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质公路边坡防治设计及合理性评价

2025-02-02吴志娟邓榕呈田跃昌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5年2期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摘 要:为有效保障公路边坡的安全运营,该文以某岩质公路边坡为实例背景,先开展其防治措施设计,再通过层次分析法、专家法等构建边坡防治的合理性评价模型,以分析防治措施准确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边坡基础地质条件下,边坡防治措施设计为坡面处理+格构锚杆,即先按照设计要求对边坡进行开挖,并在完成坡面处理后,再进行格构锚杆施工,以实现坡面防治,并且采取防治措施进行计算和分析,验证了各类措施是合理有效的;同时,通过边坡防治措施的合理性评价,得到边坡的合理性得分为85.62,对应等级为Ⅳ级,说明边坡防治设计很好,能充分满足防治要求,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了一定经验。

关键词:公路边坡;防治设计;层次分析法;合理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U 213" " 文献标志码:A

在公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受地形地貌条件限制,会形成较大规模的边坡,且为保证其安全运营,开展其防治设计研究是十分必要的[1-2]。在以往研究过程中,郑清松等[3]分析了复杂条件下的边坡支护技术;彭韦等[4]研究了生态防护技术在公路边坡中的应用效果;黄锋等[5]评价了公路边坡的支护稳定性。上述研究为公路边坡防护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思路,但均未系统性综合开展公路边坡防治设计及合理性评价,因此,仍可进一步扩展研究范围。

综合上述,该文以某岩质公路边坡为实例背景,先开展其防治措施设计,再通过层次分析法、专家法等构建边坡防治的合理性评价模型,以分析防治措施的准确性,旨在为类似项目积累经验。

1 工程概况

1.1 基本信息

边坡是由公路修建形成的,此公路为高速公路边坡,隶属广西东部山岭重丘区,设计速度为120km/h,停车视距为130m,曲线最小半径为1000m,最大纵坡极限值为6%。

经公路修建,形成边坡形态大致为“舌状”(如图1所示),纵向长度约80m,横向宽度约200m,前、后缘高差近28m,属人工高边坡。

根据勘察成果,边坡区具丘陵地貌,地形波动起伏较大,且区内地层相对较为单一,其中,地表主要是厚度为0.5m~1.0m的耕土层,岩性主要为粉质黏土,可塑~硬塑,局部含有角砾,含量一般少于10%,磨圆度相对较差,多为次棱角状;下覆基岩主要为砂岩,强风化~中风化,浅部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多为柱状,局部为块状,完整性整体较好。

1.2 稳定性评价

结合前述边坡稳定性定性评价及定量评价结果,得出边坡整体均处于稳定状态,但受风化暴露影响,地表岩体风化程度较高,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就会存在局部失稳风险。因此,建议加快边坡防治方案的落实,以确保安全。

1.3 边坡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目前,受坡体岩性影响,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在未来持续暴雨作用下,存在局部失稳可能,甚至岩体继续风化后,可形成贯穿裂隙,造成大面积失稳。

如果该段边坡失稳,主要威胁前侧道路,威胁长度约200m,一旦发生失稳,易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对该边坡进行防治处理,以保障后续运营安全。

由于该边坡的威胁对象是运营公路,危害性相对较大,因此采取防治治理措施是十分必要和较紧迫的。

2 边坡防治设计

2.1 防治措施设计

在此边坡基础地质条件下,将边坡防治措施设计为坡面处理+格构锚杆,即先按照设计要求对边坡进行开挖,并在完成坡面处理后,再进行格构锚杆施工,以实现坡面防治,如图2所示。

结合工程实际,此边坡的坡面处理主要采用分级放坡处理。1)共计设计4级放坡,其中,一级边坡位于最低端,坡率设计为1∶0.25,垂直高度10m;二级边坡坡率设计为1∶1,垂直高度10m;三级边坡坡率设计为1∶1,垂直高度10m;四级边坡坡率设计为1∶1,垂直高度10m。2)格构锚杆。在坡面整理后,在整理完善的地表上做格构锚杆,其中,格构尺寸设计为2.5m×3.0m,其锚杆长度设计为13m,中部为1根直径26mm的钢筋,等级设计为HRB335级;格构梁设计为40cm×40cm,配置4根直径22mm的钢筋,其等级也为HRB335级,且其箍筋间距设计为30cm,所用钢筋直径为14mm。

在上述防治设计基础上,再将必要防治建议介绍如下:由于刚进入雨季,降雨会进一步侵蚀坡体表面岩层,因此,开展该段边坡防治处理的必要性显著,且十分紧迫,建议尽快开展防治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根据现场调查可知,在边坡各级马道临时设置的截排水沟中存在一定量的泥土淤积,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排水,建议进行疏导,保证截排水顺畅。由于坡体基岩的抗风化能力较差,遇水易软化,建议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坡体基岩的完整性,避免形成贯穿裂隙。

2.2 防治措施计算分析

按照此边坡防治思路,对坡面处理、格构锚杆的设计合理性进行计算分析。

2.2.1 坡面处理计算分析

当采取坡面处理后,再进一步利用圆弧法开展边坡稳定性计算,坡面整理主要是为了保证边坡稳定,其稳定系数Ks由边坡所具的抵抗弯矩Mp与边坡所具的下滑弯矩Ma的比值。

通过滑面搜索计算,最终得到边坡最不利情况下的稳定系数Ks值为34.15,明显大于规范规定的1.3,因此,判断此边坡在进行坡面处理后的稳定性是满足规范要求的。

2.2.2 格构锚杆计算分析

根据格构设计尺寸,通过经典法算出单孔所需锚固力为711.62kN,因此,再对其设计进行合理性评价;一般来说,锚杆锚固力Pt如公式(1)所示。

Pt=F×(cos(α+β)+sin(α+β)tanφ)-1 (1)

式中:F为单孔所需锚固力的计算值;a为锚杆入射角度;β为锚固角;φ为锚固体与地层的摩擦角。

根据公式(1)计算,按照设计参数,计算得到单根锚杆的锚固力设计值为954.04kN,大于711.62kN,因此,满足计算要求。

3 边坡防治的合理性评价

3.1 合理性评价体系构建

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利用P×C法开展边坡防治措施的合理性评价,其评价过程主要包括构建模型层次结构、评价指标的权值计算、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计算及合理性等级划分。

3.1.1 构建模型层次结构

结合文献[6]研究成果,将边坡防治的合理性评价模型划分为3层,其一为目标层,主要为边坡防治设计的合理性评价;其二为一级评价指标,即安全因素A1、工程进度因素A2及经济因素A3;其三为二级评价指标,具体细分如下。1)安全因素A1。此一级指标再进一步划分为3个二级指标,主要包括安全系数B1、位移因素B2及竖向应力B3。2)工程进度因素A2。此一级指标再进一步划分为4个二级指标,主要包括弃土外运B4、机械准备B5、材料准备B6及施工速度B7。3)经济因素A3。此一级指标再进一步划分为2个二级指标,主要包括人工费用B8及机械费用B9。

综上,边坡防治设计的合理性评价模型如图3所示。

3.1.2 评价指标的权值计算

根据以往研究[7],提出利用1-9标度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值。通过比较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来构建判断矩阵,并进一步计算一致性指标CR,CR为判别指标CI与标度指标RI的比值。

当CR值小于0.1时,说明判断矩阵满足要求,反之进行调整;在判断矩阵满足要求前提下,判断矩阵对应最大特征向量的归一化值即为相应的权值。

3.1.3 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计算

由于专家长期接触工程实际,因此通过专家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此处要求专家是边坡设计、施工行业的老专家,并具有高级职称;当统计得到若干专家的隶属度结果,将其均值作为最终的评价指标隶属度。

3.1.4 合理性等级划分

结合工程试验,边坡防治设计的合理性等级划分为4级,各级标准如下。1)Ⅰ级。评分范围为0~60分,相应合理性得分为55分,此时说明边坡防治设计极不合理,不能满足防治要求。2)Ⅱ级。评分范围为60~70分,相应合理性得分为70分,此时说明边坡防治设计一般,勉强能满足防治要求。3)Ⅲ级。评分范围为70~85分,相应合理性得分为85分,此时说明边坡防治设计较好,基本能满足防治要求。4)Ⅳ级。评分范围为85~100分,相应合理性得分为95分,此时说明边坡防治设计很好,能充分满足防治要求。

3.2 合理性评价结果分析

首先,以B1~B3指标进行权值示例性分析,且通过分析,得到B1~B3指标的判断矩阵,如公式(2)所示。

(2)

通过计算,得到此矩阵的CR值为0.036,满足小于0.1的要求,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再计算得到B1~B3指标的权值依次为0.512、0.342及0.146。

首先,类比上述过程,对其他评价指标进行权值求解,结果见表1。

其次,收集24个专家的隶属度评价结果,并对其进行均值计算,结果见表2。各评价指标在一级等级的隶属度范围为0.104~0.185,平均值为0.130;在二级等级的隶属度范围为0.139~0.284,平均值为0.216;在三级等级的隶属度范围为0.195~0.302,平均值为0.271;在四级等级的隶属度范围为0.333~0.454,平均值为0.383。

最后,基于表1和表2中的计算结果,开展各类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得分。

3.2.1 二级指标的合理性得分

通过计算,得到9个二级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得分结果见表3。二级指标的合理性得分为68.19~90.21,且按照合理性等级划分标准,合理性等级为Ⅳ级的二级指标有3个,所占比例为33.33%;合理性等级为Ⅲ级的二级指标有5个,所占比例为55.56%;合理性等级为Ⅱ级的二级指标有1个,所占比例为11.11%。

3.2.2 一级指标的合理性得分

计算A1指标的合理性得分为86.23,合理性等级为Ⅳ级;A2指标的合理性得分为87.49,合理性等级为Ⅳ级;A3指标的合理性得分为81.05,合理性等级为Ⅲ级。

3.2.3 边坡总体合理性得分

通过9个二级指标的权值及隶属度计算得到3个一级指标的隶属度,如公式(3)所示。

(3)

据表1可知,3个一级指标的权值向量如公式(4)所示。

K1=[0.396 0.403 0.228] (4)

通过一级指标的隶属度向量和权值向量可计算得到其得分矩阵,如公式(5)所示。

U1=K1R1=[0.109 0.120 0.202 0.569] (5)

再进一步结合得分矩阵E=[55708595]T,进一步计算得到此边坡防治设计的合理性得分F=U1E=85.62。

据3.1节标准,判断此边坡的合理性等级为Ⅳ级,说明边坡防治设计很好,能充分满足防治要求,充分验证了第2节边坡防治措施的合理性。

4 结语

通过岩质公路边坡防治设计及合理性评价,结论主要如下。1)在边坡基础地质条件下,边坡防治措施设计为坡面处理+格构锚杆,即先按照设计要求对边坡进行开挖,并在完成坡面处理后,再进行格构锚杆施工,以实现坡面防治。同时,通过防治措施计算分析,验证了各类措施是合理有效的。2)通过边坡防治措施的合理性评价,得到边坡的合理性等级为Ⅳ级,说明边坡防治设计很好,能充分满足防治要求。

参考文献

[1]蒙礼超.山区高速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方案比选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23(2):58-60.

[2]沈文钻.高速公路边坡支护工程优化设计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21(1):51-53.

[3]郑清松,宿松亚.复杂地质条件下某公路岩质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设计方案研究[J].江西建材,2023(4):122-125.

[4]彭韦,王芮文,欧定福.溧高高速公路岩质边坡三联生态防护技术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3,46(2):17-19.

[5]黄锋,马希磊,于孙相,等.福州某公路岩质高边坡逐级开挖及支护稳定性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3,8(1):14-17.

[6]朱合轩,付厚利,秦哲等.层次分析法在边坡削坡方案设计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7,36(2):211-213.

[7]薛晓辉,周玲,秦爱红.库岸涉水滑坡危险性现状分析与预测评价[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1,17(5):169-175.

猜你喜欢

层次分析法
基于AHP和因果分析法的引水工程渠道质量问题分析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乳制品品牌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石家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研究
通用航空维修保障能力的评估体系研究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AHP—GRA的工程施工项目进度风险管理研究
浅谈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变电站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关于三江源生态移民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
基层社会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