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胡遵远
2025-01-26胡遵远
怎样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如何让红色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提质增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赋能增效,让红色历史“活”起来,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积极回应的时代课题。认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我们要站在确保红色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的高度,充分认识到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强化工作措施,制定可行性计划,坚持不懈抓落实、一以贯之抓长远,让红色资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要下大力气,保护好红色遗址
红色遗址见证了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鲜活教材。对目前尚能正常使用、可以发挥功能作用的红色遗址,要进一步做好保护工作,确保不出问题、永续利用;对存在安全隐患、面临灭失危险的红色遗址,要及时进行维修加固、消除隐患;对已经灭失而又具有重要价值的红色遗址,要适时进行恢复重建。要积极编报项目、争取政策投资,确保红色遗址安全可用,发挥社会效用。
要用苦功夫,深入开展红色研究
没有红色研究,保护利用就无从谈起。各级党史研究、党校(行政学院)、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能、发挥部门优势,在红色研究方面花心思、下苦功、做学问、出成果。既要认真做好红色研究的“上半篇文章”,把历史研究清楚透彻,通过撰文、编书、上课、宣讲等多种方式,把历史的“本来面目”呈现给大家,让人们了解真实的历史。更要扎实做好红色研究的“下半篇文章”,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告诉人们应该从历史中“学什么”,以此丰富大家的历史知识。
要创新方式,利用好红色资源
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大胆创新利用方式,切实增强红色资源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通过布展、巡展,组织干部职工、青年学生进行参观,吸引广大游客前往观光旅游,送红色资源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等不同方式,把沉睡的红色资源与鲜活的人群紧密联系,让沉睡的红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通过开展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参观,拍摄短视频、微电影,组织开展现场教学、开发红色微党课,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故事、开展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寂静的红色资源“热起来”“火起来”。通过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扩大革命老区的知名度、影响力,把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红色产品的研发、红色产业的培育、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青年学生的红色研学等紧密结合,使之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做好上述工作,根本在于党的领导,关键在于队伍培养,重点在于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各级党组织要把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写在纸上、讲在嘴上、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要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红色产业的发展,尤其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将有红色情怀、有研究专长、有创新意识、有耐心恒心的同志安排在红色历史研究、红色产业发展等岗位上。同时,充分发挥已经退休但渴望发挥余热的老教师、老教授、老专家的积极作用,持续夯实红色研究与产业发展之基。
要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红色产业发展,各尽其职、各尽其责,努力让“挖红色资源、做红色研究、搞红色开发,建红色场馆、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传红色基因、打红色品牌、兴红色产业”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切实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质增速、赋能增效。
作者系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原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