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使命担当 埋头苦干实干
2025-01-31蔡建军
旗帜指引方向,实干成就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火箭军某旅时再次强调,强化使命担当,埋头苦干实干。这是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提出的殷切希望,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
埋头苦干实干是蕴含于我们民族血脉之中的宝贵基因,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一个个改天换地壮举、实现惊天动地成就的法宝。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为延长石油厂题词“埋头苦干”。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也曾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逐梦的恢弘气象,无不展现了苦干实干的奋斗本色。当前,我们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唯有继续“埋头苦干实干”,方能不辱使命,争取更大光荣。
必须涵养大格局、真情怀
格局决定结局,情怀成就事业。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必须有大格局真情怀,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培塑“胸怀大我”的格局,涵养“思想者”的情怀。大事业需大胸怀,大胸怀成就大格局。在伟大斗争中做到勇担当、善作为,根本的是要有愿担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理论武装越彻底,理想信念就越坚定,思想就越敏锐,行动就越自觉。特别是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需要保持处变不惊的思想定力,善于做“桅杆上的瞭望者”。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理论素养,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拓宽思维视野、提升思想境界。只有用不断发展的理论指导不断发展的实践,才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
砥砺“建功有我”的担当,涵养“忠诚者”的情怀。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忠诚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就要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党的强国事业,把工作当作事业去追求,把使命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就要有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面对困难和问题善于研究敢于决策,面对风险和挑战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创造“功成必定有我”的业绩。
升华“勤奋忘我”的精神,涵养“守初心”的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原达州市纪委书记周永开笃信“人可以离休但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年过九旬的他,不变的是信仰,执着的是不懈奋斗;“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右玉县的22任县委书记,70年矢志不渝,接力奋斗,铸就绿色传奇。纵观历史,正是靠着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忘我精神,接力传承、接续奋斗,跑好万里长征中属于自己的那一棒,我们的事业才会有今天的巨大成就和明天的美好前景。
必须做到有激情、敢担责
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担当是最饱满的精气神。干就要干个激情澎湃,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魄力,迎风破浪,勇立潮头。
以实干逐复兴之梦,要有勇毅前行的信念。实干必唯实,实干要真干。试想,如果人人都疲于应付、惯于套路、怠于筹划,缺少深耕细作的干事热情,长于推责、短于干事,不愿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只想收获却不去耕耘,那么,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怎么能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怎么能够成真?古往今来,通达美好梦想的坦途只有一条,那就是一往无前地实干;成就壮丽事业的捷径只有一种,那就是久久为功地力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员干部要先行。只要锚定目标、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实干力行,才能实现梦想、获取成功。
以苦干筑为民根基,要有永不懈怠的干劲。“吃大苦必有所获,做难事必有所成。”彭德怀同志曾坦言:“党给我唯一的‘特权’,就是带头吃苦。”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向同事袒露心声:“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回望百余年党史,不怕苦、能吃苦、能战胜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党员干部既要敢自讨苦吃,敢担责,敢碰硬,又要“会吃苦”,善作为,不断思考提炼工作方法,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结”、群众闹心的“难”,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事不避难,干在难处。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既需要勇气、血性、意志和魄力,也需要智慧、胆识、策略和本领。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唯有不怕压、不避难,学会把好全局“一盘棋”,下好布局“先手棋”,谋好破局“制胜棋”,才能把自己历练成冲锋陷阵的闯将、狠抓落实的干将,拼出一派新气象、闯出一片新天地。
必须树牢正确价值观、事业观
事业要先导,观念须先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业观,就是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继续担当时代责任,掌握历史主动,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初心中树牢正确的“得失观”。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1938年11月,党组织决定让时任军政委的李先念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当营长,面对这一降职安排,李先念同志毫不犹豫地回答:“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在奔向星辰大海的征程中,有勇于探路的“杨利伟们”,也有神舟十五号背后甘于坚守的“邓清明们”,“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摒弃私心杂念,少一点牢骚和埋怨,多一点感激和感情,一心一意干事,有时反倒会收获更多。
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中树牢正确的“苦乐观”。只有能吃别人吃不了的苦,能扛别人承受不了的压,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出的问题,讲出别人讲不出的道理,干出别人干不成的事。开国上将萧克回忆:“战争年代,谁是不是共产党员,一眼就能看得出来。那些作战勇敢,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准是党员。”“时代楷模”杨士莪院士在91岁高龄时仍辛勤耕耘于三尺讲台,为莘莘学子传道授业解惑,被尊称为“一站到底院士”。为什么共产党人自讨苦吃,因为我们甘愿用自己的辛苦指数,去争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讨”来的是苦,换来的是“甜”。
在“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斗中树牢正确的“进步观”。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受多重因素影响,但走正道永远是“王道”,要始终坚信素质是“硬通货”,始终坚信实绩是“硬杠杠”,始终坚信走正道是“硬道理”。党把干部放在一个岗位上是信任,是重托。党的干部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要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地把工作干好。必须坚决克服急功近利倾向,沉下心来把一件件、一桩桩实事小事做好,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前行。坚决防止到处拉关系、试图走捷径的“焦虑症”,只有拿出不私、不虚、不妄的真招行动,崇实去文、务实笃行,才能在摸爬滚打中练就过硬本领,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
在“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定力中树牢正确的“法纪观”。“埋头苦干实干”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品质,更是一种严格的纪律要求。新时代党员干部挺膺担当,就要守正自持、坚守本心,时刻以高标准、严要求约束自己,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必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动摇,坚持党的纪律不松劲,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走样。要树牢“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意识,心中高悬法治明镜,拉好公与私的“警戒线”,明晰情与法的“分界线”,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只有在担当作为中淡化私心、私利、私欲,才能立好精神柱子、打好内涵底子、树好形象样子,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坚定前行。
(责任编辑:袁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