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逆行人生》:逆行中的困顿与希望

2025-01-24覃天

北京纪事 2025年2期
关键词:高志徐峥现实

2024年8月,徐峥导演的电影《逆行人生》上映后,在观众中引起了不一样的讨论。首先,从题材上来说,《逆行人生》的确是首部聚焦外卖员生活的影片,影片中的种种细节都呼应了社会中外卖员的话题。近年来,关于外卖程序算法是否符合人性,关于高档商场是否应该拦下外卖员,以及经济环境下行的状况下,工作不好找的话题已经有很多,在现实中也因这些话题,爆发了不少的矛盾。《逆行人生》作为徐峥在贺岁档影片之后拍摄的最新一部现实主义电影,都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呼应。

然而,另一部分声音也对影片提出了质疑,总体认为影片对外卖员等基层工作者的刻画过于片面化,充满了中产阶级的审视感和刻板想象。

徐峥的《逆行人生》讲述了一个关于困境与突破的故事,它以一位普通人在生活的重压下试图反抗命运的努力为核心。乍看之下,这是一个典型的励志片,充满了励志桥段和情感冲击。然而,当情节与观众的期待逐步交织,电影似乎越来越倾向于将底层外卖员的故事只是当做搭建故事情节、推动情感的工具。

电影片名《逆行人生》带有浓厚的象征意味,似乎在呼唤观众勇敢打破社会常规,去质问那些被默认的生活轨迹。然而,影片的叙述却显得更为矛盾——主人公高志垒的逆行并非主动选择,而更像是被命运逼入绝境后的一次仓促反击。

故事中,高志垒的生活是一种常见的城市困境:事业遭遇滑铁卢,家庭关系濒临崩溃,自我价值也在一次次失败中被消耗。电影试图告诉观众,逆境是一种再出发的契机,但对于男主角的境遇描绘,却多少显得过于表面化。他的挣扎缺乏深层次的社会背景分析,似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因于个人选择。这种叙事让“逆行”显得理想化,甚至有些逃避现实的复杂性。

徐峥主演的电影《我不是药神》讲述了白血病患者希望通过低价特效药救赎自己生命的故事,然而,影片对于现实的刻画却陷入了自我感动的窠臼中。例如,从年龄上最年长的神父到最年轻的“黄毛”,都参与到运输特效药的过程中来,然而现实生活中,很难想象在病人群体中会出现如此多样的人群。徐峥导演的《逆行人生》也是如此,电影中高志垒被高档商场保安拦下的一幕对应的是现实中北京SKP商场不让外卖员进入的新闻。高志垒将手中的鲜花在路边拍碎的桥段,同样来自于外卖员不堪压力的事件。并且,构成整部影片叙事动力的“算法”,同样来自《人物》杂志的报道《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逆行人生》诚然有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不过这种观察恐怕也是片面的,这导致了影片在叙事上的自我冲突。这种冲突与割裂在影片中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当高志垒被公司裁员后,他回到家和妻子商量着家里的开销应该如何维持的问题。高志垒坚持让女儿去读学费高昂的国际学校,但当自己的外卖事业刚刚起步遭遇不顺时,他冲所有人发起了火,对于女儿,他竟也大吼大叫:“上什么国际学校?”这种割裂感还体现在高志垒生病住院的父亲的态度上,当前者丢了工作时,他展现出了愤怒的一面,当儿子为了他的住院费做起外卖员时,他也是责备的态度。然而到了影片的后半段,为了推进剧情,不理解儿子的父亲却突然支持儿子送外卖的决定。像这样的剧情设置还有很多,比如高志垒投了1000多份简历无人问津,妻子因为过去打过架子鼓,随便却能找到月薪7000元的工作,这样的设置都是为了故事的推进,却缺少了真实感。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叙事方式让人感觉导演试图掩盖某些细节处理的单薄。例如,影片前半段对于高志垒如何陷入困境的描述显得过于草率,而他最后的逆转又显得过于戏剧化,缺乏一种真实的连贯性。这种结构上的不平衡,使观众很难完全投入,反而容易在情节断裂处感到出戏。

徐峥擅长描写“小人物”,这一点在《逆行人生》中依旧得到了体现。高志垒作为一名普通的都市白领,他的困境、挣扎以及痛苦具有普遍意义。然而,这个角色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被窄化了,他的个人性格与内心动机并未得到充分挖掘,导致他的逆行显得有些模式化。

与此同时,电影中的其他配角虽然各具特点,却也存在过于服务主线的倾向。例如,高志垒的妻子在片中既是家人的支柱,又是丈夫的批评者,但她的行为动机被简化为“家庭责任”这一标签,缺乏鲜活的个人意志。虽然《逆行人生》传递了关于希望与奋斗的积极信息,但影片忽视了逆行背后的代价与现实复杂性。高志垒的逆行之路并没有真正触及体制性障碍或社会经济背景的限制,而是简单地将问题归结为“个人意志力”的不足。

这种叙事逻辑容易让人误解:如果一个人无法摆脱困境,那一定是他自己不够努力。这种“努力即成功”的观念在电影中被反复强化,但却难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深层次问题。对于观众来说,这种单一的价值观输出可能会引发一部分人的共鸣,但对那些真正处于困境中的人,却很难提供实质性的启发。

作为导演,徐峥近年来展现了从商业喜剧到现实题材的风格转型。从他导演的“人在囧途”系列到主演的《我不是药神》,再到《逆行人生》,他在故事中注入了更多的社会关怀与人性探索。然而,《逆行人生》显然在表达深度上有所不足。与《我不是药神》相比,《逆行人生》的现实关怀显得过于模糊,它并未对当下社会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刻反思,而是试图用普适性的情感表达来取悦更广泛的观众。这种“安全”的创作方式虽然能够赢得市场,但也让电影在艺术性与思辨性上失去了一定的高度。

《逆行人生》是一部充满矛盾的电影,它既有令人动容的情感刻画,也有令人遗憾的深度缺失。作为一部励志片,它确实传递了关于希望与奋斗的正能量;但作为一部现实题材作品,它对困境的描写缺乏足够的锋芒与力度。在全世界范围内,从英国影片《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到日本电影《最后的里程》,都讲述了基层工作者的艰辛和不易,《逆行人生》与这些影片相比,显然缺乏深度,呈现的也只是视野范围内的现实。

《逆行人生》的优点在于对普通人生活状态的细腻观察和情感表达,片中不少纪录片式的拍摄镜头,而缺点则在于对复杂现实的简化处理。这让《逆行人生》既是一面照见人生困顿的镜子,也是一幅理想化的“逆行”蓝图。

对于观众来说,这部电影可能会激发你对人生方向的思考,但也可能让你在感动之余,质疑它的简单化处理。也许正是这种矛盾,让《逆行人生》成为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无论你认同还是质疑,它都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当下的焦虑与希望。

猜你喜欢

高志徐峥现实
本期名家—高志祥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高志刚
徐峥 从“猪八戒”到“药神”
Shallow-water sloshing motions in rectangular tank in general motions based on Boussinesq-type equations *
徐峥:理财不““囧”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The dynamics of the floodwater and the damaged ship in waves*
那些年,追逐爱情的女汉子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