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之中“蛇”出没(上)

2025-01-20杨世诚

百科知识 2025年1期
关键词:蛇皮眼镜蛇植物

说到蛇,我们的脑海里会情不自禁地闪现出毒蛇的身影,蛇毒的威力令人胆寒。有趣的是,有些植物也与蛇产生了某种关联:为了生存,一些植物逐渐进化出与蛇相似的外表,从而减少被伤害的可能;还有些植物体内含有对抗蛇毒的物质,可有效治疗毒蛇咬伤……凡此种种,使得这些植物被冠以“蛇”之名。

蛇年说蛇,我们一起来认识植物界的那些“蛇”吧。

蛇床

相传,古时,住在某个小村庄里的人们患上一种怪病。病患全身长出一粒粒大小不一的疙瘩,且奇痒难忍,当地名医均束手无策。经术士指点,村中几名年轻人在农历五月初五前往东海中一座遍是毒蛇的小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背回了两篓“神草”。用这种草的种籽煮水洗擦身体,不过三五次,患病村民的皮肤问题大为好转。因为此草是在蛇身下发现的,如同蛇的床一般,故被称为“蛇床”,其果实则被称为“蛇床子”。

该传说是否属实已不可考,不过,长有蛇床的地方的确是蛇类喜欢出没的地方,因为二者都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就将蛇床称为蛇粟、蛇米等。《本草纲目》中也有这样的记载:“蛇虺喜卧于下食其子,故有蛇床、蛇粟诸名。”

蛇床长什么样呢?

蛇床为伞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0~60厘米。根圆锥状,细长。茎直立或有分枝,中空,表面具深条棱。下部叶具短柄,上部叶柄鞘状,叶片卵形至三角状卵形,2~3回三出式羽状全裂,羽片轮廓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常略呈尾状,末回裂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具小尖头,边缘及脉上粗糙。复伞形花序。每个小伞形花序具花15~20朵,花瓣白色,先端具内折小舌片,有香味。分生果长圆状,横剖面近五角形,主棱5,均扩大成翅。花期在4—7月,果期在6—10月。

蛇床适应性较强,对气候和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喜温暖、湿润环境,但不畏严寒与干旱,多生于山地路旁草丛及河边湿地,主产于欧洲和亚洲,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蛇床子是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有小毒,其味辛、苦,可入药,具有温肾壮阳、祛风燥湿及杀虫止痒的功效。现代医学证明,蛇床子具有抗心率失常、杀菌、局部麻醉等多种药理作用。研究证实,复方蛇床子水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杀菌效果明显。不仅如此,蛇床子还可以用于制作杀虫的兽药和农药。

尽管蛇床的名字听起来凶猛,很有攻击性,但这种植物的外形很美丽,花和叶皆具观赏价值,常被作为园林绿化植物。除此之外,因为具有特殊香气,蛇床曾被古人作为沐浴时的香体剂。清代学者屈大均曾在诗中写道:“多捣蛇床作香沐,丹郎更与菟丝宜。”

中药材蛇床子

蛇箭草

蛇箭草是列当科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野菰的俗称。其外形很有辨识度,株高15~40厘米;根稍肉质;茎黄褐色或紫红色;叶为肉红色,呈卵状披针形;花常单生于茎端,花梗粗壮,长10~30厘米,常具美丽的紫红色条纹,花萼紫红色、黄色或黄白色,常一侧裂开至近基部,花冠常与花萼同色,或有时下部为白色,上部带紫色;蒴果圆锥状或长卵球形,种子多数,细小、椭圆形、黄色,种皮网状。花期在4—8月,果期在8—10月。

蛇箭草的花朵生于植株顶端,呈直筒喇叭状,外层有紫红色的条纹。由于它的花朵较大,经常把纤细的肉质茎压弯,远看如同晃动的蛇头。

蛇箭草不仅外形似蛇,还是一味能够治疗毒蛇咬伤的药材,被誉为“蛇伤克星”。作为中药材的蛇箭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治疗咽喉肿痛、咳嗽、小儿高热、疔疮等病症。

和其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自身生存不同,蛇箭草是典型的寄生植物,一般寄生在芒属和甘蔗属等禾本科植物的根上,民间常把它们称为“蔗寄生”或“广寄生”。也正是由于寄生的属性,蛇箭草自身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因而其体内不含叶绿体。

蛇箭草主要依靠不定根寄生于禾本科植物的根部。其不定根与寄主植物的根的结构一致,以便于营养物质的输送。另外,蛇箭草的根与茎皮层以及茎的髓部、萼片和花瓣中的薄壁组织细胞中具有大量的淀粉储藏颗粒。发达的储藏器官也体现了蛇箭草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

研究显示,蛇箭草的地上部分仅见花序,地下部分主要由走根及吸器构成营养器官。其吸器表面可长出新的次生走根,并在寄主植物的根部产生新的吸器。当新的吸器成功入侵寄主植物的维管束后,营养物质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寄主植物体内传输到蛇箭草体内。

作为单寄主寄生植物,蛇箭草终生不更换寄主,其种类和形态与寄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我国,蛇箭草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此外,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日本等国家也有分布。

蛇箭草

蛇瓜

蛇瓜是葫芦科栝楼属一年生攀缘藤本植物,别名蛇豆、豆角黄瓜、蛇丝瓜等,因外形酷似蛇而得名。

作为一种常见栽培的观果植物,蛇瓜茎蔓纤细,长可达4~8米,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短柔毛及疏被长柔毛状长硬毛。叶片膜质,掌状,有3~7裂;卷须2至3叉,有短柔毛。花单性,同株雌雄异花,雄花组成总状花序,常有1单生雌花并生,花冠白色,5裂或6裂,流苏与花冠裂片等长,雌花花托肥大。果实长圆柱形或扭曲如蛇,长1至2米,直径3至4厘米,两端渐尖细。种子藏于鲜红色的果瓤内,长圆形,灰褐色,种脐端变狭,另端圆形或略截形,边缘具浅波状圆齿,两面均具皱纹。花果期在夏末及秋季。

蛇瓜果形奇特,观赏性极强。其果实自瓜柄开始有数条线纹,瓜体有的垂直,有的弓身,有的卷尾,酷似—条条长蛇在棚架下伺机而动。未成熟时,蛇瓜的表皮为绿色,有白色条纹,形似一条白花蛇;成熟后,蛇瓜的表皮转变为橙黄色或橙红色,如同一条红花蛇。蛇瓜不仅形态似蛇,而且浑身上下有类似蛇一样的腥味。

蛇瓜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性凉,入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化痰、利尿降压、润肺滑肠和杀虫的功效。其嫩果实、花朵及嫩叶、嫩茎均可食用。

蛇瓜喜欢温暖、湿热的环境,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和澳大利亚,在西非、美洲热带和加勒比海等地也有栽培,我国南北地区均有栽培。

蛇瓜

眼镜蛇瓶子草

眼镜蛇令人闻之色变,世界上有一种植物,因外形酷似眼镜蛇而被称作眼镜蛇瓶子草。

1841年,在一次对美国西部偏远地区的考察中,植物学家J·D·布拉肯里奇于加利福尼亚州沙斯塔山发现了眼镜蛇瓶子草。其种加词“californica”就来源于发现地加利福尼亚州。1853年,约翰·托里描述了眼镜蛇草属植物的特征,并以宾夕法尼亚州伯明翰植物学家、医生及政治家威廉·达林顿的名字命名了该属。

作为一种食肉植物,眼镜蛇瓶子草靠分泌出的蜜汁吸引、捕食昆虫维生。这种和眼镜蛇极为相似的植物长什么样呢?

眼镜蛇瓶子草为丛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为棕色,长10~25厘米。根状茎长20~80厘米,常沿地表匍匐分支生长,且可发育为独立的植株。眼镜蛇瓶子草的叶片极为特别,具两型。其种苗叶片在2至3年内均为简单的筒状,末端渐尖,长1~3厘米,呈红绿色至红色。之后,其叶片转变为成熟状态,并具有了捕虫功能。此时,叶片长20~80厘米,中空,中下部为筒状,上部向前膨大为球状;叶前隆处底部有一开口,边缘内弯,链接着一个二叉的鱼尾状附属物,附属物背侧及瓶口周围存在蜜腺;叶片外表黄绿色,有红色网纹,球状部及筒状部上端表面具大量不规则的半透明白色斑纹;叶球状部分内表面光滑无毛,具蜡质,管状部分下三分之一内表面具下向毛。

眼镜蛇瓶子草耐冷怕热,却喜欢生长在有光照的地方,只是环境温度不能太高。它们会在4—6月开花,且只开一朵花。其花序基生,萼片黄绿色,披针形;花瓣呈暗红色至紫色,披针形至长圆形,无毛,具横向脉;花茎长25~90厘米,通常比成熟的叶片高10~25厘米。

眼镜蛇瓶子草成熟叶片内的中下部含有消化液;“瓶”口处附属物的背侧及“瓶”口周围生有蜜腺,能够分泌蜜汁,且越靠近“蛇头”,蜜汁越丰富。蚂蚁、蚊子、苍蝇和蜂类等小型昆虫被蜜汁引诱过来,在试图跨过“瓶”口爬入“瓶”内时,一不小心就会滑落“瓶”中,掉进其中的消化液里,最终被慢慢消化、吸收。

眼镜蛇草属为单种属植物,全属仅有眼镜蛇瓶子草一种植物。其原产地是美国俄勒冈州及加利福尼亚州以北的沼泽及冷水浸润地。

南蛇藤

从形态看,卫矛科南蛇藤属落叶藤状灌木南蛇藤无疑是名副其实的“蛇”。它以周边植物或山体岩石为攀缘对象,那光滑无毛、布满皮孔的白色圆柱形枝条,长度可达12米,宛若一条逶迤向前行进的白蛇在林间、岩石上爬行。“蛇”身上则密布近圆形、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的钝锯齿缘叶片。

除了南蛇藤这个威风十足的大名外,它还有许多霸气的名字,如过山枫、过山龙、大南蛇、老龙皮、穿山龙等。

目前,全世界约有南蛇藤属植物30种,它们广泛分布于亚洲,我国有南蛇藤属植物24种和2变种,尤以长江以南地区较为多见,常生长在海拔450~2200米的山坡灌丛。

南蛇藤的小枝多为灰棕色或棕褐色,光滑无毛,具稀而不明显的皮孔。叶片多为宽倒卵形、近圆形或椭圆形,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具锯齿,两面无毛或下面沿脉疏被柔毛。聚伞花序腋生,间有顶生;花瓣倒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花盘浅杯状,裂片浅;雌花花冠较雄花窄小;子房近球形。蒴果近球形;种子椭圆状稍扁,赤褐色。花期在5—6月,果期在7—10月。

南蛇藤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作为民间常用植物药,南蛇藤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止痛、活血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扭伤、蛇虫咬伤、筋骨疼痛等。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从南蛇藤中提取的多种活性成分确实具有抗肿瘤、抗风湿性关节炎、消炎镇痛和抗氧化等功效,尤其在抗肿瘤和消炎方面效果显著。不仅如此,南蛇藤根皮中所含的β-谷甾醇、生物碱和蛋白质等化学成分还具有杀虫的功效,可使害虫产生胃毒作用、拒食和忌避作用,抑制害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除了药用价值,南蛇藤在我国也常常被用作园林绿化。南蛇藤植株姿态优美,藤茎壮观。秋天,其叶片变为黄色或红色,鲜艳醒目;蒴果成熟后,黄色的外皮竞相开裂,露出的鲜红色肉质假种皮宛如颗颗红宝石。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名人名树园里种植着一株南蛇藤,经过数十年的生长,这株植物已经成长为一株高大粗壮的巨藤。其藤茎攀缘缠绕在数株鸡蛋花树上,成为植物园里的地标性景观。

南蛇藤还是优良的节水耐旱型植物,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可作为生态修复树种。南蛇藤也是著名的纤维植物,由其树皮制成的优质纤维拉力强,可作为纺织和制造高级纸张的原料。其种子含油率达45%~52%,是潜在的燃料油植物之一。

蛇皮果

在东南亚及印度等地,出产这样一种水果,其外形奇特,下圆上尖,红褐色的外皮表面有着如同蛇鳞般的纹理,因此得名蛇皮果,有时也被称为蛇鳞果。

蛇皮果属于棕榈科蛇皮果属植物,其植株相对较小,与原产于东南亚的草本植物油棕榈类似。蛇皮果雌雄异株,植株丛生,短茎或无茎,有刺。叶自根部丛生,高3~4米,叶羽状全裂,羽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呈“S”形或镰刀形。花序生于叶间,雌雄花序异型。雄花序具有分枝,着生几个柔荑状圆柱形的分枝花序,总花序梗及分枝被包于宿存的佛焰苞内,雄花成对着生于小佛焰苞(苞片)的腋部,通常伴随着有毛的小苞片。雌花序的分枝比雄花序少,但较大;雌花成对着生或单生,比雄花大。果实丛生于根部叶腋处,呈球形、陀螺形或卵球形,顶端具残留柱头,外果皮薄,有以覆瓦状反折的鳞片,鳞片顶尖光滑或呈刺状尖,中果皮薄,内果皮不明显。种子长圆形、球形或钝三棱形,肉质种皮厚。

蛇皮果

蛇皮果的主产区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两地的蛇皮果有所不同。印度尼西亚的蛇皮果上尖下圆,个头儿和鸡蛋相当,果皮呈现出黑褐色的蛇皮纹路,刚采摘时其表皮会有小刺,在成熟过程中小刺会慢慢脱落。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和爪哇岛出产的蛇皮果最好,剥开那薄薄的表皮后,里面是三到四瓣酷似山竹果肉的白色果肉,吃时则有苹果、菠萝和椰肉混合的爽脆口感,肉质细腻,滋味酸甜。泰国的蛇皮果个头儿更小,果皮为红褐色,同样有蛇鳞纹路,其外表的倒刺更多,虽然小刺也会随着时间逐渐脱落,但其外表不像印度尼西亚的蛇皮果那样光滑,有点像红毛丹。泰国的蛇皮果剥开后,果肉颜色接近深棕色,并且果实越成熟,果肉的颜色越深,酸度更高,口感清爽。

印度尼西亚人热爱这种外表丑陋、气味酸臭的水果。当地女性认为蛇皮果有护肤养颜的功效,常常把它们当作“美容之果”。蛇皮果中的钾和果胶含量也很丰富,且富含磷脂,对大脑有益,又有“记忆之果”的美誉,尤其适合长时间用脑的人群食用。常吃蛇皮果还能降血压,预防癌症,促进新陈代谢。

蛇皮果喜热带湿润气候,可栽植于庭院观赏或作绿篱。

【责任编辑】赵菲

猜你喜欢

蛇皮眼镜蛇植物
蛇为什么会蜕皮
外表酷似蛇皮的水果
眼镜蛇看电视
疯狂编辑部之眼镜蛇
AH-1 “眼镜蛇”直升机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澳大利亚:翻修屋顶惊现20张蛇皮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