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

2025-01-28王忠玉王伟

科学 2025年1期
关键词:格鲁罗宾逊国家

瑞典皇家科学院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斯文松(J.Svensson)在宣布该奖项时说,“缩小国家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三位获奖者证明了社会制度对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性。”

三位获奖者简介

阿西莫格鲁1967年9月3日出生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一个亚美尼亚血统家庭,他的母亲I.阿西莫格鲁是一所亚美尼亚小学的校长,父亲K.阿西莫格鲁是一名商业律师。出身于书香门第,自然接受优质教育,阿西莫格鲁从土耳其一所名牌高中毕业之后移居英国,于1989年进入约克大学学习,并获数理经济学学士学位。随后,他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研究生,于1990年获得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硕士,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然后,他留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担任讲师,并在那里结识之后的长期合作者罗宾逊。后来,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IT)经济学系,于2000年成为正教授,并于2019年被任命为研究所教授。阿西莫格鲁的兴趣非常广泛,包括劳动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技术变革、不平等以及网络经济等,在多个不同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其研究成果颇为高产,目前是土耳其裔美国经济学家。

除了发表众多的论文之外,阿西莫格鲁著有多本著作,包括《政治发展的经济分析:专制和民主的经济起源》(EconomicOriginsofDictatorshipandDemocracy)[1]、《现代经济增长导论》(IntroductiontoModernEconomicGrowth)、《国家为什么失败:权力、繁荣和贫困的起源》(WhyNationsFail:TheOriginsofPower,Prosperity,andPoverty)[2]和《狭窄的走廊:国家、社会和自由的命运》[3]等,其中有些是合著(前三本均有中译本)。此外他获得了众多奖项,包括2004年芝加哥大学首届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W.Shultz)奖,2004年首届舍温·罗森(SherwinRosen)劳动经济学杰出贡献奖,2005年约翰·贝茨·克拉克(JohnBatesClark)奖章。克拉克奖认为,阿西莫格鲁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来解决经济学各个领域的关键问题,包括劳动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他无与伦比的独创性、彻底性和多产性相结合,将他推向了他所探索的每个领域的前沿。2006年他获得土耳其科学协会杰出科学奖,2007年获布达佩斯劳伊克(Rajk)学院约翰·冯·诺依曼奖,2012年获欧文·普莱因·内默斯(ErwinPleinNemmers)奖,2016年获得BBVA知识前沿奖(BBVAFrontiersofKnowledgeAward),2017年获得卡内基奖学金,2018年获得让·雅克·拉丰(JeanJacquesLaffont)奖,2019年获得全球经济奖。2021年,他又获得芝加哥商品交易所MSRI创新定量应用奖,奖励理由是顶尖经济学家小组讨论大数据的危险和前景,这个奖励由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的数学科学研究所(MSRI)颁发。

约翰逊1963年1月16日出生于英国,从童年开始就表现得非常聪明好学,对经济学非常感兴趣。1984年他在牛津大学获得经济学和政治学文学士学位,1986年获曼彻斯特大学华威商学院硕士学位,1989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之后,他先是前往澳大利亚,在墨尔本大学担任三年讲师。1991年他回到美国,在杜克大学富夸商学院(FuquaSchoolofBusiness)任教。1997年至今,约翰逊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任教,目前是斯隆管理学院库尔茨创业学讲座教授(RonaldA.KurtzProfessorofEntrepreneurship),负责领导该学院的全球经济与管理项目。此外,约翰逊承担若干兼职工作,2001年起任CFA研究所系统性风险理事会联合主席(创始人),2004年担任国家经济研究所研究助理,2006—2007年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访问学者,目前仍是该研究所兼职高级研究员,2008年曾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首席经济学家。

约翰逊的研究领域不仅涉及经济增长、制度,还包括金融学诸如金融危机等。他的研究工作关注于金融机构运用复杂金融工具和过度冒险行为是如何加剧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并认为这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成因。后来,他的探索兴趣进一步扩展,比如制度和长期经济增长问题。他和阿西莫格鲁、罗宾逊一起合作研究,并且发表了多篇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论文和多本著作。

罗宾逊是英裔美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出生于1960年,1979—1982年本科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1985—1986年在英国华威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然后进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1993年毕业。罗宾逊曾经于2004—2015年在哈佛大学任教。目前是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theHarrisSchoolofPublicPolicy)的理查德·L.皮尔逊(RichardL.Pearson)全球冲突研究教授,皮尔逊全球冲突研究与解决研究所所长。罗宾逊的研究内容包括政治和经济发展、政治权力与制度和繁荣之间的关系等领域。他运用经济学的数学定量方法以及其他社会科学中使用的案例研究、定性和实地工作方法,探索了历史和现在的经济政治分歧的根本原因。

制度与经济发展

现代社会科学中,特别是经济学领域,探索国家经济发展增长过程、不同国家经济表现差异的根源,是最有趣、最重要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经济问题。为什么某些国家实现了经济增长,而另一些国家发展则缓慢不前,对经济增长根本性原因的探究一直困扰着经济学家,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题。

自从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在某些地区迅速扩散,而另一些地区直到20世纪才显著提高了生活水平,且至今还有许多地区未能实现工业化。研究发现,富裕国家与贫困国家之间的财富差距依然十分显著。

在经济增长和发展领域,研究为什么有些国家比其他国家贫穷得多的问题,自然会令人想到新古典主义增长模型,比如索洛的经济增长理论,即考虑利用物质原因、技术等来解释经济增长,认为资本和劳动力的增加带动了经济增长。当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增长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内生增长模型,这时考虑加入人力资本因素,并把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等重要参数作为内生变量,这些模型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虽然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提供了许多关于经济增长机制的见解,但长期以来,它似乎无法为经济增长提供根本解释。在上述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制度、历史因素等被忽略不计,它们被认识为既定的而不予考虑,其原因在于所有经济体最终都会趋向于一个单一长期稳定状态。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收入差距却始终存在,许多较贫穷的国家在长达数十年时间里未能缩小与较富裕国家之间的差距。制度是否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繁荣的关键,还是富裕国家仅仅因为拥有构建更好制度的资源?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深入研究和理解不同制度的形成、持续以及随时间的演变过程。

最早对制度给出正式明确定义的经济学研究者是诺思(D.C.North,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新经济史先驱),他在1981年出版的著作《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StructureandChangeinEconomicHistory)中认为:制度代表“一套规则、合规程序以及道德和伦理行为规范,旨在约束个人的行为,以实现委托人的财富或效用最大化”。

自1970年代起,过去几十年里,出现了研究和强调制度在解释经济发展方面的根本重要性的论文。这些文献从1973年诺思和托马斯(R.Thomas)合著的《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TheRiseoftheWesternWorld:ANewEconomicHistory)、《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开始,随着国家层面制度指标的日益普及,探索跨国收入差距的问题复兴起来,比如纳克(S.Knack)和基弗(P.Keefer)1995年合著的论文《制度与经济绩效:利用替代制度测度的跨国检验》[4]等,将国家层面的发展与早期的禀赋和殖民经验联系的研究取得了进展。这些研究绝大多数得出的结论是,制度是长时期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这些研究中,特别有影响力的是阿西莫格鲁、约翰逊和罗宾逊的一系列论文,尤其是2001年的《比较发展的殖民起源:实证调查》[5]、2002年的《命运的逆转:现代世界收入分配的地理和制度》[6]。其中,《比较发展的殖民起源》提出一种巧妙方法来识别制度对更广泛国家(所有前殖民地)的经济增长的因果效应。其基本思想是,欧洲定居者面临的死亡率影响了强加给殖民地的制度。当欧洲定居者死亡率很高时,殖民者更喜欢有利于轻松开采资源的制度。当定居者死亡率较低时,殖民地更有可能最终获得强有力的财产权保护和对政府权力的有效制约。虽然这些制度一直持续到20世纪,但定居者死亡率变化的来源主要是疟疾和黄热病,不再是国民收入的重要决定因素。论文利用早期殖民时期的定居者死亡率作为当前制度测量的工具,这反过来又决定当前的发展水平,他们研究发现,制度对当前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命运的逆转》中,阿西莫格鲁、约翰逊和罗宾逊提出另一种观察殖民制度对长期经济结果的影响的方法。研究表明,1995年的人均GDP与1500年的城市化和人口密度之间存在很强的负相关关系,这是殖民化前的收入衡量标准。他们为这种模式提供一个简单而合理的解释,认为欧洲殖民主义导致在以前的贫困地区发展了私有财产制度,同时在以前繁荣的地方引入攫取性制度(extractiveinstitutions)或维持现有的攫取性制度。良好制度随后导致了以前贫困地区的持续增长,而攫取性制度则导致了经济停滞,即“命运的逆转”。

这两篇论文在多个方面塑造了后来的实证研究。首先,他们将文献中的研究增长的直接相关性(例如储蓄率、生产率和人力资本)转移到研究增长的基本决定因素,例如制度。其次,他们通过实证研究设计,为确定与广泛的宏观经济问题有关的因果关系方面的力量引入了一个新标准。最后,他们利用准实验研究设计开创了关于当代制度质量、生产力、创新和增长的历史决定因素的新方向。

随后不久,他们三人发表论文《欧洲的崛起:大西洋贸易、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7],探讨了为何现代经济增长最初会在英国而非其他欧洲国家萌芽。他们研究表明,从1500年到1850年,经济增长主要集中在那些有能力参与大西洋贸易和殖民活动的地区。然而,仅仅拥有参与这些活动的机会并不足以确保经济增长。实际上,最大的经济收益出现在那些君主权力受到限制的地区,其原因在于这些地方的商人能够繁荣发展,同时推动有利于商业利益的制度变革。

《国家为什么失败》封面

几乎同时,2004年阿西莫格鲁和约翰逊发表论文《分拆制度》[8],研究了哪一种类型的制度对增长来说是最重要的。作者考察两种制度——反对政府征用的“财产权制度”和“签约制度”,它们影响私人代理人相互签订合同的能力。这两种类型的制度都是相关的和内生的,他们试图使用工具变量来解决,通过分析阐明,虽然早期定居者的死亡率预示着产权机构,但签约制度是由殖民政权的法律制度所决定的,进而利用两种制度的这种差异来证明,对于长期经济结果来说,财产权比签约环境重要得多。

政治发展的经济分析

自2000年开始,阿西莫格鲁、约翰逊、罗宾逊合作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比如2002年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合作发表《低效的再分配》[9]。2009年,阿西莫格鲁和约翰逊、罗宾逊等发表《重新评估现代化假说》[10],运用量化方法研究收入与民主之间的关系,认为国民收入升高不能直接导致民主的出现。

在研究经济增长理论时,阿西莫格鲁强调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制度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这里制度主要指产权制度和契约制度。为了深刻理解制度在长期经济繁荣中所扮演的角色,人们就必须深入探究制度为什么能够持续存在以及如何演变。在研究中阿西莫格鲁发现政治权力对制度选择的强大作用,因而转向政治经济学开始研究民主制度是否能带来经济增长和国家为什么有贫有富等现实问题。

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基本问题是探索哪些因素决定着集体决策的政治制度?哪些因素决定着一个国家是否是民主国家?哪些因素能够解释人们观察到的民主模式?针对这些问题,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创新地将政治科学中的民主化改革理论与博弈论相结合,构建不同利益群体的动态模型,专注分析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持久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变,用以阐释制度的变化与持续性。这个理论框架已经成为分析政治和制度变迁的基本工具。

为了分析问题方便,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将不同利益群体理想化地分为权贵群体和民众群体两个集团,作为社会一个集团的统治权贵,为何会自愿放弃对政治权力的独占权呢?这个问题触及政治权力与社会契约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是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研究中试图解答的核心议题之一。他们将这种做法视为一种战略性的布局,用以预防社会动荡可能引发的更高革命代价。他们认为,单纯的经济补偿并不能有效平息动荡,因为民众群体在集体行动上存在难题,他们清楚自己对权贵群体的施压是暂时的,因此经济上的妥协在未来有可能被撤销。与此相反,制度的变革能够重新分配政治权力,作为一种对持续再分配的更长期承诺,有效解决了承诺的可信度问题。

在2001年,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进一步扩展这一理论框架,探讨一些社会为何在专制和民主之间反复摇摆,而不是实现一次性的永久转变。他们在2006年出版著作《政治发展的经济分析》[1],这标志着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关于政治发展理论体系的研究基本形成。在书中,他们做出一项雄心勃勃的尝试,目的是提供“对民主的创建和巩固方面的第一次系统的形式分析”。为写这本书他们历经八年的潜心研究,部分内容是建立在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之上,部分内容是建立在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其他研究中的概念之上。和他们之前许多论文一样,建立的分析模型主要是基于动态博弈论,从而能够获得一些新的见解和预测。经过分析论证,他们得出一组丰富的比较统计法,这些统计方法强调了不同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驱动因素如何改变一个社会,最终出现世界上所观察到的三个主要政治制度的可能性,即稳定的民主、不稳定的民主或稳定的非民主。同时,他们深入分析了政治变革、经济制度的低效率、持久性、承诺问题、集体行动问题和许多其他主题。

从方法论角度看,这本书提出了运用博弈论分析框架来研究国家政治演变发展过程,采用个体有限理性和成本效益评估方法探索政治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怎样做出理性选择。很明显,这更符合现实政治发展过程。其原因在于,政治发展不仅由政治体系结构沿着以往路径发展趋势演变,而且许多情况下更是由利益驱使群体之间达成契约关系与妥协。这本书首先开创了运用经济学博弈方法研究政治发展问题。

2012年,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合作出版《国家为什么失败:权力、繁荣和贫困的起源》[2],他们在书中进一步研究包容性政治制度与攫取性政治制度,同时阐述拥有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尊重法治的国家往往是繁荣的,包容性制度能够激励广泛的经济和政治参与,保障财产权,促进平等机会,并维护法治,这些都是实现长期繁荣的关键要素。而那些拥有攫取性制度的国家,为少数精英服务而实施极端的政治和经济不平等内容,通常是贫困或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制度具有强大的自我强化功能,历史制度对现今的经济繁荣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该书的理论成果是政治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飞跃。不仅关注民主与专制的起源、欧洲国家的起源问题,而且更加从现实出发研究国家为什么会走向失败等问题。迄今为止,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49种语言出版,可见其影响力之广泛。

2019年,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合作出版《狭窄的走廊:国家、社会和自由的命运》[3],这本书继续沿用《国家为什么失败》的基本思想,秉持政治制度决定国家成败的基调。作者提出一种全新理论框架,运用英、美、印、拉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作为案例,对“攫取性制度”和“包容性制度”加以比较,揭示尽管语言和文化底蕴相同,但政治体制不同的国家依然会取得不同的经济结果。由此得出,攫取性制度下的国家往往既贫穷又受到压制,而包容性制度下的国家通过强大的财产权、民主问责制和法治来激发社会经济不断创新,促进社会流动,导致既富裕又自由的发展之路。全书通过分析自上而下的国家制度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参与之间的动态关系,来探索为什么在有些国家中自由能够得到蓬勃发展和不断持续,而在另一些国家却走向威权主义或无政府状态,同时研究尽管面临各种新威胁,自由却能继续找到繁荣发展之路的原因所在。该书没有采用以往的理论框架,而是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框架,来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是如何实现自由的,或者为什么没能实现自由”的命题。

2023年,约翰逊和阿西莫格鲁出版著作《权力与进步:我们与技术和繁荣的千年斗争》[11]。纵观历史,技术变革(无论是中世纪的农业改进、工业革命,甚至今天的人工智能)一直都被视为经济繁荣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为社会提供公共利益服务,针对这样的流行观点,即总是将技术发展等同于进步,或者说将科技等同于进步的等式,他们运用经济学和新经济史对此提出一种全新的诠释,并提出科技进步与社会繁荣方面的三层关键问题。首先,技术进步方向,一种“好”的技术或许仅由权势集团决定;其次,技术进步结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搭上“技术进步的便车”;最后,技术进步的未来需要让科技重新导向。

结 语

从历史上看,许多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对什么原因造成不同国家经济表现差异的根本原因,或者说富国和穷国之间根深蒂固的不平等,提出了各自研究成果和假说,以此探究寻找问题的根源。假如忽略探索这类问题文献的细致差异,那么大致可将备选原因分为诸如运气假说、地理假说、文化假说、制度假说等。

在现代经济学中,一个核心原则是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证研究。理论通过抽象和省略许多细节,将复杂的世界简化,从而专注于某些特定的机制。阿西莫格鲁、罗宾逊和约翰逊认为,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它们如何组织并影响社会公民)导致了国家之间如此极端的收入差距。他们的研究表明,制度,包括规范社会运行的正式规则和非正式习俗,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提出一种关于制度的创新型理论,并得到实证数据的支持。三位获奖者将对制度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激发了关于制度、历史和政治因素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广泛研究。

[1]AcemogluD,RobinsonJ.EconomicOriginsofDictatorshipandDemocracy.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5.

[2]AcemogluD,RobinsonJ.WhyNationsFail:TheOriginsofPower,Prosperity,andPoverty.NewYork:CrownBusiness,2012.

[3]AcemogluD,RobinsonJ.TheNarrowCorridor:States,Societies,andtheFateofLiberty.NewYork:PenguinPress,2019.

[4]KnackS,KeeferP.InstitutionsandEconomicPerformance:CrossCountryTestsUsingAlternativeInstitutionalMeasures.EconomicsandPolitics,1995,7(3):207-228.

[5]AcemogluD,JohnsonS,RobinsonJ.TheColonialOriginsofComparativeDevelopment:AnEmpiricalInvestigation.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1,91(5):1369-1401.

[6]AcemogluD,JohnsonS,RobinsonJ.ReversalofFortune:GeographyandInstitutionsintheMakingofTheModernWorldIncomeDistribution.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2002,117(4):1231-1294.

[7]AcemogluD,JohnsonS,RobinsonJ.TheRiseofEurope:AtlanticTrade,InstitutionalChange,andEconomicGrowth.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5,95(3):546-579.

[8]AcemogluD,JohnsonS.UnbundlingInstitutions.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2005,113(5):949-995.

[9]AcemogluD,JohnsonS.InefficientRedistribution.AmericanPoliticalScienceReview,2002,95(3):649-661.

[10]AcemogluD,JohnsonS,RobinsonJ,YareP.Reevaluatingthemodernizationhypothesis.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2009,56:1043-1058.

[11]AcemogluD,JohnsonS.PowerandProgress:OurThousandYearStruggleOverTechnologyandProsperity.NewYork:PublicAffairs,2023.

关键词:经济发展制度政治科学动态博弈■

猜你喜欢

格鲁罗宾逊国家
盒子里的世界
医生感谢病人
医生感谢病人
“小土豆”梦返NBA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衣柜里的秘密
灯泡出走之夜
把国家“租”出去
厌烦唠叨的格鲁辛格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