感谢,男的拍拍手掌便走了。细看那豆腐和托盘,干净得不像话。没有手脚的人,干起活来真的多了难得的仔细。

灵宝的小吃甑糕,棉帘子刚一揭开,热气飘然而起,香味儿也随即扑鼻而来。摊主拿起小刮刀,麻利铲起一块儿,抹在盘子里——红沙沙的豆子蹲在在盘尖,洁白的米糯黏在盘底,间或有几点红而粘的枣泥儿。你看,旁边的小姑娘也不顾及吃相,用筷子别了一大口塞进嘴里,忘我地嚼食起来。摊主已经又将糕盘盖好,笑眯眯地看着。真是不容易,摊主看起来年龄不过二十六七,能做出如此美味,或许是得了父辈的真传吧。

再往里走,一个大平底铁锅里刚煎出的菜盒,胖乎乎的,黄而焦的是面皮儿,一角透出绿生生的是韭菜和粉条,诱惑着路人的胃口。包菜盒的大娘,双手敏捷地忙乎着,嘴巴也不曾闲:“热菜盒子,热热的菜盒子!”不曾想,原来对面也有一家烙菜盒子的摊儿,俗话说同行是冤家,这俩老太太自然唱起了对台戏,你大喊一声,我吆喝一句,谁也不恼,却谁又都暗暗较着劲儿。卖油茶的大爷可是独一份儿的,他在摊儿前支起小桌子小条几,谁要喝,倒一碗,就着邻摊刚炸出的麻糖片儿,食客喝得酣畅,出了一脑门子的汗,浑身惬意。

不远处,是西阎的黄河红尾鲤鱼,在水池里慢悠悠地摆着尾巴,嘴也懒得动一动。还有大王黄河滩的莲菜,被刮刀扯去外衣,露出白生生的肉身。还没完全睡醒的老爷爷,手里还夹一截快要燃尽的烟头,没有表情地坐在那儿,旁边堆着一大包红薯,还带着新鲜的润湿的泥土。那边冬枣一大堆,绿皮红点儿;花椒好几袋子,散发着麻香;寺河山的梨,挂了红彩条纹的富士苹果,刚从盆里翻出来颤巍巍的凉粉,红大硬圆的柿子,还有不知道从哪里批发来的桔子……香菜根儿上的泥还是黑的,叶子上的露珠还没有散净,芥菜挤挤挨挨像一堆愣头青,卖袜子的时髦些,带了喇叭来,时不时吆喝几声。路尽头,八十岁的婆婆则安静得过分,旁若无人地低着头纳着鞋垫儿,眼前一双双牡丹、鸳鸯、双喜字儿的鞋垫摆了出来……

小小的早市,至少比超市要随意得太多,一切都太新鲜,蔬菜小吃啥的,地道如家常。你看,袜子摊边是凉粉摊,凉粉边儿有红薯,红薯那头居然是蜂蜜和绿植……自己有的,都可以拿来卖一卖,自己想要的啥,都可以到这儿转上一圈——这里永远是琳琅满目,绿色清新,随便怎么互相混搭,人们也能轻易找到,比超市里多了些烟火味,更多了份亲切。

返回,身边是逛完早市的人——提着水果的奶奶,另一只手必定被萝卜或是别的蔬菜占着;冒着大汗的路人,手里也难免多了几只红薯,或者一块豆腐……东来的西往的,脸上都挂着满足。

再往前,街角口城管姑娘们正整饬着衣裳呢,过不了多久,她们就开着小电瓶车出发,把这早市的摊点一一遣散。之后,哗哗的扫帚声过,绿树、黄叶、花荫,一切又会恢复平静。

卢白琼

卢白琼,河南灵宝人,三门峡市作协会员。中学教师,作品见于《中学生百科》《三门峡日报》等报刊。

猜你喜欢

摊儿南门早市
夏天的早市
早市
南门立木
每个天津男孩的初恋,都是在刨冰摊儿上开始的
早市上的歌手
热闹的早市 等
一双特别的鞋子
做生肖鸡
丹阳市南门幼儿园的校舍改造
Leçon de chinois Parcourez la Chine avec des notions de chino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