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阳玉米规模化丰产栽培技术应用的系统总结

2025-01-15徐连营

农民致富之友 2025年1期
关键词:作物玉米生长

朝阳地区粮食产量在辽宁省常年位居前列,以玉米种植为主,因此确保玉米稳定增产尤为关键。而朝阳地区玉米种植分布广、生态类型复杂、品种和技术区域特征鲜明,在深入产区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朝阳地区多样条件下的玉米丰产栽培技术要点,涵盖了耕地准备、品种筛选与处理、播种策略、杂草控制、幼苗管理、病虫害防控、科学施肥、灾害防控等多个环节,旨在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等提供技术支持,加速玉米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提高玉米的单产和总产水平,为实现玉米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一、播前分类整地

密切关注天气状况、土温变动及土壤墒情状况,适时对土壤实施整理作业。可使用农用机械进行深翻、旋耕、耙平、压实等操作。针对上一年秋季留下的秸秆,建议采取打包离田、归行整理、深翻还田等方式处理,提前完成土地整理,为及时春播奠定基础。

1、春旱地块整地。针对春季干旱地区的土地整理,关键在于有效保持土壤湿度,推广采用少耕或免耕作业。可选择在秋季进行翻土与耙地并起垄压实,作为前期准备。另一种方式是在土壤返浆之前,及时进行旋耕、起垄及压实的一系列配套作业,随后保持地块待播种状态,以此应对春旱条件下的农田管理。

2、涝洼地块整理。尽早着手农田清理工作,利用春季回暖且风力增强的有利时机,促进土壤适度散墒。迅速实施排涝措施,减少土壤含水量,及时整地,做好春播前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春播作业的顺利进行。

3、墒情适宜地块整地。对于土壤湿度适中的地块进行整地操作时,针对已实施秸秆深翻还田的秋季整理的地块,在冻土融化后应及时进行耙地、起垄及镇压作业,以有效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至于春季整理的地块,则需等待土壤解冻后,采取深松、耙地、起垄并镇压的措施,同样旨在遏制土壤水分的不必要流失。

二、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近年来,辽宁省与朝阳市持续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及推广项目,每年秋季举办品种展示现场观摩会,与此同时,发布农作物优秀品种推荐名录。此过程紧密贴合当地的积温状况与生产实践,旨在推广那些成熟期适宜、抗逆性强、耐密抗倒伏、具备抗病虫特性、产量稳定且高、适应机械化操作的玉米良种。在畜牧业较为兴盛地区,建议采纳既适合粮食生产亦可用于饲料的优质玉米品种,或适合青贮的玉米种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够使播种提前约10天,干旱区域则宜选用早熟且耐旱的品种;低洼多湿地块,则需重视选择耐涝且抗病力强的品种;水源与肥料条件优越的地块,可侧重于耐密植且高产的品种。此外,推荐使用包衣种子,或采取药剂拌种的方式,对于病虫害严重的区域,依据种子的具体情况,可考虑实施二次包衣处理,以此提升出苗率与保苗成效。

三、宜温宜墒播种,合理密植

玉米的适宜播种窗口期是在土壤耕作层5cm深处的地温连续5天维持在12℃以上,利于快速出苗。本市的播种时段通常在4月的中旬至5月上旬期间,值得注意的是,凌源和喀左区域的播种启动时间相对提前,而北票、建平地区的播种则稍显滞后。鉴于各地土壤湿度的差异,适时调整播种时间以适应当地墒情至关重要。播种技术要点包括:采用单粒播种法,确保种肥分离,播种深度统一,覆土均衡且适度镇压,以此保障幼苗一次性齐整出土。鉴于玉米是一种依赖群体产量的作物,其种植密度应依据品种特性、土壤的水肥状况及栽培模式等因素科学设定,以实现丰产目标。

1、旱情严重地块。采取增墒措施,如滴灌或喷灌后进行播种,或选择在降雨前实施干埋策略,亦可采纳“坐水”播种法以保证出苗需水。

2、易出现旱情地块或墒情较差地块。采取免耕播种或垄沟播种策略,合理加深播种深度并减薄覆土层,重镇压,以有效遏制土壤水分流失。此外,可选择覆盖薄膜、实施膜下滴灌或采取浅埋滴灌等现代农业技术进行播种。

3、墒情适宜的地块。土壤湿度适宜的田块通常采取机械单粒播种技术,这一过程集成开沟、施用肥料、下种、覆土及镇压等多个步骤,旨在迅速抓住并保持土壤中的水分,确保播种作业的高效与作物生长的有利条件。

4、土壤湿度较大的地块,地面温度较低。对于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的区域,其地表温度呈现出较低的趋势。为应对这一情况,应及时清除农田中的残留秸秆,采取垄上播种策略,结合适当浅播及延后镇压的措施。针对在适宜播种期内尚未满足种植条件的地块,可选取生育周期相对较短的作物品种以适应此环境需求。

四、科学施肥

依据作物的养分需求规律、土壤的初始肥力状况及预期产量等因素,科学制定施肥量与施肥策略,确保施肥实践能够适时、适地、按产量需求进行。通常推荐使用一次性控释掺混肥料或缓释复合肥,建议用量为600至750kg/hm2。

1、分层施肥,种肥分离。实施分层施肥策略,并实行种肥分离技术。具体而言,在播种环节,种肥与底肥应分层次一次性施加,施肥总量约为750kg/hm2,肥量可根据土壤的具体肥力状况灵活调整。种肥部分主要由速效化学肥料构成,用量大约为10kg,可巧妙融合少量农药以预防地下害虫,施放位置位于种子侧边,深度7cm,确保种肥分离,以防烧根现象发生;至于基肥,推荐选用具有优异缓控释性能的玉米专用掺混肥料或是缓释复合肥料,其养分总量建议不低于45%,施用量大约600kg/hm2,施放位置则在种子侧下方15cm深处,以此来优化肥料的利用效率及作物的生长环境。

2、在适当的时候追肥、催肥。在玉米进入拔节生长期时,可协同中耕追肥。针对出苗不均一的情况,宜选取有利天气条件,对幼小及长势不佳的植株实施定向施肥,加速其生长进程。对于采用一次性施肥策略的田地,需密切关注玉米的整体长势,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追施肥料。种植时间延后、生长周期滞后或遭遇水涝的区域,应及时补给速效氮肥,也可考虑喷洒磷酸二氢钾搭配芸苔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刺激其生长发育。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地块,建议适当减少基肥施用量,并依据不同种植密度群体的水肥吸收规律,在关键生长期如拔节期、大喇叭口期与吐丝期,配合灌溉进行追肥,旨在提升肥料利用效率,朝着丰产目标迈进。

五、化学除草

1、封闭化学除草。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的时段内,在土壤保持适度湿润时,应及时采取“封闭”方式进行化学除草处理。针对土壤湿度欠佳的情况,宜选择小雨过后或人工补水至适宜湿度时进行封闭作业。在应用除草剂前,务必详尽阅读其使用说明,确保既有效清除杂草,又不会对后续作物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操作时,应遵循使土壤表层湿润的原则,确保药液易于形成药膜,从而有效地封闭地表,阻断杂草生长。

2、苗后茎叶除草。在未能实施有效的化学封闭除草或其效果不理想的田块中,苗期的茎叶除草作业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气象条件的影响,最佳的作业时机应选在玉米生长至第3至5片叶,而杂草正处于2至4片叶时。这一阶段,玉米植株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强,相比之下,杂草则较为敏感。推荐使用烟嘧磺隆、硝磺草酮等专用的苗后除草剂进行喷施。值得注意的是,当玉米植株超过5片叶后,其对除草剂的耐受能力会逐渐减弱,此时操作需更加谨慎,具体做法包括降低喷头位置、确保装有防护装置,并沿着作物行间定向喷雾,务必避免药液直接接触到作物的心叶部分,以防止药害。

3、注意事项。在实施化学除草操作时,需防止重复喷洒、遗漏喷洒及超量用药。利用植保无人机施用除草剂,要特别留意可能产生的药害效应及药物飘移问题。针对已展现出除草剂药害症状的区域,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喷洒芸苔素内酯之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施氨基酸水溶肥、磷酸二氢钾等,旨在调节作物生长态势,增强其抵抗逆境的能力。

六、苗期管理

1、及时巡田。玉米播种后应及时展开田间巡查,观测是否存在缺行或断垄状况。当田地中幼苗达到60%以上时,针对缺苗周围区域,可采取保留双株以作补栽、移栽健康幼苗及催芽补种等多种手段进行补救。若情况相反,可考虑重新种植早熟品种,或者挑选早熟类型的鲜食玉米和饲料用玉米作为替代方案。

2、破土引苗。在玉米播种后,春旱时期遇雨,土壤容易形成板结,导致出苗困难,这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破土,避免出苗参差不齐或缺苗。

3、间苗定苗。对于非单粒精密播种区域,幼苗出现后应及时进行间苗作业,旨在促进幼苗茁壮成长,直至其生长至4到5片叶时,再进行定苗。若种植区地下害虫问题突出,可适度推迟定苗时间,但延期不宜超过幼苗长出6片叶的阶段。对幼苗缺失的情况,建议在同排或邻近缺失位置选择生长态势均匀一致的双株幼苗予以保留,以此作为补偿措施。

4、苗期中耕。在苗期进行中耕管理至关重要,可通过手工锄地或采用机械化中耕来完成。首先,它能够使土壤变得疏松,从而促进根系的良好发育;其次,土壤温度因之提升,加速了有机物质的分解过程;此外,这一做法使土壤中有效养分增加,为植物提供更多营养。中耕还有助于保持土壤湿度,对抗干旱,同时通过物理方式除去杂草,减少其与作物的竞争,为幼苗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生长环境。

5、化控防倒。为应对高密度种植及大风频发的中后期生长期环境,建议于玉米展开第6至8片叶时采取化学调控措施以预防倒伏。根据所选玉米专用生长调节剂的产品使用说明,在最佳施药时间,利用推荐的药剂浓度实施叶面喷洒,抑制株高增长,增强其抵御倒伏的能力。

七、穗期、花粒期管理

玉米从拔节至抽穗这一阶段为穗期,这一时期生长发育旺盛,地上部茎杆和叶片以及地下部次生根生长迅速,这一时期雄穗和雌穗相继开始分化和行程。穗期是玉米一生中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穗期以促杆壮穗为目标,要重视中期追肥,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追施速效氮肥,追肥量根据地力,苗情确定。要做好中耕培土,培土可以促进地上部气生根发育,培土后形成的垄沟有利于田间灌溉和排水,一般培土高度7到8厘米。玉米花粒期是从抽雄到成熟,这一时期以保证授粉良好,防止早衰和倒伏,促进籽粒灌浆为目标,要防止吐丝期干旱,追求高产的地块要酌情追施花粒肥,能够起到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和延长光合时间,促进籽粒灌浆,防止后期植株脱肥早衰,提高千粒重。花粒期如遇到雌雄不协调,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八、病虫害防控

朝阳区域的玉米作物面临的主要病害包括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穗腐病以及茎基腐病等,而害虫问题则主要涉及地下害虫、玉米蚜虫、粘虫、玉米螟和棉铃虫。为了有效管理这些病虫害,关键在于深入掌握它们的发生特点、规律及时段。因此,建议农户定期巡检田间,做到病情虫情了然于胸。对于大小斑病和穗腐病等,强调早期识别与预防,采取以防为主、防控结合的策略;至于玉米螟和粘虫等害虫,则需迅速发现并治理,实施以治为主、点面兼顾的方法。此外,推荐利用生物或物理手段,如性诱剂、杀虫灯等进行生态防控,或者采用无人机等现代植保设备施用高效低毒、残留少的农药,以科技手段提升防治效果。

九、灾害应对措施

在整个玉米生长周期中,需持续关注气象预报,尤其需对可能引发灾害的特殊天气状况保持警惕,并预先制定应对策略。一旦遭遇灾害,应及时亲赴田间进行实地勘查,评估损害情况,并迅速采取补救措施以缓解灾害影响,力求将损失缩减至最小范围。

1、抗旱措施。面对高温干旱气候条件,应当依托现有的农田灌溉设施,依据玉米生长状况及其生理需求,及时采取沟渠灌溉、喷雾灌溉或滴灌等形式补充水分,以达到降低田间气温、缓解高温干旱对玉米的不利影响。同时,可考虑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增强玉米自身抵抗干旱的能力。

2、抗涝措施。针对地势低洼区域,持续阴雨天气可能导致田间积水,进而干扰玉米对养分的吸收,诱发沤根或脱肥,阻碍其正常生长进程。因此,预先疏通或挖好有效的排水渠道显得尤为重要,以确保能够迅速排干积水、降低土壤湿度,并清除附着于作物上的泥沙残留。此外,施用能快速促进植物再生长的氮素肥料或叶面喷施肥,并结合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加速植株恢复生长发育的步伐。在此期间,加强病虫害的防控工作也不容忽视。

3、倒伏应对措施。针对玉米倒伏状况,依据其发生时期的差异,可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玉米进入开花授粉阶段前遭遇倒伏且茎秆保持未断裂状态时,作物往往能依赖自身生长机制逐步复原;若倒伏情况出现在开花授粉之后,而植株仅出现倾斜并未完全伏地,建议保持当前状态,依靠植株自然恢复;遇到茎秆虽完好但整株倾覆的情形,不宜强行扶直以避免二次伤害,需关注穗部处理,通过适当调整穗位以防果实接触地面导致的发芽霉变及产量损失;对于严重倒伏或茎秆断裂无法自我修复的区域,应及时抢收以减轻损失;而已确认无收获希望的田块,可尽早收割秸秆作为青贮饲料来源,缓解经济损失。

4、雌雄不协调应对措施。玉米吐丝期遇干旱、阴雨以及极端高温等不利天气条件,导致雌雄发育不协调,影响果穗结实。此时,可在散粉有效期内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方式,提高玉米果穗结实率、增加穗粒数。

5、防霜冻促早熟。面对即将到来的寒霜时期,若玉米植株仍未完全成熟,应及时施用磷酸二氢钾之类的叶面肥料或芸薹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刺激作物加速其生长发育进程,促进籽粒更快地灌浆,并增强其抵御寒冷的能力。此外,采取站杆扒皮、割除空株等方法,可有效促进营养物质向籽粒的集中转移,从而加速作物成熟。

十、适时收获

秋季通过玉米籽粒中乳线消失与黑层的形成,判断其成熟程度,利用玉米后熟的特性,选择适当时机延迟收获,确保籽粒达到完全成熟状态,降低籽粒水分含量,提升玉米的产量及品质。收获后要及时降水,将玉米穗集中到场院后要进行通风晾晒,防止玉米发生霉变,待水分降至14%以下后,脱粒贮藏或销售。

综上所述,朝阳地区玉米种植分布广泛,生态类型多样,需要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水肥、农机以及技术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整地方式,高产宜机械作业综合抗性好的品种,在苗期、穗期以及花粒期做好田间管理,在病虫害防控方面采取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并保证玉米整个生育期肥水充足,就能够实现玉米的稳产、丰产。

(作者单位: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5.01.005

猜你喜欢

作物玉米生长
收玉米啦!
碗莲生长记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我的玉米送给你
生长
玉米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