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健身也疯狂
2025-01-25青豆
你知道吗?古人健身很疯狂。那些写着曼妙诗词、吟诵着激情佳句的文人也会在工作之余暗自锻炼身体,从不停歇。古人用智慧发明了很多花式健身方法,有原始时期的砍柴、狩猎等体力劳动,也有后来的射箭、驾车等专门的健身项目。让我们一起进入古代“健身达人”的世界吧!
孔子:文武双全的“举铁达人”
你印象里的孔子,或许是手无缚鸡之力、以理服人的读书人形象,你会觉得他是一位温文尔雅、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教育家。但事实上,孔子的武学成就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不信你就去春秋时期孔子的课堂看看。
进入课堂,首先你会看到孔子惊人的身高。《史记》中描述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按今天的换算标准,他至少是位身高1.9米的魁梧大汉了。当你坐下来,准备打开书本开始一天的学习时,你会看到课表上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就是射箭,而“御”就是赶马车,孔子平日的健身主要集中在这两个项目上。《礼记·射义》曾记载:“孔子射于矍相(juéxiāng)之圃,盖观者如堵墙。”能被众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观,可见孔子射箭技艺之高超。
孔子不仅自己坚持健身,还提出了全民健身的理念,带动弟子一起健身。孔子曾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可见他是相当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由于不断地运动健身,身体素质极好的孔子还是一位大力士。《列子·说符篇》形容“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意思是孔子的力气能够徒手打开城门,只不过他不愿意以大力士的身份闻名,而以读书人自居罢了。
孔子的健身经验告诉我们,埋头苦读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全面发展,选择一两个你感兴趣的户外运动项目,坚持锻炼,文武兼备才是最好的状态。
华佗:古代第一套“广播体操”发明者
比起孔子挥汗如雨、淋漓畅快的户外健身,华佗的方法显然要温和得多。他提倡科学健身,主张“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也就是说,运动不宜过量,微微出汗是最好的。
为此,在治病之余,华佗发明了古代第一套“广播体操”——五禽戏,并流传至今,甚至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禽戏是一种传统健身项目,顾名思义,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和形象,活跃身体的各个关节,达到养生健体、调养精神的目的。
这套健身操也得到了很多文人的喜爱。柳宗元在诗里写道:“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李商隐也有诗曰:“海上呼三岛,斋中戏五禽。”华佗的健身经验告诉我们,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选择或激烈或温和的健身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苏轼:“长跑达人”
你能想象和一位古代大文豪并肩跑步的画面吗?他可能会一边跑步一边吟出豪迈的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这或许不只是大文豪的倔强和豁达,也和他平日里的运动习惯和健壮体魄有关。
没错,他就是苏轼,一位隐藏于文学界的“长跑达人”。苏轼偏爱晨跑,他曾在《教战守策》中分析过王公贵族和农夫平民的身体状况,尽管二者有着差异极大的生活条件和保养措施,但王公贵族常常因为病多而苦恼,农夫平民终生勤劳辛苦则很少生病。苏轼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会保养身体的人,应该使自己的身体既能够安逸,又能够劳动,平时慢步快走活动身体,使自己的四肢习惯于寒冬酷暑的变化,才可以使身体强健有力。
基于这种想法,苏轼选择了户外跑步,春夏秋冬从不停歇。
陶侃:自创“搬砖健身法”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发明了“搬砖健身法”。陶侃是一名武将,当时在广州任刺史,他在家里放着一大摞砖头,据说有一百块。每天早晨,他把砖头全部搬到外面,到了晚上又全部搬回屋内,不管阴晴雨雪、酷暑严寒,从不间断。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答道:“我正尽力恢复中原,如果过分悠闲放逸的话,恐怕到时担任不了重大责任,所以我要训练我的体力。”陶侃如此特别的健身方法告诉我们,健身是可以就地取材的,每日坚持不懈的精神最重要。
古人健身也疯狂。纵然和现代人的健身方法有些不同,但“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从来没有改变。
(选文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