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择端一起去旅行
2025-01-25李仁杰
假期,我来到了按照《清明上河图》1∶1复刻的开封清明上河园参观,感受北宋时期市井文化的独特魅力。
进了园区,跟随导游的步伐,我们来到一块石壁前,欣赏由《清明上河图》复刻的壁画。看着看着,突然一道金光闪过我的眼前,随即一个老翁来到我身边。老翁面容和善,胡须花白,笑容可掬地望着我。我揉了揉双眼,心头一震,小声嘟囔:“哪儿来的老头儿?难道是太白金星?”
“什么太白金星?我是《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哪。”老翁慢吞吞地说道。
“啊?!”我收拢因震惊而张大的嘴,赶紧作了个揖,拜了两拜说,“张大人,您是穿越时空了吗……”
还没等我说完,他就继续说道:“不,恰恰相反,是你来到宋朝了。欢迎光临!”
我这才慌忙四处张望,果然发现随行的人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热闹的宋朝街市、琳琅满目的店铺、川流不息的人群……来不及多想,我便跟着张择端一起随着拥挤的人流逛了起来。
突然,一个身材魁梧的青年猛冲过来和我撞了个满怀,他身上用粗布包裹着的东西飞出去好远。那人狼狈地爬起来,连连道歉:“客官,对不住!对不住!我还有生意……”说着他一溜烟跑开了。
“他这是在跑腿送餐?”我愣在原地,疑惑不解。“没错!”张大人点头。这个伙计竟是宋朝的“外卖小哥”!我想起《梦粱录》中有载: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
我恍然大悟,继续跟着张择端向前走。只见店铺鳞次栉比,人群熙熙攘攘。赵太丞家医堂、王员外府邸、大郎炊饼、木工作坊、脚店……当然也少不了骑马巡游的士兵、牵驴拉货的平民、乘坐轿辇的官员、坐着牛车的孩童……
走着走着,一座飞虹般的大拱桥映入眼帘。桥下便是有名的汴河,汴河两岸停了不少船只。远处的一艘渔船上,一个汉子正慢悠悠地摇着橹,另一个汉子则坐在船头抽着旱烟。河中心的商船上,一个人站在船头,正上下比画着,指挥艄公降下桅杆。近处的货船则已靠岸,船工忙上忙下,急匆匆地卸着货物。几艘游船上,游人倚窗饮茶,谈笑风生,好不惬意!
再看桥上,也是热闹非凡!桥头撑着棚的地摊前,穿蓝色粗布衣服的店家正拦着过往的姑娘,一个劲儿地推销首饰。桥中央,两个大汉扛着轿辇,身后跟着一列队伍。迎面碰上几位骑马巡游的官兵,桥面拥堵,两路人马互相礼让,来回几次才通过。还有一部分人正倚着栏杆,眺望河面,谈天说地,欣赏着过往船只。一辆牛车停在桥头,瘦弱的牛拉着沉重的货物,精神矍铄的老者驾着车往前赶。一头驴正驮着两袋粮食赶路,袋子不小心撞到了桥边观景的人,那人正愤怒地指责。人群中还有“外卖小哥”,正慌不择路地穿行送货……
“好一派繁荣景象啊!”我置身其中,被这独特的市井风情所感染,忍不住感叹。“没错,热闹的街市正是社会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北宋国土面积虽不大,但经济规模占了世界的五分之一哟!”张大人自豪地介绍。他转过身,行吟消失在人群中——
“市井繁华如锦绣,笙歌喧天乐未央。琼楼玉宇映星河,繁华宋朝梦如织。”
(指导教师:邹仁波)
点评
同样是写一次参观游览经历,本文作者开动脑筋,新颖构思,另辟蹊径,设计出了让读者眼前一亮的情节——“我”在游览时竟然“穿越时空”来到北宋了!作者以《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的出现为线索,贯穿全文。作者跟随张择端的脚步,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般游览了繁华的北宋街市,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幕幕繁荣热闹的场景。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游记,不是杂乱无章、面面俱到的。他首先定格了一幕颇具喜剧效果的大特写——宋朝“外卖小哥”与“我”撞满怀,燃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随后简略介绍街市场景,进而将目光移向汴河,由远及近地描绘了汴河船只往来的景象。接着,又聚焦汴河上的虹桥,由近及远地刻画了桥上热闹非凡的场景。通篇读下来,详略得当,我们也被作者的笔墨感染。结尾部分,作者再次巧妙设计,含蓄地收束全文,给人无限遐想。
(羽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