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大豆品种天益科豆2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5-01-24赵桃弟周作意闫启云刘跃南
摘要" 本文阐述了天益科豆21的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该品种是以皖宿2156为母本、冀豆17为父本,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大豆品种。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较高;其株高适宜、抗倒伏;籽粒高油高蛋白。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和种子处理等播前准备工作;根据天气状况、土壤墒情及质量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做好查苗、间苗、中耕和除草等田间管理;适期防治大豆根腐病、点蜂缘蝽、蚜虫和飞虱等病虫害;适时提早进行机械收获,防止机械混杂等。大豆品种天益科豆21具有高产优质特性,为其在沿淮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天益科豆21;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机械收获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5)01-0005-04
DOI号"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1.002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high-yield and high-quality soybean variety Tianyikedou 21
Abstract" The parental sources, breeding process, character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ianyikedou 21 were elaborated. This variety is a high-yield and high-quality soybean variety selected through pedigree method with Wansu 2156 as the female parent and Jidou 17 as the male parent. The 2-year regional trial and 1-year production tri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variety had a high-yield; the plant height was suitable and can resist lodging; the grain was high in oil and protein content. Its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clude pre-sowing preparation such as soil preparation and seed treatment; sowing seeds in a timely manner according to weather conditions, soil moisture, and quality; reasonable planting density; carrying out field management such as seedling inspection, thinning, tillage, and weeding; timel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ybean root rot, stink bugs, aphids, planthoppers and other pests and diseases; timely and early mechanical harvesting to prevent mechanical mixing. The soybean variety Tianyikedou 21 has high-yield and high-quality characteristics;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its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Huai River region in Anhui Province and surrounding areas.
Keywords" Tianyikedou 21; variety breeding; pests and diseases control; mechanical harvesting
大豆是重要的粮、饲和油兼用作物之一,其营养价值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牧业等的发展[1]。巩固大豆种植成果,培育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对于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3]。目前,部分大豆品种存在产量潜力不稳、抗性弱、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豆产业发展。因此,选育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是提升大豆单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4]。
黄淮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大豆种植生产区[5-6]。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近年来,大豆种植面积呈增长趋势[7]。天益科豆21是以高产优质为育种目标,育成的适合安徽省沿淮淮北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夏大豆品种。本文阐述了该品种的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在沿淮淮北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品种天益科豆21的母本为皖宿2156,是宿州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中熟大豆品种,其高产稳产性较好,但抗倒性一般。父本为冀豆17,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品种,其丰产性好,适应性强,籽粒高油高蛋白,但抗病性一般。用皖宿2156和冀豆17进行杂交,旨在保留父、母本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的性状,以选育出高产稳产、优质的夏大豆新品种。
1.2 选育过程
天益科豆21是以皖宿2156为母本,冀豆1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的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2012年夏季以皖宿2156为母本,冀豆1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12年11月在三亚种植F1代,混合收获;2013年6月在宿州种植F2代,并从F2分离群体中选育了13个优良单株,经连续系谱选择和南繁加代,于2015年获得优良稳定的高产新品系。2016—2017年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和多点鉴定,2018—2022年参加安徽省沿淮淮北夏大豆品种试验,202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审豆2024T008。选育系谱见图1。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及抗性
天益科豆21在沿淮淮北地区作为夏大豆种植,其植株直立,落叶性好,有限结荚习性;花紫色、灰色茸毛,叶片为椭圆形;籽粒椭圆形、黄色,脐褐色;株高67.4 cm,底荚高度15.1 cm,主茎节数14.5个,有效分枝1.9个,单株荚数40.0个,单株粒数74.9粒,百粒重18.5 g;不裂荚,抗倒伏。平均生育期100 d,比对照中黄13晚熟5 d,属中熟夏大豆品种。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接种鉴定,该品种抗花叶病毒病SC3株系和SC7株系。
2.2 产量
2020—2021年参加安徽省沿淮淮北区域试验。结果显示,2020年平均产量2 737.05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3.64%;2021年平均产量2 956.8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6.14%。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47.0 kg/hm2,较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4.93%。
2022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生产试验,分别在凤台县、太和县、亳州市、阜阳市、界首市、濉溪县、合肥市、明光市、砀山县和宿州市10个试验点进行生产试验。每组参试品种(系)(含对照)按顺序排列,对照品种中黄13居中,不设重复,每品种(系)小区面积333.3 m2。在10个试验点中,参试大豆品种平均产量2 948.70~3 252.75 kg/hm2,天益科豆21平均产量3 252.75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10.31%。
2.3 品质
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该品种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41.94%,粗脂肪(干基)含量20.09%。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播前准备
3.1.1 整地 曾钦伦[8]研究指出,大豆连作种植易受土传病虫害侵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豆的经济效益。建议在前茬小麦收获后及时施用三元复合肥225 kg/hm2,然后深耕,耕层深度以25 cm以上为宜;部分土壤板结严重的地块播前需旋耕2~3次,以确保土壤细碎平整、无大土块。生产上,一般选择地势平整、肥力均匀且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播种,如遇干旱天气,可灌溉后播种或播种后喷灌。
3.1.2 种子处理 播种前精选种子,确保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在95%以上,同时挑出霉变粒、虫食粒和多余杂质[9]。播前3~5 d,以62.5 g/L精甲·咯菌腈200 mL+48%噻虫嗪100 mL作为种衣剂,与50 kg大豆种子共同放入搅拌机中搅拌30~60 s,可有效预防苗期病虫害。拌种后需摊平,充分阴干,避免在太阳下暴晒,1~2 d后即可播种[10]。
3.2 适时播种
沿淮淮北大豆的适宜播期为6月上中旬。根据天气状况、土壤墒情及质量适时播种,及时抢墒早播,播种量75 kg/hm2左右。种、肥、药同播,施用氮磷钾复合肥225 kg/hm2作为底肥;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随肥料施用2%吡虫啉颗粒剂22.5 kg/hm2。生产上可采用大豆专用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大豆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11]。播种时,应及时开沟,预防涝害。
3.3 合理密植
杜勇芝等[12]和徐杰飞等[13]研究表明,根据地力和播期早晚来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大豆的群体产量。大豆种植密度一般在15万~18万株/hm2,采用40 cm等行距的种植方式,株距以10 cm为宜。对于低肥力水平地块或推迟播种时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该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5万株/hm2。
3.4 田间管理
3.4.1 查苗、间苗 大豆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对缺苗断垄的田块及时补种,确保苗全、苗匀,保证种植密度。出苗前后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幼苗期,确保田间植株分布均匀,3~5叶期进行间苗,及时拔除杂株、小苗和病虫害苗,确保苗齐、苗壮。
3.4.2 中耕 为确保大豆根系稳定生长,全生育期内需进行2~3次中耕,中耕时保持方向一致,既能松土,又能增强透气性[14]。同时,根据天气和土壤条件灵活调整中耕时间,避免在阴雨天进行。
3.4.3 除草 建议施用450 g/L二甲戊灵2 250~3 000 mL/hm2 + 84%双氯磺草胺45 g/hm2进行封闭除草,可有效防治阔叶及禾本科杂草。苗期除草一般在大豆2~3片复叶期进行,施用75%氟磺胺草醚乳油450 g/hm2,以防除阔叶杂草和香附子;10%精喹禾灵乳油750 g/hm2,以防除禾本科杂草[15]。若田间有抗性马唐或红根稗草,可配合施加13%烯草酮80 mL/hm2或240 g/L烯草酮50 mL/hm2;香附子和兰花菜可施加40%氯酯磺草胺6 g/hm2。
3.4.4 化控 若群体过大,可在大豆第3片复叶期、初花期喷施7%调环酸钙·烯效唑300 g/hm2进行调控,盛花后期可施用30%多效唑矮壮素375 g/hm2进行化控。
3.4.5 施肥 大豆不同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初花期、初荚期和鼓粒期,叶面喷施0.2%钼酸铵+0.2%硼砂+0.2%硫酸亚铁+0.4%磷酸二氢钾+1%~2%尿素,可补充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不仅能促花发育、保荚、保粒,还可以防止早衰,提高大豆产量。而对于植株生长过旺的地块,可用15%甲哌嗡多效唑450~900 mL对水600~750 kg/hm2喷施,有利于降低后期倒伏风险[16]。
3.5 病虫害防治
沿淮淮北以大豆根腐病、叶斑病、点蜂缘蝽、蚜虫和飞虱等病虫害较为常见,需重点防治。结合品种的审定意见及前期田间抗性表现,选择适宜种植的高产田块;在大豆生长不同时期选择适宜药剂进行防治。病害防治方面,细菌性病害可施用噻唑锌、噻菌铜或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病毒病可用壳寡糖、毒氟磷或6%寡糖·链蛋白进行防治[17]。虫害防治方面,苗期可施用75%肟菌酯·戊唑醇150 g/hm2 + 7%联苯·噻虫嗪375 g/hm2 + 58.5%甲维·氯虫52.5 g/hm2,以有效杀菌、杀灭飞虱和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初花期可施用17%唑醚·氟环唑450 g/hm2 + 10%联苯·噻虫胺375 g/hm2 + 16%虫酰肼·茚虫威乳油450 g/hm2,以防治点蜂缘蝽、蚜虫、飞虱和甜菜夜蛾等[18]。鼓粒期可施用325 g/L苯甲·嘧菌酯450 g/hm2 + 58.5%甲维·氯虫苯甲酰胺150 g/hm2 + 10%虱螨脲300 g/hm2 + 40%氟啶·螺虫乙酯悬浮剂150 g/hm2,以防治甜菜夜蛾、飞虱和蚜虫等虫害。
3.6 适时收获
当田间95%的大豆茎秆变黄,落叶完全,豆荚晃动有响声时即可收获[19]。收获过程中,注意避免机械故障和田间混杂,以减少收获损失。对于严重倒伏的田块,需提前进行刈割。收获后及时晾晒至籽粒含水量低于13%,然后入库贮藏。在干燥过程中,送风温度保持在30 ℃以下,目标含水量以不超过15%为宜,确保颗粒归仓。
综上,本文阐述了天益科豆21的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天益科豆21是以皖宿2156为母本、冀豆17为父本,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具有丰产性好、优质和抗倒伏等突出特点。在多点试验中,该品种抗倒性强,易于栽培和收割。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和种子处理等播前准备;根据天气状况、墒情及土质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查苗、间苗、中耕和除草等田间管理;适期防治大豆根腐病、点蜂缘蝽、蚜虫和飞虱等病虫害;适期进行机械收获,防止机械混杂等。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特性,推广应用价值高,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姜长云.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突出亮点[J]. 农村金融研究,2024(2):3-13.
[2] 殷瑞锋. 未来我国大豆进口量仍将保持高位[J]. 中国农民合作社,2023(10):28-31.
[3] 杨皓森. 中国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对贸易依存度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4,26(11):15-22.
[4] 杜祥备,黄志平,于国宜,等. 安徽省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 农学学报,2019,9(11):78-83.
[5] 刘立晶,尹素珍.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 现代农业研究,2016,22(1):16-19.
[6] 李国祥. 优化大豆生产布局以提升大豆产业竞争力[J]. 中国国情国力,2024(7):51-56.
[7] 杜祥备,陈小飞,金文俊,等. 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增密抗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大豆科技,2024(4):46-50.
[8] 曾钦伦. 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 南方农业,2019,13(18):24-25.
[9] 王浩宇.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24(10):20.
[10] 林志达,林琳,彭国忠,等. 大豆新品种飞龙14的选育[J]. 大豆科技,2024(5):52-55.
[11] 魏志友. 大豆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研究[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6):53-54.
[12] 杜勇芝,赵春辉. 大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 农村科学实验,2024(12):61-63.
[13] 徐杰飞,郭泰,王志新,等.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4(7):108-113.
[14] 佟秋月. 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 农民致富之友,2018(19):12.
[15] 李霞,郭宪峰,庞俊娜.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精简化”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20(9):275-276,317.
[16] 马方兵. 泗县夏大豆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1):38-39.
[17] 高云卫.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 河北农业,2023(6):71-72.
[18] 王伟. 大豆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7):189-190.
[19] 张婷.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 种子科技,2023,41(2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