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治理”激活基层治理新能量
2025-01-31霍苗苗彭馨玉
大兴区观音寺街道首座御园二里社区党总支依托“精诚首二共治‘1+N’”党建品牌建设,通过党建赋能,凝聚多元主体力量,带动居民共管共治、共建共享,探索出一条“末梢治理”新路径,有效激活基层治理新能量。
近年来,大兴区观音寺街道首座御园二里社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党建赋能凝聚多元主体力量,探索组建一批志愿队伍、构建一套运行机制、建设一个阵地堡垒的“三个一”社区治理模式,带动居民共管共治、共建共享,打造社区“末梢治理”新路径,有效激活基层治理新能量。
组建一批志愿队伍末梢治理多方联动
“有没有人来管一管?这会儿小区幼儿园两边道路堵得都没法走了!”2023年10月的一天早上,有居民在社区微信群内反映道路拥堵问题。
“大家别着急,我们立刻去现场处理。”社区工作人员马上在群内进行回复。
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两辆私家车由于早上送孩子着急,在会车时出现了剐蹭,导致幼儿园周边道路通行受阻。工作人员立即上前与剐蹭车主进行协调,并联系物业、社区民警、志愿服务队,多名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维护秩序,并对现场加剧拥堵的电动车主进行劝导。多方力量各尽其职、多管齐下,很快恢复了交通秩序。
为了防止这一现象再次发生,社区党总支召集属地派出所、物业、社区幼儿园等相关单位召开校园周边治理座谈会,明确治堵方法,并号召包社区党员、志愿者加大对校园周边的执勤力度及检查力度。同时,在居民微信群内、学校微信群内发布接送学生通知,以图片和视频形式向家长详细说明接送时间、接送地点、停车规范等内容。短短一周时间,校园周边违规停车现象明显减少,幼儿园道路交通拥堵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员、居民骨干在社区建设、服务管理、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社区干部+楼门长+网格员+物业管理员”四方联动的治理模式,实现小区“末梢治理”工作全覆盖。截至目前,社区已有19支志愿服务队,400余人参加社区巡查值守、垃圾分类桶前值守、法律咨询、健康讲座等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工作。
2023年,首座御园二里社区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首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被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央宣传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授予“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称号。
构建一套运行机制党建共建深度融合
2023年9月16日中午,居民张大哥气冲冲地来到社区民情中心,说道:“有没有管事儿的了?楼上装修把我家都给淹了,你们管不管?”
见此情景,社区党总支书记刘亚静立即主动上前。“张大哥来了,您先进屋坐,喝点儿水,跟我聊聊到底是什么情况。”经过了解,原来是楼上住户王先生在装修过程中,由于卫生间防水没做好造成漏水,渗水把张大哥家地板泡了。双方就赔偿问题始终未达成一致。
分析情况后,社区党总支牵头,依托吹哨报到、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机制,联合街道司法所、物业企业等单位部门一同召开工作协调会。在律师和社区居委会的调解下,双方当事人关系得到有效缓解。随后,律师根据以往工作案例,结合现在市场行情,与双方业主共同商讨赔偿金额,并用真诚言语帮当事人分析利弊,最终双方业主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协议,持续一月之久的漏水纠纷案件得到了圆满解决。
社区党总支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依托拉家常议事会和“走千家访万户”、“7+1”(即7小时业务办理,1小时入户走访)办公模式,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搜集居民服务需求。发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桥梁纽带作用,以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和项目清单“三项清单”和双向服务、双向反馈、双向评价和双向监督“四个双向”为抓手,建立“议题征集—问题共商—携手共治—结果督评”的运行机制,通过党建引领、物业协同、多方联动的体系机制,联合辖区单位、“两新”组织等力量,推动“服务清单”和“需求清单”精准对接,开展优质服务项目23个,为居民新增便民座椅30组,增设电动车充电桩80个、晾衣杆6组。
建设一个阵地堡垒服务惠民快速便捷
“我要红烧肉和炒鸡蛋,再来一个花卷”“我要宫保鸡丁和冬瓜丸子,再来两个发糕”……在首座御园二里社区养老驿站,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被送到了居民手中。
社区食堂位于社区的“七五小街”党群服务中心,专为满足老年人和上班族的需求开设,提供价格实惠、口味多样的菜品,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营养美味的“幸福餐”。社区党总支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依托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机制,链接多方资源,撬动辖区单位参与共建,在街道的指导下,打造了全市首条服务街巷——“七五小街”。在这条500多米的小街上,设有“观民生”养老驿站、全市首家“社区微法庭”、“观民音”民情中心、“观民意”社工站、业委会指导中心等便民服务空间,以小空间牵动大治理。社区党总支通过党建引领,整合资源,丰富服务功能,带动辖区党员、居民、新就业群体等开展环境清理、主题参观等活动190余场,服务群众5700余人次,实现了社区治理“多元共促”的良好态势。
(责任编辑:徐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