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育孙悟空的石卵究竟是何物

2025-01-20马志飞

百科知识 2025年1期
关键词:石猴飞碟孙悟空

前段时间,网络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球,小说《西游记》讲述的故事又成了热门话题,与之相关的各景区也吸引了大量游客。作为一部广为人知的古典文学名著,小说《西游记》承载着无数人的童年记忆,书中描绘的许多神秘的地方,如花果山、流沙河、蛇盘山、无底洞、火焰山、女儿国等,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想象空间,也激发了人们的探索热情。本系列文章将带您走进《西游记》中的地理世界,揭示那些神秘之地背后的真实面貌与历史文化。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跨越时空的探秘之旅,追寻那些隐藏在神话与现实之间的传奇故事。

在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作者将孙悟空的身世描述得非常离奇。书中开篇写到,在东胜神洲的傲来国,近海中有一座花果山,山顶有一块仙石,自开天辟地以来,吸收了天地精华和日月灵气,里面孕育了一个仙胞。忽有一日,石头崩裂,产出一个像圆球一样大小的石卵,后来化作一个石猴,这就是美猴王孙悟空。

孕育孙悟空的这颗石卵究竟是什么东西?作者吴承恩为什么要将孙悟空设定为一个天生地养、无父无母的石猴呢?

蹊跷的仙石

对于《西游记》中石卵的来历,人们有着多种猜测和解释。有人认为,它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遗留下来的五色石之一。在中国神话传说中,这些五色石具有神奇的力量,女娲用五色石补天,拯救了苍生。另有人认为,这块仙石可能是一颗摩尼珠(又称如意宝珠)。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西游记》中就说他是“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着”。

当然,这些解释都只是根据神话传说和小说内容的推测,并没有确凿的科学依据,孙悟空的诞生只不过是基于离奇的想象和艺术夸张。吴承恩在小说《西游记》中设计了“石头中蹦出只猴子来”这一故事情节,可能源于我国古人对灵石的崇拜文化。

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普遍认为某些石头具有灵性,能够孕育生命,特别是当一些具有超凡能力和崇高地位的英雄诞生时,往往与石头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从而增强了这些英雄在人们心中的权威性和神圣性。这在古代文献中能够找到渊源。西汉时期的皇族淮南王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主持撰写了一部论文集《淮南子》,其中的《修务训》中记载:“禹生于石。”自古以来,我国民间还流传着“石破北方而启生”的故事。传说大禹治水时,为打通轘辕山,他化身为一只大熊开山,但又怕妻子涂山氏看见,便嘱咐妻子:“如果你想给我送饭,听到鼓声再来。”不料,大禹开山时不小心踏动的石块误落在鼓上。涂山氏听到鼓声,前来送饭。她见丈夫这副样子感到十分羞惭,便急忙离开,在嵩高山脚下化作一块大石。涂山氏此刻已经怀孕,就要临盆。大禹赶来说:“把儿子还我!”大石朝北的一面应声破裂,于是,禹的儿子启诞生了。

很显然,石头中绝不可能生出人来,也不可能蹦出猴子;但是,在天然条件下,石头历经亿万年的风化和侵蚀,的确能够形成圆圆的石卵,或许就是这种自然奇观启发了吴承恩的创作灵感。

有趣的是,有人根据小说《西游记》中所描述的花果山的周边环境、孙悟空在八卦炉中没有被熔化等描述,推断出孕育石猴的石卵是红色砂砾岩,甚至还有人根据花果山诞生于盘古开天辟地之时,推断出这颗石卵大约形成于距今1800万年的第三纪中新世晚期。然而,吴承恩毕竟不是一位地质学家,不可能掌握岩性分类、矿物熔点、地质年代表等精确的现代地质学知识,他在创作时更多地是出于艺术构思和情节需要,极有可能只是在对大自然的日常观察中受到了启发,而非科学实证。

可能是颗石蛋

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也是一处虚构之地,不过,在我国江苏省连云港市,还真有一座花果山,山上古树参天,怪石嶙峋,流水潺潺,花果飘香。为了将这里与《西游记》的故事联系起来,人们给山上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起了有趣的名字,如水帘洞、唐僧崖、八戒石等。其中,有一块高约7米的巨石,上面刻着“娲遗石”三个字,传说石头有一半在孙悟空出世时被崩到了山下,而今只留有上面的半边石卵。

类似的景观在国内还有很多。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有一座嵖岈山,也是以西游文化闻名。山上有很多象形石,有的像乌龟,有的像鳄鱼,有的像蟒蛇,还有的像海豚,俨然一个动物王国。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块犹如石猴的巨石,远远望去,圆圆的猴头以及头部的两个眼窝都清晰可见,惟妙惟肖,令人叫绝。当地人认为这就是《西游记》中猴王出世的原型,称之为“天下第一石猴”。

“天下第一石猴”

无论是连云港花果山,还是遂平县嵖岈山,都是花岗岩山体。花岗岩是地下岩浆在向上侵入时,没有喷出地表而在地壳深处冷凝形成的岩石。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当上层覆盖的岩石被剥蚀之后,花岗岩逐渐暴露出来。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裂隙,流水、空气以及各种微生物沿着裂隙侵入其中,使它遭受风化,其中岩石的棱边接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角部接受三个方向的风化。由于裂隙交汇处岩块的表面积较大,风化作用的强度和深度相对也大,最终使岩块内部未受风化的部分逐渐变成球形。这种岩石呈圆球状,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的现象被称为“球状风化”。在花岗岩球状风化强烈的地区,大大小小的圆石散落于山间,如同一颗颗石蛋,小的仅为几千克,大的则数以吨计,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形,被地质学家形象地称为“石蛋地形”。小说《西游记》中所描写的“见风化一石猴”,似乎恰恰体现了岩石风化的地质过程。或许,正是吴承恩见到了这种奇特的石蛋,然后加以想象,才创作了孙悟空的离奇身世。

实际上,地球上的花岗岩、辉绿岩以及某些砂岩都可能出现球状风化,但以花岗岩最为突出。安徽黄山和天柱山、陕西华山、江西三清山、北京凤凰岭、天津盘山、山东青岛崂山、新疆可可托海神钟山、福建厦门鼓浪屿以及浙江沿海桃花岛等许多著名的山峰和海岛都是以花岗岩为主要岩石。20世纪80年代,央视版电视剧《西游记》拍摄第一集《猴王初问世》时,摄制组专门前往秦皇岛北戴河海滨取景,因为那里就有很多花岗岩石蛋,更符合原著里的描述。

新疆五彩城

更像是颗结核

关于孙悟空的诞生地,小说《西游记》中描述道:“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如果仅从“丹崖”二字分析,人们很可能判断这是一片丹霞地貌。然而,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砂砾岩形成,如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以及四川青城山等,颜色鲜艳是其突出特点,形成的奇岩怪石通常为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相比之下,球形岩石并不常见。

不过,在普通的砂岩中也会有石蛋出现,而且它们比球状风化的花岗岩更圆、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2010年3月25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报道,有位记者在新疆五彩城发现大量神秘的石蛋,这些石蛋位于沙漠与戈壁交界地带一处低矮的斜坡上,大个儿的直径近1米,小个儿的仅有乒乓球大,数量足足有几千块之多,其中不少已经裂成了几瓣。更让人疑惑的是,这些石蛋像鸡蛋一样分成蛋壳、蛋清和蛋黄三部分,外壳呈灰色,内部呈浅红色,中心部分呈深红色。有人说它们是原始的石器,也有人说它们可能是天上降落的陨石,地质学家鉴定后认为,这些石头只不过是砂岩中形成的一种结核而已。

所谓结核,是指在沉积岩中形成的矿物质团块。在沉积过程中,海水中的某些矿物质围绕着贝壳、鱼齿、珊瑚碎片等物质为核心层层凝聚,最终形成了球状、卵状及各种不规则状的石头。后来,海水中的沉积物不断下沉、压实,形成泥岩、砂岩等沉积岩,其中就包裹了那些大大小小的结核。在现实生活中,沉积岩中的结核常常被误认为是某种生物的化石(如恐龙蛋等),人们怀疑它们能够孕育生命。从这一点看,似乎与孕育石猴的仙石十分相似,与《西游记》中描述的“内育仙胞,一日崩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更吻合。

恐龙蛋化石

沉积岩中的结核通常具有较为致密的结构,呈球形或椭球形等较为圆滑的形态,有助于减少风化作用对其表面的直接冲击和破坏,使得它们往往比围岩的抗风化能力更强。在我国西南部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县,有一片长约20多米、高6米的山崖,崖壁凸凹不平,上面嵌着大大小小的球形或椭球形石头。奇怪的是,这些石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掉落几块,仿佛慢慢发育成熟的“蛋”从山崖上生出来一样。这些掉落下来的“蛋”有大有小,大个儿的直径约30~50厘米,可以达到几百斤重,小个儿的只抵得上一只拳头,而且质地坚硬,外形酷似恐龙蛋,表面还有类似树木年轮的圆形花纹。所以,当地的老百姓给这片会“下蛋”的山崖取名叫“产蛋崖”,认为这些球形石蛋是吉祥的象征,几乎家家户户都收藏有捡回的石蛋。据调查,此地的地层属于三叠纪,山崖的崖壁由泥岩组成,石蛋则形成于更早的寒武纪,由石灰岩组成,二者的岩性明显不同,属于一种“包裹”关系。因此,“产蛋崖”上的石蛋都是典型的结核。

结核也有新花样

结核作为沉积岩中一种常见的构造现象,形态各异,形成过程十分复杂,需要适当的地理环境、物理和化学条件。根据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硅质、钙质、磷质、锰质及铁质结核等,它们在岩石中可能呈层状、顺层的串珠状或零星分布。在煤系地层中,常含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硅质结核;在黄土层中则常见由钙质成分经过长期淋溶和淀积作用形成的钙质结核,俗称黄土砂姜或黄土砂礓,因形似生姜或泥偶故又称黄土小僧。

结核的体积有时候大得惊人。在新西兰南岛东海岸有个叫摩拉基的地方,每当退潮时,会有50多个奇怪的大圆石出现在海滩上。地质学家发现,大部分摩拉基大圆石的直径为2米左右,还有小部分的直径不足1米,它们都是泥岩,其矿物成分主要是细砂和黏土,由方解石(成分为碳酸钙)胶结而成,但圆石不同部位的胶结程度略有差异—外侧边缘部分胶结较为密实,越往中心,胶结越松散,甚至还有个别圆石是中空的。据此,地质学家认为摩拉基大圆石也是一种结核。根据估算,直径2米左右的摩拉基圆石至少需要400万~550万年的时间才能够形成,而且,当时在海底大约要覆盖10~50米厚的海泥,才足以为结核形成提供充分的矿物质。在结核形成以后,如若长时间暴露于水面之上,则会发生脱水收缩,导致圆石表面产生网状裂隙。这些裂隙后来又被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英等其他矿物所填充,会形成龟甲一样的花纹,俗称龟背石。

还有一种十分特殊的结核呈扁圆形或草帽状,中间鼓起,边缘逐渐变薄,外形酷似飞碟,因而被称为“飞碟石”。1999年的一天,湖北省巴东县村民为修筑公路炸山时,在炸开的山坡上发现了许多整齐排列的飞碟石。这些石头沿着水平方向分布,一个挨着一个,彼此之间相距约半米,每块石头重约20千克,其数量之多,令人匪夷所思。无独有偶,2004年,广西南宁市仙葫经济开发区的修路工人也挖出了十几块飞碟石,每块石头的直径都在1米左右,不仅外形与飞碟十分相似,而且表层还有一圈一圈的凸起,它们层层叠加,宛若由技术精湛的艺术家雕琢而成。经专家鉴定,这些飞碟石被认为是在地层沉积的时候形成的普通结核,与飞碟及古代文物皆无关。这种石头造型奇特,可作为观赏石供人收藏。

外形像飞碟的结核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小山沟村有一座上古飞碟石博物馆,馆中珍藏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蛋,它们有些圆圆的,形似恐龙蛋化石,有些扁扁的,像凸透镜,有些像草帽或者打击乐器铙钹,还有些则是一面平坦另一面鼓起如棋子,形状各异,妙趣横生。关于这些石蛋的成因,当地流传的一种有趣的说法是,几亿年前,外星不明飞行物在坠落地球时发生激烈爆炸,形成的碎片被埋藏于岩石中,从而保存至今,“上古飞碟石”之名也由此而来。不过,地质学家给出的科学解释排除了外星不明飞行物的说法,认定这些石头不过是在岩石沉积过程中形成的结核罢了。

块头巨大的结核

神奇的石蛋带领我们穿梭于神话与现实之间,从花果山的神话传说到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再到沉积岩中的结核,每一颗石蛋都镌刻着地球沧桑变迁的印记。石蛋背后的真相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自然的法则与规律,也领悟到自然奇观与人类文化之间的微妙联系。

【责任编辑】赵菲

猜你喜欢

石猴飞碟孙悟空
秒变孙悟空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打补丁的飞碟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猴王出世》缩写
三位一体话猴王
惟妙惟肖的方城石猴
神秘的飞碟
飞碟遇难记
民间艺术的奇葩:漫谈方城石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