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拜年要“投刺”

2025-01-14陆茂清

科教新报 2025年5期
关键词:富者周辉人者

送贺年片,是传统的拜年形式之一,古时称之为“投刺”。

纸没有发明时,把竹或木削成条刺状,写上自己的姓名、籍贯、身份,就成了“刺”,即名帖、名片,又称谒。纸发明后,改用纸制作,但习惯上还是叫“刺”。

与现在一样,古代社会每逢新年到时,同僚、亲戚、朋友间穿梭往来相互拜年。为了减负,老祖宗设法改革:“元旦为大年初一。每届初一,王公以及百官,均应入朝朝贺。朝贺已毕,走谒亲友,亲者登堂,疏者投刺而已。”意谓凡是亲近的,登门拜年,以示尊重;一般关系的,送去“刺”就可以了,属应付了事。

“刺”怎么个送法?

古时候尚无邮寄,着人步行或骑马投送。当官的派公差,商贾地主差仆人,文人学士遣书童,平民百姓中的户主也有将此事交与小辈的。宋代周辉《清波杂志》云:“正旦交贺,多不亲往,令人每至一门,喊数声,而留刺以表到。”

不少人为了联络感情,即使只闻其名不识其人者,过年了也要意思意思投刺拜个年。请看清代褚人获的《坚瓠集》:“拜年帖,书某人拜贺,素无往来者,道路不揖者,而亦及之。”

富者贵者来投刺的实在太多,应酬不暇也不胜其烦,为省事起见,索性在门口挂个箱子,犹如现在的信箱,用以接受各方投刺,图个吉利称之为“接福”。也有在门口挂个红纸袋接受投刺的,名曰“门簿”。

投刺的因任务繁重,往往在门外喊一声,未等回应,就将“刺”丢进箱子或袋里匆匆离去,待得宅屋内的人听到喊声出来时,已不见了踪影。因是投刺拜年的主人互不见面,所以又叫“飞帖”。又因是在门外投刺箱中袋里,谓之“望门投刺”。

猜你喜欢

富者周辉人者
为学一首示子侄
待富者
翟方进: 敬人者,人恒敬之
金马驹
名言积累
五步成仙
漫画
疗贫之铭
特种部队小贴士(一)
步兵班前进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