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眼穴位“抢救”视力

2025-02-06刘丽娟

祝您健康 2025年2期
关键词:凹陷处肿痛主治

现代人生活中电子屏幕的使用强度越来越高,屏幕发射的光会增加用眼负担,容易导致眼部疲劳、视力下降等。中医认为,春季应肝,肝开窍于目,不妨趁此时节,通过简单的按摩方法,消除疲劳,延缓视力衰退。

穴位按摩前准备

穴位按摩很简单,首先找到正确的穴位位置,按摩力道适中,按太轻没有作用,按太重可能造成局部损伤,尤其眼周皮肤较薄,太用力按摩可能导致皮下瘀血等。可轻按至稍微有酸麻感即可,不要持续加压,避免受伤。

正式进行穴位按摩前,一定要洗净双手和脸部,避免细菌感染。将眼镜(包括隐形眼镜)取下,用热毛巾热敷眼睛5—10分钟,加速眼周血液循环。可涂抹少量眼霜起润滑作用,避免因干燥、摩擦力大而损伤皮肤。穴位按摩时,闭上双眼,保持平静的心情,可一边听音乐一边按摩。

找准穴位坚持按摩

1. 眼周穴位按摩

根据中医近端取穴理论,在眼周局部选取具有明目作用的穴位进行按摩,效果直接、明确。

(1)睛明穴:位于目内眦内上方内侧壁凹陷处,左右各一。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色盲等目疾。

(2)四白穴:位于眼睑正下方凹陷处(眶下孔),左右各一。属于足阳明胃经,主治目赤痛痒、眼睑瞤动、目翳(眼内长出的遮蔽视线的东西)等目疾。

(3)阳白穴:瞳孔直上,眉毛上方约一指宽(1寸)处,左右各一。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眼睑下垂或瞤动、目赤肿痛、视物模糊等目疾。

(4)攒竹穴:位于眉头的凹陷中,左右各一。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眼睑下垂或瞤动、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等眼部病证。

(5)承泣穴:位于瞳孔正下方与眼眶之间的凹陷处,左右各一。属于足阳明胃经,主治眼睑瞤动、迎风流泪、夜盲、近视等目疾。

(6)鱼腰穴:位于瞳孔正上方,眉毛中央的凹陷处,左右各一。属于经外奇穴,主治眉骨疼痛、眼睑下垂或瞤动、目赤肿痛、目翳等目疾。

(7)丝竹空穴:位于眉梢的凹陷处,左右各一。属于手少阳三焦经,主治目眩、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等头目病证。

(8)童子髎穴:目外眦外侧0.5寸的凹陷处,左右各一。属于足少阳胆经,主治目赤肿痛、羞明流泪(怕见光)、(白)内障、目翳等目疾。

按摩方法:双手握拳,食指近端关节比其他四指稍高一点。以双手食指近端关节按摩两眼穴位,按照睛明穴→攒竹穴→鱼腰穴→丝竹空穴→阳白穴→童子髎穴→四白穴→承泣穴→睛明穴的顺序按摩,每个穴位按摩5秒;再以食指近端关节绕眼周穴位3—5圈。每天早晚一次,可改善眼睛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2.手部穴位按摩

根据中医远端取穴理论,选取循行于眼周经脉上的穴位,通过调节经脉气血,达到明目效果。

(1)肝点:手指掌侧,位于无名指掌内侧第二关节的横纹中点,左右手各一。又名“肝穴”,属于手针穴位,可调节肝脏功能,基于中医“肝开窍于目”的理论,可促进眼睛健康。

(2)腕骨穴:从手腕沿小指外侧向上推寻至突起,两骨之间的凹陷处,左右手各一。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可用于治疗目翳。

(3)商阳穴:手指背侧,位于食指靠近拇指的一侧,贴近指甲的下角,左右手各一。该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目赤肿痛等五官热证。

每日按摩以上穴位,每个穴位按摩3—5秒,可改善假性近视,预防视力衰退。

3.肩部穴位按摩

良好的视力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面部血液自肩颈而来,按摩肩颈部可增强气血的穴位,可增强眼睛的抗疲劳力。

(1)风池穴:位于枕骨下方,沿着颈后两条肌肉向上摸寻的凹陷处,左右各一。属于足少阳胆经,按摩此穴可治疗内风(如高血压等)导致的目眩,外风(如感染等)导致的目赤肿痛,尤其擅长祛除风邪。

(2)肩井穴:颈椎最高处(第7颈椎)与肩部最高处(肩峰)连线的中点,左右各一。属于足少阳胆经,通过改善颈部血流为眼睛提供充足血液的机制,发挥明目的作用。

按摩方法:双手放耳后,运用两手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按揉风池穴约5分钟。右手食指与中指按压左侧肩井穴5分钟,再换左手按压右侧肩井穴5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可促进肩颈部血液通畅,改善眼睛周围供血,缓解眼睛疲劳。

(编辑""池志恒)

猜你喜欢

凹陷处肿痛主治
按摩穴位去去火
搓腰
——壮肾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家用小方治疗咽喉肿痛
小方子治疗咽喉肿痛
按摩可调理耳鸣
耳鸣火旺按揉两侧听会穴
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四肢闭合性损伤肿痛疗效观察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
主治医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