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融合策略探究

2025-01-14李玉清

科教新报 2025年5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跨学科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顺应新课标要求,旨在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多学科知识,借助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为其全面发展筑牢根基。

一、融合自然学科,拓展知识视野

数学与自然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将两者融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如《花园里的数学》,教师带学生进花园,通过数数、比较,助其明晰数与量、基数与序数概念,再选取一种花卉讲解它的特征习性。学生借此掌握数学知识,拓宽自然视野,激发探索欲,提升综合素养。

二、牵手文艺领域,提升文艺素养

文艺学科为数学教学提供多样素材与情境,增强学习趣味。《认识图形》教学中,教师引入《寻找消失的爸爸》绘本,以故事场景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文学情境中感受图形魅力,再通过拼图画加深理解,实现文学、美术与数学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的文艺素养和数学感知力,促进了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融入生活实践,增强应用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践中,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如:在《分类与整理》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整理教室图书角,学生自主提出方法并按不同标准分类。课后让学生对自己的玩具、衣物分类整理,使学生不仅学会分类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时,教师利用APP 虚拟超市购物场景,学生自主选择商品并用人民币支付商品价格,APP 会自动辨别支付正误并讲解知识。借助其交互和反馈功能,教师精准把握学情、调整策略,提供个性化教学支持,增强学习趣味与互动性,提升课堂效率。

五、融入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民俗文化融入数学教学,能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传承。如《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展示剪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对称特点、理解概念,示范剪纸后让学生创作。学生在此过程中深入理解对称特点,感受民俗文化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

总之,这些跨学科策略相互协同,让小学数学教学焕发新活力。

【本文系郴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 课题立项号:CJKG2023B05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跨学科数学知识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