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党性风范及当代启示

2025-01-26罗舒

理论观察 2025年1期
关键词:党性修养

摘要:毛泽东个人命运与中国革命事业紧密相连,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左”倾路线的影响,毛泽东经历了一段艰难困苦的岁月。面对艰苦磨砺,毛泽东做到了坚定理想信念、严守纪律规矩、深刻自我批评、始终乐观坚韧,体现了一位真正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和党性修养。加强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终身的课题,总结回顾毛泽东在艰苦磨砺中彰显的党性风范,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党性修养;艰苦磨砺;土地革命时期

中图分类号:D231;A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5)01—0034—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1]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毛泽东的地位举足轻重。作为党、人民军队和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个人命运与中国革命事业紧密相连。在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左”倾路线的影响,中国共产党遭受了重大挫折,毛泽东个人也遭遇了不幸。但压力和磨难没有把毛泽东压垮,反而使他的党性更加坚定,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党和红军从此迈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征途。毛泽东在艰苦磨砺中所彰显的崇高党性风范对全党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尤其对新时代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

一、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经历的艰苦磨砺

1960年12月,毛泽东对身边同志讲“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并提到:“我就受过压,得过三次大的处分,被开除过党籍,撤掉过军职,不让我指挥军队,不让我参加党的领导工作。”[2]毛泽东所说的这三次受大的处分主要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

(一)由候补委员到“党外人士”

第一次是刚上井冈山不久,毛泽东由政治局候补委员成了“党外人士”。事件起因于秋收起义。党中央委派毛泽东领导组织湘赣边秋收起义,但在进攻长沙的路上,三支革命武装分别发生了叛变、溃散、失利的情况,革命力量遭受了严重的挫折。鉴于敌我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毛泽东果断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把队伍带上了井冈山,并对当地两支地方农民武装进行了改造,还在三个县建立了红色政权,壮大了革命力量。

由于未能进攻长沙,1927年11月,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领导决定开除毛泽东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1928年3月这个处分决定才传达到井冈山,并且出现了误传的情况。当时由于湖南省委遭到严重破坏,处分决定由湘南特委一位叫周鲁的特派员上井冈山传达,周鲁上了井冈山后把处分决定误传为“开除党籍”,使得毛泽东一时成了“党外人士”。后来工农红军第一师驻军酃县中村,发现了中央文件,毛泽东被“开除党籍”的误传才得以澄清。

(二)由军党代表到地方工作

第二次是下了井冈山后,毛泽东由军党代表后来到地方工作。1929年夏天,毛泽东同朱德、陈毅在如何建军这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了分歧,也就是著名的“朱毛之争”。这次争论由中央的“二月来信”以及中央特派员刘安恭的到来而引发,围绕着要不要设军委而展开。这个问题的背后,实际上讨论的是党委责任制还是军事首长制;是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毛泽东要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但朱德根据以往历史经验和自己行军打仗的经历,主张军事首长制,这种观点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支持。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否定了毛泽东关于建军的的正确思想,并认为毛泽东要为“朱毛之争”负主要责任。因而毛泽东不仅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还落选了前委书记职务,之后不得不离开红四军主要领导岗位,去闽西地方工作。后来陈毅带回了中央肯定毛泽东正确建军思想的“九月来信”,毛泽东才回到部队并很快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重新当选为前委书记,《古田会议决议》的通过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由前委书记到批判对象

第三次是在中央苏区“反围剿”后期,毛泽东由前委书记成了批判对象。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在中共中央取得领导地位后,从本本出发,盲目迷信苏联革命经验,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同前两次相比这次处分有以下特点:一是时间更长,前后历时3年多。二是牵连甚广。不仅毛泽东个人遭受严重批判,职务几乎被撤,还波及到“邓、毛、谢、古”等同志,后来甚至连他的亲属都因受株连而遭受打击。三是受苦最大。毛泽东曾和外国友人谈到过这段艰难处境“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的臭的很。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3]

二、毛泽东在艰苦磨砺中彰显的党性风范

在艰苦磨砺中,毛泽东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以深刻的自我批评改造自己,以乐观坚韧的意志渡过难关,最终把党和红军领到正确的革命道路上来,充分体现了一位真正共产党人的崇高党性。

(一)坚定理想信念

面对艰苦磨砺,毛泽东同志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自赣南会议到长征开始,毛泽东接连遭到批判和不公正的对待,长期处于逆境,不仅许多行之有效的正确主张都遭到了否定和批判,甚至有段时间剥夺他工作的权利,只让他休养。但毛泽东在这样艰难磨砺中却始终坚持着、战斗着,为党分忧,为革命寻求出路,这是他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在支撑。

毛泽东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自从青时期起,毛泽东便以身许国,曾研究和分析了多种救国救民的理论和道路,在比较中逐步坚定了走马克思主义道路是中国唯一正确的选择,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理性的“真信”。二是对中国具体国情的深刻认识。毛泽东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去思考、去探索、去总结、去实践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因而他坚信中国革命前途是光明的,他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懂”。三是中国革命实践的正反两方面验证。中央苏区和红军的发展实践证明,毛泽东所开创的“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与中国实际结合后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革命实践是卓有成效的“真行”。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真信”“真懂”“真行”,使得毛泽东的理想信念愈挫愈坚,始终忠于真理、忠于党、忠于人民。

(二)严守纪律规矩

面对艰苦磨砺,毛泽东始终严守纪律规矩,努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苦难时期,毛泽东很多次都处于少数,同自己的个人荣辱相比,党的利益、党的团结统一在他的内心是第一位的。但是另一方面,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主张、建议历史证明了是正确的,在当时的环境下,如果不坚持真理,那么中国革命就没有出路,如果不遵守纪律,那么党会四分五裂,这看似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在这样的艰难抉择下,毛泽东真正做到了坚持真理与遵守党的纪律相统一,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周恩来曾这样评价毛泽东:“积年经验多偏于作战”“兴趣亦在主持战争”。但在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上,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被再次剥夺了,这对于毛泽东来说又是一次的沉重打击。会后,毛泽东作出两点表示:一是少数服从多数;二是仍然愿意积极对待党的工作。[4]同时毛泽东向周恩来表示如前方战事需要他,何时电召便何时来。面对如此不公正的错误处理仍然能够以大局为重,以革命事业为重,这是难能可贵的,既表现出毛泽东忍辱负重、相忍为党的崇高品格,又体现了毛泽东尊重组织纪律,服从组织决议,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崇高党性修养。

(三)深刻自我批评

面对艰苦磨砺,毛泽东以深刻自我批评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比如1929年的“朱毛之争”就都是站在党的立场上而发生的争论。半年后,毛泽东、朱德都同中央特派员涂振农谈了争论的具体经过,双方都作了自我批评。正是这种敢于正视自身缺点的高尚品格,正是同志间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使得他们相互间的矛盾和隔阂最终消除,成就了朱毛不分家的一段佳话。

此外,毛泽东在遇到挫折处于困境时总是善于自我剖析,总结经验。1931年赣南会议后他长时间遭受打击,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即将被迫长征时,毛泽东内心是十分煎熬的,痛苦的。为什么正确建议总是得不到同志们的认同?这是长期萦绕在毛泽东心头的问题。在经历长久被孤立的痛苦和磨炼的过程中,毛泽东进行了深刻自我反思,体现了一位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大格局和无私胸怀。

首先,反思同错误路线斗争的策略问题。策略强调的是灵活性,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尤其在血战湘江红军力量折损过半时,全军上下认识到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毛泽东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同错误路线进行不懈斗争。另外,毛泽东认识到单纯的抵制抗争达不到预期效果,关键还是在于争取大多数同志的支持。在深刻地领悟到团结大多数的极端重要性后,毛泽东在长征路上积极与同志们交流,逐渐争取到了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等一大批同志,后来有人问张闻天,怎么老是跟着毛泽东跑,张闻天回答:“真理在谁手里,就跟着谁走。”[5]张闻天之所以由批判毛泽东转变为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这是因为他在革命中逐渐成熟起来认识到毛泽东的正确性,同时也与毛泽东的努力争取分不开。

其次,反思工作方式方法上的问题。一是在做其他同志思想工作时需要更加深入细致。毛泽东注意到一些从苏联回来的同志之所以不认同自己的正确意见是因为他们思想认识的局限性,这是由他们不熟悉国情只熟悉本本造成的,因此必须要系统、深入地对他们进行说服、解释、劝告与引导。毛泽东抓住机会,对于遵义会议非常重视,认真准备,还特意写了一个详细的发言提纲。二是在帮助其他同志转变思想时要有耐心有计划有步骤。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并不是同步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是开一次会就能解决的,大部分同志需要在实践中成长成熟。湘江失败后红军迫切需要改变原定行军路线,在毛泽东的积极推动下,党先后召开了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逐渐实现了通道大转兵、转变战略方向、剥夺李德军事指挥权等成果,更重要的是这一系列的会议为后面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最终实现了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1949年5月7日,周恩来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讲如何学习毛泽东时说:“当他的意见没有被大家接受时,他就等待,有机会他就又讲,又教育,又说服……”[6]正确的意见要经过许多等待、迂回才能取得胜利,毛泽东为了争取同志们的支持和理解,谈了很多次话,开了许多次会,尽了最大耐心,才做通了同志们的思想工作。他用最大的耐心教育了一代人。

正是有了上面的自我批评才有遵义会议的成功崛起,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贺子珍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对我感叹地讲:“办什么事都要有个大多数啊!”她比别人更清楚地察觉到:“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以后,有很大的变化,他更加沉着、练达,思想更加缜密、周到,特别是更善于团结人了。”[7]

(四)始终乐观坚韧

面对艰苦磨砺,毛泽东始终乐观坚韧,百折不挠,为中国革命事业担当重任,指明方向。毛泽东的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在多个方面,多个阶段。1928年3月,当毛泽东被误传开除党籍时,他不能过组织生活,党代表和前委书记也不能继续担任,他却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担任了师长一职。1929年8、9月间,在建军问题上发生争论后的毛泽东来到了闽西著名的永定金丰大山,为防止敌人发现隐蔽在一片竹林里,而毛泽东就住在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小竹寮里。当时的毛泽东患了很严重的疟疾,但每天除了服药治病外,毛泽东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看报,批阅战场上送来的情报、查看军事地图、拟制作战方案等,此时的毛泽东虽然身不在前线,但心仍系前线。他把居住的小竹寮既当作临时战地指挥所,又当作文房书室,还饶有兴致的在一块木板上亲笔题写“饶丰书房”,把它挂在门口。[8]寓意着富饶丰收之家,在此读书工作岂不乐哉!后来毛泽东在大病初愈时创作了《采桑子·重阳》,词的前半阙提到的是年年都有重阳节,而今年的重阳节毛泽东处在了人生的逆境,但是“但看黄花不用伤”又能感觉到处在逆境人生的毛泽东,在积极的进行自我调适,他的意志是顽强的、坚定的。“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阔江天万里霜。”毛泽东一反古人“悲秋”的传统,称赞秋天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乐观、自信、积极昂扬、顽强坚韧,恰恰这样的一种个性品质,使得毛泽东无论面对任何考验,都能以乐观战胜挫折,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渡过难关。

三、毛泽东在艰苦磨砺中增强党性的现实启示

苦难是磨砺党员干部最好的磨刀石,毛泽东在艰苦磨砺中增强了党性修养,他所彰显出的这些崇高的党性风范值得我们无限崇敬和永远学习,也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带来了深刻的现实启示。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把稳思想之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支撑毛泽东度过逆境的精神武器。当下我们已经迈上了新的征程,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奋勇向前、克难制胜。首先,理论上要清醒,保持政治上坚定。毛泽东信念的坚定就是建立在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自信上,建立在对中国革命规律和特点的把握上,这就启示我们党员干部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尤其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其次,行动上要一致,以信念坚守初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放在日常工作中、攻坚克难中去践行,以信念坚守初心使命。

(二)要树牢规矩意识,绷紧纪律之弦

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的力量所在。无论任何时候,毛泽东都坚决服从党的领导,服从组织决议,从不埋怨组织,更不搞任何非组织的活动,始终注意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始终把严明党的纪律,严守党的规矩作为自觉要求,时时刻刻警醒自己。

一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方面,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的威望,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增强政治修养的前提和保证。要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把党的要求落实到位,切实做到令行禁止。另一方面,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二要坚决服从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和上级决定是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当自己的正确意见被错误的否定时,首先要服从组织决定,遵守纪律。同时个人有正确意见要敢于坚持原则,通过组织程序解决争议。一味唯唯诺诺,唯“上”唯“书”,只能让组织变成一潭死水。

(三)要勇于自我批评,擦亮反思之镜

毛泽东曾向人们透露过他成功的法宝,他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毛泽东所说的总结经验就包括自我批评,自我反思,他就是在深刻自我批评中成长成熟起来的。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进行自我批评,当遇到挫折磨难时一定要善于思考和分析。首先要辩证看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所遇到的困难,把它当作人生中的一次历练,加紧自己的修养。其次要自我剖析。党员干部要有“检身若不及”的自觉,遇到挫折磨难首先要从自身的角度找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要查漏补缺。检查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后知错就改,知不足而后进。

(四)要磨练坚强意志,扛起担当之责

坚强意志、乐观心态、强烈的使命担当是毛泽东走出人生逆境的强大动力。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磨练坚强意志,扛起担当之责。

第一,要做到“学”字立身。一方面,要注重理论学习。党员干部越是身处困境,越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和思考,磨练自己的意志,增加知识和才干,练就过硬本领,绝不能躺平。另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不断提升科学决策水平,把各项工作做好。第二,要做到“敢”字为要。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我们要保持斗争精神,做敢于斗争的“战士”,不做爱惜羽毛的“绅士”。第三,要做到“干”字在先。毛泽东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磨砺出来的。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也是党带领人民群众一起干出来的,因此党员干部要主动到一线去、到任务中去,多接“烫手的山芋”,多当“热锅上的蚂蚁”,经受急难险重任务的淬火加钢,才能百炼成钢。

四、结语

正如中国共产党是在挫折和失败中成熟起来的,历经磨难的毛泽东也是在血与火的历史考验中成为一代伟人的。新时代新征程上,任务艰巨,困难重重,但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当我们面临艰难困苦时,要向毛泽东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严守纪律规矩、勇于自我批评、始终乐观坚韧,在艰苦磨砺中锤炼党性,在挫折中加强自我修养,成长为新时代的好党员好干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4.

[2]陈晋.毛泽东眼里的“毛泽东”[J].湘潮,2016(6).

[3]中共党史资料(第一辑)[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2:176.

[4]毛泽东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00.

[5]徐春辉.张闻天:真理在谁手里,就跟谁走[N].学习时报,2020-12-11(5).

[6]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37.

[7]王行娟.贺子珍的路[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5:283.

[8]毛泽东年谱(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283.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党性修养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共产党宣言》视域下的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熔铸研究
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研究的论域与展望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传承耀邦家风 增强党性修养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 永葆党的先进性
汲取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的党性修养思想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启示
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党性修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论法制思维下党员干部党性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