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作文写什么,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2025-01-25梁夫领
作文课上,我问同学们在写作方面有什么困难,有多名同学提出选材难——“不知道写什么”。
我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大部分中学生每天由家到学校,生活日程单一,缺乏素材,但不能就此止步,而要思索,要寻找,要挖掘,让自己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深入到生活中去。因为素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生活无非就是衣、食、住、行,俗一点儿有吃有喝,高雅一点儿有琴、棋、书、画。范围上从家、校、社会选择,写人终究离不开生、老、病、死,躲不过人情、世事。
衣
俗语道:人靠衣裳马靠鞍。衣着能体现一个人的个性、身份,甚至品质。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就是一篇写“衣”的文章,写了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皇帝穿新装、小孩揭新装。虽然这件神奇华丽的新装看不见摸不着,却极好地揭露了皇帝不理朝政、昏庸无能,以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再如孔乙己那“脱不下”的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就是一个穷酸秀才放不下架子又死要面子的形象代表。另外,《背影》中朱自清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以及作者自己的“皮大衣”“紫毛大衣”,都是写“衣”的,且文中还提到祖母的离世和父亲“惟膀子疼痛厉害”,这是写人的“死”与“病”。还有《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回家探亲后“穿着新的蓝布衫”也是写“衣”的典型代表。同学们可以仿写借鉴,从“衣”上选材,但要注意写“衣”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侧面凸显其性格特征。
食
民以食为天。人吃五谷杂粮,每天也大多为“食”而辗转奔波。俗话说:“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可见“吃”是相当重要的。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就是一篇写端午节吃食的文章,“十二红”之一的“高邮鸭蛋”,“一要挑淡青壳的……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逼真地写出了鸭蛋的样子;“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写出了吃鸭蛋的兴致。汪先生的另一篇散文《昆明的雨》则由一幅“画”开篇,写了“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的“牛肝菌”、“中吃不中看的干巴菌”及“中看不中吃的鸡油菌”。再如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中写:“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文中详写了一次“包饺子”时海婴公子拿面饼捏“小船”“小鸡”,略写“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后面还写了吃鱼丸的事,都与“食”有关。朱德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提到母亲能把“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做得有滋有味。以上文章,作者都是从日常生活饮食入手,把文章写得富有生活气息。
记得有一篇习作,写一位与妈妈吵架赌气离家的孩子流浪街头又冷又饿,面馆老板的一碗面让他感激涕零,他悔悟后急忙回家和妈妈认错。另有朱徐萱同学写的《早食》,把自己的早餐——一碗馄饨、几个小笼包、一个茶叶蛋、一小杯甜豆浆写入作文,文中活泼的语言、细致的描写,让读者垂涎三尺,同时还宣传了当地的名吃。这都是以“食”为内容、富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同学们,你们吃过什么样的美食,或者滋味虽不美却难忘的饭菜?是谁做的?怎么做的?……要注意写清前因后果,注意细节刻画。
住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房子是人生的大事,有人说“生活是以家为圆心的一场旅行”。且不说杜甫的“茅屋”、刘禹锡的“陋室”,只说一说李森祥的小说《台阶》。文中父亲为造新屋砌新台阶,先写“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后写备料,盖屋,再重点写造台阶,父亲为此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再如云南哀牢山梨花丛中的“小茅屋”,作者围绕“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一线索设置悬念,写了打猎的瑶族老人和一群活泼可爱的哈尼族小姑娘。李乐薇写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也是一篇典型的写“住”的文章。这篇文章以小屋为中心,通过辐射式的笔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尽情地描绘着自己心爱的小屋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同学们,你们住在哪里?环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住在这里?有什么故事?再想想,以后可能会住哪里?打开思想的闸门,从时间、空间上拓展出去,你就会有所得。
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到“行”,我们首先会想到各种交通工具。《散步》写一家四口到初春的田野里散步的故事,用的是步行。先写邀请母亲一起散步,这是一个波折;再写“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以及小家伙的发现,这是一处亮点;然后写发生了分歧,这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细节;最后写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表现了母慈子孝、尊老爱幼的主题。《老王》一文里,主人公老王脚蹬一辆破三轮车,作者一家不嫌破旧,经常照顾老王的生意,多次坐他的“三轮车”,老王还送给作者宝贵的“吃”的东西——香油和鸡蛋。《背影》中父亲送“我”到车站,关于“行”写的是“坐火车”,并且还重点写了父亲翻过铁道给“我”买难忘的“橘子”,这又是上面谈到的“食”的部分。可见,“衣、食、住、行”不是各自为政,而是相互交融,不可割裂。再如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主人公祥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然后拉车谋生。其实祥子的“行”靠的是健壮的腿脚,车是供客人坐的。我校夏云华、胡美康老师都写过《车轮滚滚》,他们都是从“行”的角度写了由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轿车的变化,表现了时代的进步和自己幸福的生活。同学们可以写自己的出行,是骑自行车,还是坐汽车……你们选择这种交通方式去干什么?
同学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不用在一篇文章中面面俱到,可选择一个重点,以此为线,由此及彼,拓展开去;以事为主,从一而多,串联起来。大家在确定好写作方向后,在某一主题思想的统率下,再点缀些花、草、树、木,融入点儿风、花、雪、月,引用些诗词名言,作文一定会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