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度“钝感”,人生的福音

2025-01-19马志国

心理与健康 2025年1期
关键词:感力淡化人际

敏感,钝感,你爱谁?

现在我们做一个选择题:一个敏感,一个钝感,你爱哪一个?

敏感可能是我们的共同选择,而钝感是不受欢迎的。这就是我们的惯性思维:敏感让我们想到的是敏捷、敏锐,等等;钝感让我们想到的是迟钝、愚钝,等等。但是,我们这里却要为钝感,为钝感的能力,说几句肯定的话。

钝感还算一种能力?钝感的能力还值得肯定?正是这样。

一次评优活动中,同样表现不错的小A和小B都落选了。小A生性敏感,对这样的事更是反应强烈:先是想自己,哪件事做得不好,哪句话说得不好;然后想别人,哪个领导对我不满意,哪个同事对我有意见。想来想去,越想越严重,越想越郁闷,越想越痛苦,结果是大病一场。小B似乎天生缺少那根敏感的神经,对这样的事反应很钝,根本没往心里去,工作照样干,日子照样过,心情照样好。

你看,钝感是不是一种能力,是不是值得肯定的能力?钝感力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的能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钝感力与敏感力,词性相同,词义相对,两者互为反义词,但都是人的反应速度和强度的一个指标。人只有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相协调,才能更好地与外界保持平衡,才能更好地维护身心平衡。

一个人的钝感力越高,敏感力就越低,反应也就越迟钝。这里的反应迟钝,不单是反应快慢的问题,还有个反应强弱的问题。就是说,钝感力让我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那么快,不那么强。从而让我们与外界保持较好的平衡,让身心有较好的平衡。

我们需要敏感力,也需要钝感力。

人生何处需要钝感力?

有人觉得,应该给钝感贴上“大智若愚”“难得糊涂”等漂亮的标签。其实,钝感就钝感,反应迟钝就反应迟钝,也不是坏事。钝感力可以作为一种人格特征,也可以作为一种处世态度。适当的时候,钝感一些,反应迟钝一些,也是人生福分。

有位女士说话有点拿腔拿调,朋友提醒了一句,她听后就有了种种敏感的猜想:朋友讨厌我?朋友对我不满?朋友和我的关系出现了问题?结果是,影响了友情,影响了工作。一个人如果缺乏钝感力,就会给彼此给生活平添苦恼。反之,郭靖、阿甘、许三多,毫无疑问,他们都算得上是成功者,都是很可爱的人。如果说他们身上有什么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他们都具有较好的钝感力。

就是这样,人生需要钝感力。

养生保健需要钝感力。因为钝感,没病的时候身体容易抵御侵扰,有病了也容易身受心不受,而更好地康复。一位非常敏感的老太太得了病,总觉得身体哪都是病了,总嘀咕,要完了,要完了。结果,原本不太重的病反而越来越厉害,卧床不起了。相反,另一位老太太虽然做了癌症切除手术,却不大往心里去,照样拄着拐杖到处去转,照样乐呵呵。一年多下来,病情反而有所好转。

营造人缘需要钝感力。因为钝感,哪一天朋友开玩笑,说了一句有点刺激人的话,你没有听出来,或者入耳没入心。于是,朋友照样交往,人缘照样好。

和谐家庭需要钝感力。因为钝感,有一天对方做的饭菜不大对口,你没有吃出来,或者嘴上吃出来心里没在意。于是,饭菜照样香甜,夫妻照样亲。

成就事业需要钝感力。因为钝感,挫折、失败、压制和打击,你都没感觉出来,或者感觉出来了心不为所动。于是,事情照样做,人生照样活。

当我们失意的时候,更需要钝感力。不用说泥泞坎坷,就说不慎摔倒这样的小事,钝感力差的人就会感到灰头土脸,越想越痛苦;钝感力好的人就会呵呵一笑,甚至连笑都不笑,爬起来照样走,没事一样。

进一步说,人生得意的时候,其实依然需要钝感力。比如,名来了,利来了,权来了,好事来了,如果我们有了足够的钝感力,就会反应适度,再大的好事来了也不至于发疯发狂。这岂不是我们的福音?

怎样提升你的钝感力?

人的钝感力不是天生的,要想提升钝感力,不能靠上天的恩赐,唯有在生活中自我锻炼自我培养。如此说来,该怎样锻炼提升自己的钝感力呢?

● 淡化自我意识

人都有自我意识,但自我意识不能太强了。在生活中,不能太执着自我,不能把自己看太重了,看太大了,而应学着把自己看轻点,看小点,乃至忘我,甚至无我。如此淡化自我,对个人生活中的所谓成败荣辱,不思钝感而自然钝感,哪还至于为点成与败、荣与辱,就得意忘形或一蹶不振?更不至于为谁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而久久不能释怀了。

● 降低人际期待

在人际交往中,别人怎样对待自己,我们心中总会有某种期待,期待别人对自己笑,对自己好,对自己善,给自己支持,给自己赞美,给自己尊重。如此等等,就是心理学上说的人际期待。钝感力强弱与人际期待高低成反比。人际期待降低了,别人怎样对自己,心里也就不想那么多了。

● 调控自我情绪

钝感力好的人,遇事往往情绪反应慢而轻,少动情绪,甚至不动情绪。反过来,让自己遇事情绪反应来得慢点,来得轻点,少动情绪,不动情绪,也就有了较好的钝感力。调控情绪的实质是调控认知,对人对事有平和的认知,也就有了平和的情绪,钝感便在其中了。

● 学会善解人意

这里说的是“善”解人意,意思是说,从“善”好的角度去理解别人言行背后的心意。比如,老板比较严肃地批评了自己,理解成是老板对自己的从严要求;再如,同事说了嫉妒讽刺自己的话,理解成同事并无恶意,不过是失落感的流露。如此“善”解人意了,自然就不再敏感,而有了几分钝感力。

● 适度延迟反应

对身边的人、事、物,不求快速做出反应,而让自己的反应“慢半拍”,延迟一段时间后再做出反应。如此延迟反应,情绪的成分淡化了,理性的成分增强了,也就彰显了钝感力的美妙。

猜你喜欢

感力淡化人际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我们的人生需要钝感力
人需要有一定的钝感力
发挥钝感力
提升下垂的嘴角 淡化法令纹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迟钝的力量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
海水淡化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