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图景构建与优化策略研究
2025-01-26李晓夏宋瑞亚
摘要:“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是中国根据自身发展实践,为应对世界变局、迎接时代机遇、融合场域发展贡献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理论蓝本”“实践方略”。基于中国发展的现实场景与世界进程的历史实践,全人类共同价值广泛凝聚价值共识、全面汇聚磅礴伟力、彰显大国天下情怀,其提出与推广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方案的图景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客观存在中确立价值坐标,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多种方案中汇聚思想精华,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实践中汲取力量之源,从中国实践与世界大同的互动中唱响中国声音。“和平与发展”“公平与正义”“民主与自由”三幅创新图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中国方案”之创新图景集。未来需从提升国家硬实力、确保制度执行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深挖精神驱动力、打造国际亲和力、激发实践鲜活力六个方面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方案图景全方位落地。
关键词: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方案;创新图景;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5)01—0010—06
党的二十大报告向世界各国发出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1]。全人类共同价值在把定时代航向与现实定位的基础上,显露出深邃的洞见与透彻的理路,是对时代主题的准确把握,是对全球治理的积极回应,是人类共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共享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切实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员的重要行动[2]。在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如何将全人类共同价值转化为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议题。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是中国根据自身发展实践,为应对世界变局、迎接时代机遇、融合场域发展贡献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理论蓝本”“实践方略”。基于中国发展的现实场景与世界进程的历史实践,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与推广是凝聚广泛共识和强大合力的创新之举、破题之举,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本文中,“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是指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和平与发展、倡导公平与正义、促进民主与自由的具体实践与策略。这一方案深植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借鉴了国际社会的先进经验,旨在通过合作与对话,实现共赢共享的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可以展开为一个个具体的中国方案,是一个持续推进、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是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演进过程。
一、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方案的图景起源:时代背景与价值共识
(一)展示人类文明发展的应然之举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及国际社会联系的日益密切,各国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越加频繁,标志着人类文明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基于此,中国需要在全球共识与共同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共通的媒介,应对全球性价值挑战,实现共同发展。为此,“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应运而生,其不仅是对时代呼唤的响应,也是对全球性问题的深刻洞察与积极解答。通过实践检验的中国方案,强调世界各国在道德、文化等多个维度上明确共同标准,以实现共同追求。它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引领人类文明实现新跨越、探索新航道、开启新征程。“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应然之举,也是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合理方向。“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以维护全球和平、促进全球发展、保护人的基本权利为价值目标,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价值共识,强调共性,助力全球人类文明发展。
(二)应对世界百年变局的重要举措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伴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随之带来的挑战日益增多。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方案的提出,为应对现实挑战提供了鲜活的“理论蓝本”与“实践方略”,是中国有效应对时代变局、百年变局的重要举措。这一方案不仅是对时代变局的积极回应,也是中国为全球治理体系贡献的重要智慧。一方面,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各种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富分化、难民危机等牵动全人类命运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采取全球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以价值共性和实践检验作为重要基石,贡献了一系列应对挑战的思路和策略。另一方面,在全球激烈竞争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竞相发展经济以获取有益的贸易机会、竞相参与国际事务以扩大政治影响力、文化上争夺对外文化操控等,这就需要建立更加良好的交流合作机制。“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凸显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角色定位,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更加强调国际社会间互相尊重、平等沟通的重要性,为国家之间的协调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维护新型国际秩序的有力支撑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在构建新型国际秩序中发挥着关键性支撑作用。当前,新型国际秩序聚焦公正合理、合作共赢、尊重多元文明、平等相待、和平稳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作为准则,而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方案的价值观与新型国际秩序奉行的理念存在内在一致性。首先,“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倡导多边主义,强调各国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共同合作,通过协商、对话解决分歧,这与新型国际秩序强调多边主义的理念完全一致[3]。其次,“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强调公正合理和合作共赢,促进各国之间关系的公平和正义,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和贸易体系,这与新型国际秩序的目标相一致。最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重视多元文明,强调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互动交流,这与新型国际秩序倡导平等、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共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理念相吻合。
(四)形塑各国未来发展的道义基础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旨在建立一个共同的道义价值体系,重申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尺度,形塑各国发展的道义基础,为各国未来发展提供现实参考。“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为各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和平、稳定的道义基础。首先,“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以实践为基底,倡导和平发展。在当前世界格局中,促进各国以相对稳定的合作方式形成最大的发展合力与价值共识。只有保持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各国才能更好的发展。其次,“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从公平正义的人类发展道义出发,应对当今世界存在的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等问题;以公平、平等为道义基础,促进各国未来的发展,推动全球共同发展,实现各国间的平等并获得更多良性发展机会。最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关注民主自由,推动全球范围内民主、自由的政府体制的发展,为各国未来的发展提供道义保障,为人类的共同进步注入希望的力量。
(五)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导向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导向不谋而合,两者形成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价值影响链条。首先,“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强调民族、国家、文明之间的互动与融合,符合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原则[4]。中国倡导和谐共生、开放包容的文明观,主动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借鉴吸收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成果。其次,“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强调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中国积极融合和发扬各国历史文化的优秀成果,形成更具有中国特色和个性的新文化,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最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提倡平等、民主、法治、公正、诚信等价值观。这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是中国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为全球人类进步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因素。
二、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方案的图景定位:内在联系与发展逻辑
(一)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客观存在中确立价值坐标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孕育于人类历史的客观存在,并在历史与思想的演进中逐步建立起价值坐标。一方面,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承继人类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客观规律,并立足应对当今世界全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全球气候变化、疫情影响等既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又是人类应对发展变量过程中凝结共识与力量的现实需要。基于这一客观事实,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建立起以人类共同利益为交汇点,凝聚不同文明的价值坐标。另一方面,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体现出的价值意蕴具有普遍性、共享性,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和谐共生、多元文明等正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理念的主流。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在客观存在和价值共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行动和举措,包括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南南合作,以及在联合国等多边机构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等,推动国际社会实现全球性价值观共享,以实际行动作出全球性示范,提出更符合人类共同价值的发展路径,引领全球构建具有新型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体系。
(二)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多种方案中汇聚思想精华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汲取人类价值在多种实践方案中的思想精华,以共有互通为基准,对普遍的、共享的人类价值观进一步挖掘、升华,逐渐形成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共同价值。介于各国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各国在发展中形成了内涵丰富、体系完备的不同方案。然而,追寻和平、人权、法治、多元、公平、正义成为不同文明体系之下,人类追寻的共同目标。中国方案不仅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汇聚了不同文明体系的人类智慧结晶,是全人类优秀价值方案的现代合集。同时,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是发展中的思想合集,其延续并不排斥吸收其他方案中有益的思想精华,并且倡导各种共同价值方案中的优秀经验和做法,继续推动人类进步,促进全球共同价值的发展。实质上,这也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逻辑不谋而合,即在总结和吸收各类思想精华基础上,为全人类提供具有创新性的共同价值方案。
(三)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实践中汲取力量之源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其力量之源来自于具有中国特色与中国担当的中国实践。一方面,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经验以及发展实践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实践图景。中国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全球减贫和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经验和成功实践。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承担国际责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通过对话、合作和共赢来解决全球性挑战,积极推动区域合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为全球和平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此展现其对全球共同价值的担当和贡献[5]。
(四)从中国实践与世界大同的互动中唱响中国声音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以中国实践为坐标,与世界大同的未来趋势形成互动,唱响和传播中国声音。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与世界各国各民族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互动[6]。这种互动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也在文化、教育、人文交流等方面有着显著的表现。通过与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互动,中国将成功的历史经验带给世界,同时也从世界文明发展中吸收智慧和成果。中国积极响应并参与全球事务,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倡导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将实践经验与世界共享,唱响和传播中国声音。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对话、合作和交流,中国分享自身发展理念、经验和成果,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借助互联网和其他传播渠道,中国传递自己对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解,积极倡导和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和平、稳定、繁荣、共同发展的世界。
三、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方案的图景生成:“中国方案”之创新图景集
(一)“和平与发展”达成人类文明发展光明愿景
“和平与发展”的创新图景,汇聚人类发展经验和新方案,共同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光明愿景。一方面,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以和平为基础,为全球稳定和安全做出贡献。中国强调和平的重要性,坚持通过对话、合作解决各类争端。在国际社会中,中国主张以和平、安全和稳定为前提,为各国提供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另一方面,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以发展为核心,为各国发展与进步提供借鉴和启示。中国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优先目标,强调实现人民福祉和可持续发展,倡导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7]。“和平与发展”的创新图景积极促进各国、各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实现文化共享、精神共鸣。同时,强调全球合作与共赢,提倡通过加强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推动国际规则的公正、合理和平衡。这一图景面向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开放、包容、公正的国际秩序贡献力量,人类文明的光明愿景逐渐清晰地展现出来。
(二)“公平与正义”达成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旨归
“公平与正义”创新图景,推动公平与正义的普及,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旨归。一方面,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以公平与正义为价值追求,通过经济发展、改革开放、脱贫攻坚实践,落地价值追求;通过法治建设,建立和完善法治体系,确保公平正义的实现;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人民权益,推动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增进。另一方面,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主张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合作机制,为欠发达地区、其他有需要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以促进国际合作。例如,作为倡导者,中国推动建立公平的国际贸易体系,减少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推动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同时,中国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努力消除社会边缘化和不平等。通过推动解决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实际问题,在包容发展中提供公平正义的机会和福利。[8]“公平与正义”的创新图景以实现公平与正义为目标,推动社会公平、倡导法治、促进全球合作与共赢、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这一创新图景积极回应人类期待,是激活全球发展的精神动能。
(三)“民主与自由”达成全人类幸福的价值目标
“民主与自由”的创新图景,展现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视野,达成全人类幸福的价值目标。这一图景着重强调民主与自由的重要性,致力于推动全球民主进步和人权的实现。在实践中,中国鼓励广泛的政治参与和民主决策,为人们创造更加民主的社会环境,为人类社会变革培育包容和谐的社会风气;坚持通过法治体系的完善和强化,保护个人自由和权利,努力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自由,并呼吁各国共同遵守和保护人权。在此基础上,“民主与自由”的创新图景,一方面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国内人民更加主动地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决策中,增强社会信任和凝聚力,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和民生福利水平。另一方面促进各国之间平等的交流与合作,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形成合力,推动实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理念共享[9]。总的来看,这一创新图景使全人类幸福的价值目标逐渐清晰,推动全球民主与自由的发展,并为构建更为自由、民主、开放的全球价值体系贡献力量。
四、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方案的图景落地:实践路径与优化策略
(一)提升国家硬实力,以中国之基筑牢全人类共同价值
打好国家硬实力的筑基工程,注重国际社会及全球核心议题变化,推进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实现全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和自由做出贡献[10]。第一,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升级,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国家经济硬实力的提升。通过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的投入,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加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发展,在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水平提升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促进经济的顺畅运行,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第二,注重加强教育体系建设。通过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提供高质量基础教育、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人才回国等措施,有助于增加相关人才储备,增强国家智力资本和竞争力。第三,加强国家安全和国防力量的建设,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稳定,为全球和平与安全做出贡献。推进军事现代化建设,注重军队现代化装备和战略能力的提升,加强国防实力。在研发高新技术军事装备、加强训练和演练、健全国家安全体系上下功夫。通过军事实力的提升,积极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为和平稳定作出贡献。
(二)确保制度执行力,以中国之治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
以制度执行力确保中国之治发挥更大效能,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全面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治理图景。首先,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加强制度建设是确保制度执行力的基础,也是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之治的有效途径。在制度建设方面,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顶层设计,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健全法律制度、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各种制度机制,不断提升制度执行的效果和效能。同时,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紧密围绕时代新需求开展党的创新能力建设,促进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提升,为中国之治提供良好的制度和人才保障。其次,拓宽多元参与渠道,打开共治新局面。加强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人民建言献策,加强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参与。同时,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组织管理能力,加强社区和基层自治,增强社会的自我调节和服务能力。推进政务公开和资讯透明,加强对政府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的公开和监督。通过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完善信息公开规定和程序,提供公正、客观、及时的政府信息,增强公众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力度。再次,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加大对数字技术的应用,推进政府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通过建设一体化信息平台和数据共享机制,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加强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执行效率,加强对治理过程的监督和评估。最后,通过中国之治的有效推进,构建全球治理新格局。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平台,致力于以对话、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共同制定和维护国际规则,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平衡的国际秩序。
(三)增强文化软实力,以中国声音唱响全人类共同价值
与国家硬实力形成呼应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在有效推动和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声音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持续关注国际文化环境变化,不断适应和创新传播方式,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以更好地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传播和认同,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一是要持续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传播。以全球文化传播为标尺,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增强中国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方案,增强中国方案的影响力和吸引力[11]。同时,在传播过程中,要注意符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惯和语境,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广多元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交融,以更为自信的姿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二是要创新文化交流形式,搭建全媒体传播平台。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全媒体传播平台的繁荣,媒体传播是一种高效的、便捷的方式。中国充分利用新媒体、社交媒体等全媒体平台,积极传播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开设官方账号、推出多语种媒体内容、进行线上互动等方式,有效推广中国的文化形象和价值观念;继续开展中外记者互访、新闻报道、影视剧制作等工作,进一步扩大中国方案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同时,也要继续加大媒体传播力度,提高互动性和群众参与度,减少文化差异对于传播的障碍。三是培育优秀文化产品,加强对外宣传。注重培育和创造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包括电影、音乐、艺术、文学、传统文化等方面。优秀的文化产品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特色,并通过其艺术内涵吸引全球受众。积极促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文化展览、艺术节、文化论坛等活动,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互鉴,推动优秀的文化产品“走出去”。
(四)深挖精神驱动力,以中国精神厚植全人类共同价值
蕴含于精神深处的驱动力,是推动人类发展的重要力量来源。一方面,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历史发展精华。坚持胸怀天下,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包括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在内的思想精华,促进五千多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升级,培育新时代文化生长点的新土壤,建立健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机制。厚植精神驱动,坚定精神信仰,不断提高民族文化的自信。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关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价值观的精髓,对于挖掘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积极推广带有中国精神标识的文化产品创作,在文学、电影、音乐作品中,通过艺术性表达,拉动全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另一方面,汇集人类智慧合力,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12]发挥全人类智慧的巨大力量,参照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加强全人类共同价值交流互鉴,推动平等、包容和多元的文化交流,创新智慧交流形式,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融,实现中国精神对接全人类智慧,融通人类文明。
(五)打造国际亲和力,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打造国际亲和力,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作出贡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广泛开展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外交,构建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第一,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站位,实现全球治理有序开展。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积极践行以和平、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外交理念。主张通过对话、磋商和合作解决国际争端和问题,积极倡导国际社会摒弃零和思维,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并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持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通过和平发展成为推动全球共同价值的杰出代表,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同时,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不断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发挥好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作用,呼吁各国在全球治理中有序参与、平等协商,加强国际对话,弘扬开放合作的精神。[13]第二,加强人文交流,开展更为广泛、深入、富有成效的国际交往。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与各国人文交流,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人类智慧,使全球各国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加深了解和认知。加强国际合作,开展更为广泛、深入、富有成效的国际交往。推进全球共同价值的实现需要全球范围的广泛合作,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在国际合作方面,应充分发挥中国方案的优势和价值,融入国际社会,积极促进多方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进程,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民主、自由、平等、正义与和谐。第三,提升外交机构和人员建设水平,培育忠实可靠、积极创新的外交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外交机构和人员的建设,培养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外交队伍。注重特色人才培养,将外交人才培育机制建设提到关键环节,促进以人才拉动外交实力的增强。
(六)激发实践鲜活力,以中国智慧贡献全人类共同价值
新时代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的未来路径需要激发实践鲜活力,着力贡献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智慧。要深化创新实践,深入推动改革和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和加强国际规则制定和决策的参与和互动,共同推动全球治理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首先,加大创新实践力度,深入推动改革与发展。改革和发展是中国方案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途径。要在国内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鼓励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持续发力。其次,提升多元参与力度,激发人民群众的集体创造力。积极促进人民群众通过多渠道参与社会创新,鼓励各界人士提出新观点、新思路和新举措。通过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推动社会进步和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15]最后,支持全球发展合作,用实际行动贡献中国智慧。基于全球化背景,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应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为全球的繁荣稳定和繁荣发展做出贡献。通过推动国际合作项目、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等方式,积极参与和促进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国际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为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中国智慧。
五、结语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需要从多个层面持续推进和发展,以实现人类文明的新跨越。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阻挡,中国需要持续推进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提高自身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探索新的社会治理和政府管理模式,打造更加开放、包容、平等的社会环境,努力为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新的做法和模式。通过持续推进和发展中国方案,中国将为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目标不断奋斗,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1).
[2]张志强.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J].哲学动态,2022(8):5-9+127.
[3]赵可金.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全球治理改革之基[J].国际问题研究,2022(5):31-36.
[4]张士海,张宏旭.新时代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基本问题探讨[J].思想战线,2022(5):153-162.
[5]邓力平,王智烜.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与财政理论研究[J].财政研究,2021(11):3-11.
[6]韩升.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路[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9):45-55+126.
[7]胡里奥·里奥斯,张敏.遵循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9):56-59+126-127.
[8]张新平,代家玮.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内涵、世界意义与实践路径[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2(3):5-15.
[9]辛鸣.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时代观照[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9):35-44+126.
[10]王海建,郝宇青.习近平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要论述的理论意蕴[J].思想教育研究,2022(4):23-29.
[11]傅其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历史与现实[J].江西社会科学,2023(7):5-12+206+2.
[12]韩升,王晨曦.多元文化视域下全人类共同价值生成的辩证逻辑分析[J].理论与改革,2022(3):13-28+151.
[13]林伯海,邢斐.全人类共同价值对马克思主义人类发展理论的贡献[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3(7):91-100.
[14]杨伟宾,林伯海.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核心要义[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2(4):5-13.
[15]王公龙.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语境中的全人类共同价值[J].学术月刊,2022(7):5-17.
〔责任编辑: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