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尚元素旗袍在影视剧中的叙事功能

2025-02-09李璐

今古文创 2025年1期
关键词:道具叙事旗袍

【摘要】旗袍在影视作品中是极具表达力的服装语言符号,透过影视作品可以看到旗袍在不同年代中所展现的魅力,同时旗袍的存在也作为一种特殊的影视道具推动剧情发展,使得影视剧叙事细腻流畅,两者相辅相成,打造出风格独特的影视作品。本文以旗袍为例,以经典影视作品为样本分析旗袍这一时尚元素在影视作品中呈现的叙事功能。

【关键词】旗袍;影视;服装;道具;叙事

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风行于20世纪20年代,旗袍样式种类繁多,传播度十分广,后来的20世纪30年代,上海电影业迅速发展。阮玲玉作为30年代的形象代言人,一袭旗袍加身,镶花边,高开衩,格子型的旗袍款式风靡一时。

旗袍作为一种影视道具,是影视作品中人物身份地位标志的一种,也是人物传递情感的具体表现物,旗袍的存在既可以展现特定的历史背景,又可以呈现特定时代下的政治经济环境与民族文化。

一、作为认知符号的旗袍推进剧情

认知符号指代电影画面以及人物所塑造的鲜明特征,可以构建起观看者对影视作品的整体认知以及激发历史的特定情感。影视作品中的旗袍是独特的认知符号,传递特定年代中国社会的人文风貌,以盘扣,修身线条设计等造型呈现中国氛围。

旗袍作为一种特殊的服饰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如同台词,是意识之间的中转载体。通过编码过程在观众进行视觉接受后,利用自身的文化背景对该符号进行解码,实现文化传播。

旗袍发展变迁史与近代史变迁密不可分,其呈现出中国思想意识以及社会经济等上层建筑的变迁。1911年辛亥革命后,旗袍形制产生较大变化,呈现紧腰身,袍长变短款式特点,趋于简洁淡雅,注重呈现女性自然美。20世纪30年代旗袍完全跳出旗女之袍的局限,呈现完全的“中西合璧”样式。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衣领开始做减法,装饰开始偏向繁复。

电影《金陵十三钗》中,以书娟为代表的学生画像遵循那个时代的着装风格,以简洁质朴的服饰风格为特色。而妓女的服装风格偏向于明艳繁杂,服装所进行的铺垫引导观众遐想,不同的服饰风格有利于合理推进剧情,反映影片人物性格继而顺利地引导观众情感走向。影片中的服饰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从中所传递的服饰文化与意识形态文化是所处时代政治经济的体现。

20世纪40年代,我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旗袍呈现新的样式,迎来了第二个流行的巅峰。旗袍设计裁剪更加注重量体裁衣,关注女性身材比例,使着装者曲线分明,加之偏襟自带东方美,衬托出端庄宁静的女子形象。电影《色戒》中,王佳芝在上海和香港所穿的旗袍就有明显差距,王佳芝在香港所穿旗袍领高变低,裙长及膝,通过旗袍设计的转变呈现王佳芝由学生到特务再到动情女子的转变,此时旗袍成为王佳芝心理状态以及行为偏向。

此外,作为认知符号推动剧情演变在影片《霸王别姬》中也有体现,其中对妓女菊先在几个时期外貌也有细微变化的呈现,于青楼之时,身着或绯红或嫩黄的长旗袍,绣以花或柳图案,象征着“花红柳绿”之意,此时旗袍对应着其头牌妓女的身份。人物身份的呈现借以旗袍的样式传达,于细微处见导演的精妙手法。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角色的塑造固然重要,但是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也是至关重要的,旗袍作为服饰的一种,他不仅仅是一个服装道具,更是一个故事情节的“推动者”,以《花样年华》为例,他的故事情节倾向于平铺直叙,并不复杂,但王家卫却巧妙地采用张曼玉的旗袍来推动故事情节,通过独特的手法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街头谈话镜头,借以各种色彩的女主人公旗袍与幽暗背景形成鲜明对比,让光影和人物达成一种和谐的美感,推动时间和场景变化。使影片在较为单一的场景中也充满了起伏,反复出现的小巷,镜头场景固定,但是人物所穿旗袍每次都有所不同,通过旗袍的款式、颜色,呈现出人物的心情,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演变。

旗袍本身极具深厚文化底蕴,观众通过影片中呈现的旗袍符号可以去重新建构对旗袍的认识以及当下社会中的女性意识和女性形象,作为一种符号对电影的文本以及视听语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以旗袍服饰色彩丰富影视内涵

旗袍造型独具中国风格,是能指,展现人物性格及生活方式,是所指。色彩作为第一视觉要素,可以表达最为抽象的语言。影视服装中的色彩可以去赋予服装情绪,从而使影片所构画的角色更加丰满立体,给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感知,暖色令人欢快温暖,冷色带来压抑静默,冷暖色调共同构成了情绪色彩,辅之旗袍造型因素,从而传达出更复杂的情绪含义。

影视作品中的情感和文化表征通过服装色彩传达出来,不仅具有审美意义还具有象征意义。影片《花样年华》的背景在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以“昏暗的镜头”这一道具巧妙呈现苏丽珍内心的情感变化,借助楼梯镜头呈现女主身着的绿色渐变旗袍映射出外表光鲜内心孤寂的人物性格特征。

此外,影片的色彩变化以及明暗关系也有极其丰富的意义,以昏暗色调下的苏丽珍旗袍演变来暗示人物心理,比如搬家镜头,上班镜头以及和丈夫在一起的镜头,看打麻将的镜头,旗袍服饰大多为色彩度较低的黑色白色,或者加浅色系的白色,借此呈现人物内心的孤寂之情,旗袍服饰色彩是人物心理的外在表现;除此之外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见周慕云时的服饰色彩大多为饱和度比较高的红色或者黄色,暗喻情感上的微妙变化。

色彩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第一视觉要素,可以传达出最为抽象的语言,借以旗袍色彩反映人物心理上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影片的内涵,以暗淡的整体色调展现影片画面,也使整部影片更加含蓄朦胧的美感。旗袍作为中国的传统服饰,拥有强烈的文化内涵,以旗袍的特殊含义,可以呈现出苏丽珍在不同时期的情绪纠结和道德约束下无法挣扎的心理变化。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对于光影色彩的把控也十分到位,旗袍色彩的变化与人物地位和内心世界相对应,影片前半段在颂莲受宠时影片总体色调是红色的,人物身穿的是大红色的绣花旗袍,旗袍样式是高领,中袖,裙长至膝盖下方,象征颂莲处于男权社会之下被压抑住自由的时代特点。阴冷的雪地蓝色主调与红灯笼悬挂下的房间形成反衬,使整个影片十分压抑。影片后期颂莲的旗袍色彩回到学生时代的白色,暗喻悲剧的轮回与重演。

影视作品中的服装色彩能带来最直观的视觉冲击,运用色彩去赋予服饰情绪,从而刺激观众整体感知,让导演传达的思想细腻地传达给观众,增强影视作品的深层内涵,让影片可以被细细品鉴。

三、借以旗袍服饰为道具刻画人物形象

在生活中一个人的穿衣风格可以体现出其品位与性格,影视作品中的服饰设计也不例外,要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考量作为一种符号投射出人物的性格,身份与处境。电视剧《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嫁入豪门以前,穿着普通的上衣下裙款式,淡蓝色的棉布材质,传统的直立领,衣服无附加图案,体现出人物平凡,普通的家境,旗袍的颜色基本上以素净的白色蓝色为主,这种透明度高的冷色调呈现出了安静,纯洁的人物性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家小姐的旗袍,衣身绣制精致的花纹图案,盘扣精致复杂,与其富家小姐的身份相契合。同时,电影《风声》中,两个女主角在剧中的工作,年龄是相近的,但是通过旗袍的款式细节却表达了两种不同的人物性格,片中周迅饰演的角色虽是一个地下情报工作者,但是对外的人物形象是大家小姐,旗袍款式为过膝高开衩,衣领也比较低的碎花款,通过喝酒跳舞的镜头呈现了一个精灵可爱的人物,而李冰冰饰演的角色李宁玉人物性格是相对保守的,她的旗袍款式是裙长及足的扫地旗袍,高领高襟并且开衩很低的墨绿色款式,上边的花纹也是同色的细碎纹路,低调沉稳,塑造出深沉大气,冷静内敛的人物形象。

此外,影视作品中的着装也是人物身份的代表,以影视作品中的旗袍为例,人物身份的呈现可通过旗袍材质,款式以及做工来投射。在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徐静蕾饰演的江姓女子,少时家境困苦,人物往往身着黑白格子的棉质旗袍,而同时期作家身边的女性人物形象是相对富裕的,往往身着亮面材质,做工考究的服饰。通过对同时期人物不同服饰的呈现,传达出两者不同的身份以及经济差距。

服饰语言在影视作品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角色的服饰设计往往也将其身份地位,性格特征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通过细节处的巧妙构思强化观者对于人物的感知,让影视作品有了更好的呈现。

四、以旗袍为道具呈现时代风貌

影视作品最终服务于文化传播,服饰作为影视剧中的重要视觉元素,对于强化影视视觉以及传播思想具有重要作用。旗袍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服饰标签,运用到影视作品中可以更加生动清晰地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例如影视剧《大上海》,通过对于大上海歌舞厅中交际花高开叉,长度及膝以及图案丰富的影视观察,即使没有导演关于时代背景的介绍,也可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服饰特点推测作品的时代背景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此外,影视作品涉及较长的时间维度,亦可通过服饰细节调整呈现时代发展,以电视剧《如意》为例,剧中如意的扮演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民国初期,恰逢旗袍款式改良变化黄金时段,民国初期,旗袍大体以上衣下裙为主,袖长较长,可及手腕处,而后伴随如意长大。人物成长至30年代,此时旗袍改良呈现明显变化特征,开始凸显女性身体曲线,胸线、腰线、臀线开始在旗袍服饰上出现,袖口也与之前的及腕有所不同,开始缩短,出现短袖以及无袖旗袍样式,由分开式改为连体式,下摆开叉,呈现女性身材美。通过不同时期的旗袍样式,可以让观众通过旗袍感知影视剧中的时代演变。

五、结语

百年影史长河中,旗袍作为一种凝聚人文精神艺术符号,经过岁月的沉淀具有无可比拟的美感,旗袍作为一种影视道具出现在各类影视作品中,两个相互融合促进,构造出一幕幕经典画面和意象去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启发深层次的审美思考,同时影片中的旗袍应受到更多社会伦理的规范指导,提升大众审美素养,以“有意味”的服饰语言去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范子璇.浅析影视作品中民国旗袍的象征文化意涵[J].戏剧之家,2020,(21).

[2]田欣,张玲.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对旗袍时尚的价值塑造[J].服装设计师,2023,(11):71-77.

[3]潘雅婷,顾春华.电影《花样年华》中服装的表意功能[J].绥化学院学报,2022,42(08):75-77.

[4]李瑞婧.影视传播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旗袍文化教学研究——以电影《花样年华》为例[D].西北大学,2018.

[5]李春玲.传统服饰文化研究——旗袍的东方美[J].艺术科技,2014,27(03):150+155.

[6]王一帆.旗袍元素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5.

[7]韩红梅.新世纪以来我国影视作品中的城市意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8]史彤.旗袍在现代影视作品中的服装语言特征分析[J].装饰,2011,(06):139-140.

[9]王慧娟.旗袍·影视·女人——浅析旗袍在影视中的呈现[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9,16(01):

39-40.

[10]史海亮.浅议影视人物中旗袍对电影主题的深化[J].芒种,2012,(10):219-220.

[11]郭媛媛.民国时期上海地区旗袍设计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

[12]庄立新.从影视媒体看旗袍时尚的审美传播[J].大舞台,2015,(09):257-258.

[13]任静.影视剧中民国女性服饰形象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7.

[14]李佳欣.影视中旗袍文化的符号意义研究[J].西部皮革,2020,42(07):80.

[15]王佳佳.影视服饰的符号意义及文化传播效应[D].湖南师范大学,2012.

[16]李颖.东方韵味 旗袍风华[J].中国质量万里行,2024,(02):12.

[17]胡吉振,张新燕,项婉婷,等.旗袍色彩美学漫谈[J].辽宁丝绸,2023,(04):43+77.

[18]郭子瑛.民国旗袍元素在现代包装中的设计应用[D].湖南工业大学,2023.

[19]李云浩.20世纪20至40年代西方流行服饰对旗袍改制的影响[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3,52(02):142-144.

[20]张璐阳,刘丽娴.《玲珑》杂志与摩登女郎的旗袍时尚[J].服装学报,2023,8(02):181-188.

[21]张鸣艳,彭娅伶.传统旗袍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上的运用[J].纺织报告,2023,42(02):65-67.

猜你喜欢

道具叙事旗袍
Classic option,stylish choice
我来说说旗袍美
旗袍找不同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道具在杂技节目中的作用分析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浅析道具在汉族民间舞中的功能
略析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质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