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民间交流20年,“北京—东京论坛”续写新华章
2025-02-10王焱

2024年12月4日,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本外务省支持,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主办的第20届“北京—东京论坛”在东京开幕。中日两国众多有识之士在此聚首,深入交换意见。其中,因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发出关税“威胁”而引发的担忧,成为论坛上的热点经济议题。
“北京—东京论坛”迎弱冠之年
“北京—东京论坛”创办于2005年,每年举行一次,在北京与东京轮流召开,2024年已是连续第20次举办。论坛目前已成为中日间规模较大、层次较高、持续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民间交流平台,在促进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增进两国民众相互理解与信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论坛中方主办方代表、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表示,2024年是“北京—东京论坛”的弱冠之年,论坛20年的成功实践表明,只要双方坚持民间交流、坦诚对话,坚持增进互信、凝聚共识,坚持世代友好、互利合作,中日关系就一定能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坛日方主办方代表、大和综研名誉理事武藤敏郎表示,论坛2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基于双方的相互信任,“求大同,存小异”是“北京—东京论坛”成立以来一直坚守的精神。
本届论坛以“中日携手推动重塑多边框架下的国际和平秩序”为主题,邀请来自中日两国政界、经济界、企业界、学术界、传媒界等领域的400余位代表,就推动多边合作、维护和平稳定、增进政治互信、深化经贸合作、推进数字治理、促进人文交流、加强青年交往等重要议题展开讨论,深入交流,凝聚共识。
开幕式后,论坛主办方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举行了论坛新十年(2025—2034)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双方高度评价论坛过去20年为增进互信、凝聚共识、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所作的努力与贡献,宣告将继续共同推动论坛在未来10年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为中日友好合作续写新的华章,为地区与世界和平繁荣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本届论坛为期两天,其间举行了双边政治与外交、经贸、安全、媒体、数字经济、和平秩序、多边合作等七个平行分论坛和一场青年对话活动。
中日关系对地区和世界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外交部长王毅在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王毅表示,中日2000多年的交往史,邦交正常化以来50多年的关系史都反复证明,保持正确发展方向的中日关系,不仅对两国和两国人民,也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中日双方应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为指引,把握好两国关系的正确定位、维护好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推进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维护好地区和国际的和平稳定,守初心、循正道、聚共识、重行动,共同推动两国关系行稳致远。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莫高义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发展,也是日本的机遇,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未来。期待双方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加强各层级交往互动,巩固互信、深化合作,推动中日关系行稳致远。
日本外相岩屋毅在致辞中表示,过去20年,日中两国作为邻邦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问题,也经历过艰难时期,但双方有识之士坚持不懈地推进两国关系向前发展。日中关系的基础在于国民交流和相互理解,论坛主题非常契合时机,两国作为对国际社会负有重大责任的国家,有必要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日本原驻华大使宫本雄二代读了日本原首相福田康夫的主旨演讲。福田康夫指出,习近平主席在此前召开的G20峰会上再次重申,各国应恪守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这一表态为避免世界走向分裂、推动国际社会团结协作传递出积极信号。在全球大势推动日中走向合作的背景下,两国关系逐渐出现一些积极动向,希望两国切实把握好这一契机,实现更大突破。
关税“威胁”下日本亦难独善其身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30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再次发出了关税“威胁”,他表示,如果金砖国家削弱美元,他将对金砖国家征收100%的关税。此前在当地时间11月25日,特朗普已高调宣布将对墨西哥和加拿大所有商品征收25%的关税,同时妄言将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10%的关税。
这一系列关税“威胁”,让全球再次陷入不安。美国对于战略盟友加拿大、墨西哥的一视同仁,让存在巨额对美贸易顺差的日本也感到寒意。面对特朗普第二届政权将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中日应该如何应对,成为此次“北京—东京论坛”上中日经济界人士讨论的热点问题。
中国原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直言:“2025年世界经济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挑战的来源不言自明,正是自赢得美国大选以来,频频提及上任后将加征关税的特朗普。
日本前经济产业大臣斋藤健悲观认为美国向中国加征10%关税后,中国将采取报复措施,他担忧地指出:“现在自由贸易正处于危机之中。”
不只中国,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大概率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落在日本头上。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表示:“特朗普在第一届任期时虽然打压中国,但同时也和盟友国打贸易战,时隔4年重返白宫,他的态度或许会更加强硬。日本存在巨额对美贸易顺差,很难保证自己可以凭借盟友身份,逃脱加征关税。”
近年来,美国的关税政策、芯片法案等种种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加剧着世界贸易集团化、壁垒化。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分析认为:“由此导致的技术壁垒、产业链供应链被迫重构,造成了全球经济效率下降。”
中日理应携手维护世界经济平稳航行
在美国挥舞关税大棒,肆意破坏自由贸易,给世界经济蒙上不确定性阴影之际,中日两国作为重要经济体,理应帮助全球经济大船穿越2025年的特朗普风暴,继续平稳航行。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易纲援引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数据表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WTO成员国已经推出了2100多项限制贸易的措施,由此导致的贸易碎片化损害了全球经济5%的产出。”对此,易纲呼吁:“希望在困难的环境中,我们还是尽全力维护WTO规则,争取全球贸易自由化。同时在亚洲坚持RCEP等区域内自由贸易体系,至少在亚洲地区不排他,以此维护促进全球自由贸易。”

胡晓炼也呼吁经济领域应避免泛安全化。她举例道:“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绿色发展,这些都离不开科技创新,都离不开数字信息技术。如果把数字方面的合作、科技方面的合作都看成是影响国家安全的问题,关上大门断绝交流,最终影响的将是全人类的福祉。”
朱光耀提议中日两国应在制度建设方面开展更多合作。他提出:“我期待中日韩加东盟在金融合作上取得突破。清迈协议总金额从2000年成立之初的800亿美元互换金额提高到了现在的2400亿美元,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贷款的脱钩比例已经达到40%,是时候推动建立运营机制了。中日作为清迈协议的最大出资方应发挥关键作用。”
多位日方人士还表达了对中日领导人早日实现会晤的期待。斋藤健明言,国家顶层领导人之间构筑互信关系,是所有一切的起点。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原所长河合正弘尤为关注领导人的战略指引对中日第三方合作的促进作用。他展望道:“疫情后,日中需要打造具有代表性的第三方合作项目,我期待两国领导人在会见中,对此进行讨论并加以推动。”
目前,中日企业已经在东南亚市场蓬勃开展第三方合作,中国企业在开拓东南亚新市场时,与日本企业在筹集资金、获取信息等方面合作,同时又在电动车等行业和日本企业争夺市场。援引这些事例,大阪经济大学教授福本智之阐述道:“我们两国优势互补,共同创新,也通过竞争,在亚洲共同发展。而这也正是自由贸易的最主要作用,以竞争倒逼企业创新,促进世界繁荣,提高全人类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