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必须统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
2025-02-10张利娟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总结提炼我们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指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
在业内专家学者看来,会议提出的五个“必须统筹”,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对于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对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一次系统地同时提出
“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在政策上作出调整,整体来看,政策力度加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会议提到的五个“必须统筹”是一大亮点,值得关注。
张军指出,这是第一次系统地把五个“统筹”同时提出来,体现出中国治理经济的整体性框架。统筹的意思是兼顾,不能为了一件事情把另一件事情完全扔掉。比如说,现在强调扩内需,扩内需的方法有很多,如果继续走扩大投资、更多依赖基建项目和房地产的老路,那就跟我们中长期寻找新的发展动能的目标不符。所以需要统筹,兼顾短期和长期的目标。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授崔友平表示,在当前宏观经济治理难度加大、复杂性上升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用系统性思维和统筹方法,按照经济规律要求,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取向一致的宏观政策。
“这些规律性认识,既是应对当前困难挑战、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方法论。”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说。
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认为:“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科学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有助于我们采取更加有效举措,有力破解发展难题,稳定发展预期,提振社会信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海南省委书记冯飞表示,这五对重要关系进一步展现了我们党对于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对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将为全国上下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深化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实现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2025年不仅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筹划之年,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
“‘五个统筹’是在我国经济建设实践及全球经济发展规律的本质性认识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我国完成2025年经济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我国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讲靠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没有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没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坚持和完善,就没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断实现。
刘英指出,要确保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首先要从经济体制改革入手,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与职责。如何统筹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五个“必须统筹”的核心。其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处理好总量、增量、质量关系的核心和基础。只有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才能有效处理好其他关系,才能有力促进经济增长。
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刘英认为,要更多释放市场的活力,政府要在激发市场创新活力、激发市场新动能上有所作为,这需要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为市场发展释放活力,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释放市场空间,同时在确保市场公平竞争上实施有效监管。
“在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上,政府需要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增加有效供给,而在存量的盘活处理上也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为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贡献力量。同时,政府要在确保质量提升、促进做大总量上进行有效监管,在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及便利。”刘英说。
崔友平表示,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有效市场要求减少管治,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为政府在经济异常波动时尤为重要,这更需要政府的判断力和决断力,以有为政府促使有效市场发挥作用。
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条件。但市场经济常出现二者的不平衡,常态往往是“无效供给过多、有效需求不足”。崔友平指出,这种情况就要求宏观经济调控要以供给与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经济发展从来都是由一定的动能来驱动的,培育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为此,崔友平建议要下大力气培育造就一批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但与此同时,更新旧动能,对传统产业进行新技术改造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因此,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彼此促进、以新带旧。
崔友平同时指出,做优增量就是有效地增加新的资源和政策并提高其利用效率,盘活存量就是要重视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提高使用效率,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就是通过这样“双管齐下”的策略,确保经济活动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当前阶段,经济发展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缺一不可。没有质量的有效提升,就谈不上高质量发展。没有总量的做大,高质量发展就失去了物质和技术支撑。因此,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
“‘五个统筹’都要求有‘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一‘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党中央统筹兼顾,求真务实果断打出政策‘组合拳’,一定会为2025年经济工作带来信心、明确方向。”崔友平说。
落实过程还需注意相互间的逻辑关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五个“必须统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刻含义。五个“必须统筹”之间相互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五个“必须统筹”在落实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也备受关注。
刘英指出,五个“必须统筹”在落实过程中需要注意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处理好其他四个统筹的先导,为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活力,为了让经济更好发展,要有有为政府,有为政府为有效市场提供支持和保障。有效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有为政府的施政目的,也是有效市场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
刘英同时强调,要处理好五个“必须统筹”的辩证统一关系,比如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目的是提振需求,做大总需求。此外,供给需要适应和满足需求的提升。又如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只有做优增量才能确保存量的提升,两者并非矛盾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培育壮大动能始终是做强经济的必修课。客观上讲,动能总是有新旧之分,而二者又应该是并行不悖地发挥作用。“所以,我们不仅要发展新动能,也要对旧动能以及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使其转变为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刘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