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城》里人物姓名出现的方式

2025-01-14韩石山

名作欣赏 2025年1期
关键词:孙柔嘉方鸿渐围城

小说里的人物,多有姓名,姓名的出现,还真是个事儿。第一个人物出来,好办,姓甚名谁,一落笔就写了。再一个出来,也这么办,就显得生硬了。旧小说不是难事,常是不打不相识,见了面问个来将何人,对方答个“常山赵子龙也”,往后或成仇或成友,再说起就是赵子龙如何了。新小说没这个方便,多写世俗生活,不会见面先来个“来者何人”,这样就得作者在行文中介绍了。

行文中介绍一个人姓甚名谁,是插入也是停顿,有写作经验的人,每每感到笔下生涩,甚至难以措辞。比方说过来一个人,已经搭上话了,要说姓名,就得加上句这个人叫某某某。先介绍呢,就得说那边过来一个人叫某某某,总之是都不顺畅。

钱锺书先生是写小说的高手,在这上头有常人难及的智慧,先前不留意,近年方悟出。夏志清在他的《现代中国小说史》里,说钱先生的《围城》是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作品之一。过去我读《围城》,关注点在“最有趣”上,这两年才转移到“最用心经营”上来。

姓名出现的方式,颇能体现钱先生在经营上的用心。

将《围城》全书,细细地捋了一遍,有名有姓的人物共是二十四个。以人物在书中所占“戏份”的不同,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道具人物三个类型。道具人物,指的是用着就来了,不用就撇开,跟戏台上的桌子椅子差不多。书中这类人物还有几个,有的有姓,如轮船上的侍役阿刘;有的有名,如去湘西路上遇到的寡妇的仆役阿福。还有的,戏份虽重,但是有名无姓,如汪处厚的太太,只知名字有个“娴”字,也不能做全姓名人物考虑。

三类人物姓名开列如下,以出场先后为序。

主要人物:苏文纨、方鸿渐、唐晓芙、赵辛楣、李梅亭、孙柔嘉、高松年、韩学愈、汪处厚。

次要人物:周厚卿、方遯斋、曹元朗、褚慎明、董斜川、陆子潇、范懿、刘东方。

道具人物:周效成、方鹏图、方凤仪、方非相、方非攻、顾尔谦、王美玉。

下面,分三组将这二十四个人物姓名出现的方式捋一捋,有的周详些,有的简略些。

主要人物

为了便于读者翻检方便,不止一次完成的,先标出首次提及的文字,再标出姓名全称出现的文字。有页码的数字,即可推知全姓名出现的难易。若有必要,还会稍加说明。

1.苏文纨

第3页(《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本文所引都出自该版)第11行:孩子的母亲有些觉得,抱歉地拉皮带道:“你这淘气的孩子,去跟苏小姐捣乱!”

第29页第8行:鸿渐已经羞愤得脸红了,到小舅子把报拿来,接过一看,夹耳根、连脖子、经背脊红下去直到脚跟。那张是七月初的《沪报》,教育消息栏里印着两张小照,铜版模糊,很像乩坛上拍的鬼魂照相。前面一张的新闻说,政务院参事苏鸿业女公子苏文纨在里昂大学得博士回国。

前一节文字在第一章,后一节文字在第二章。

2.方鸿渐

第4页第7行:苏小姐听了最后几句小家子气的话,不由心里又对孙太太鄙夷,冷冷说道:“方先生倒不赌。”

第6页第8行:她(苏小姐)鄙薄鲍小姐这种作风,不愿意跟她多讲,又打开书来,眼梢却瞟见鲍小姐把两张帆布椅子拉到距离较远处并放着,心里骂她无耻,同时自恨为什么去看她。那时候,方鸿渐也到甲板上来,在她们面前走过,停步应酬几句,问“小弟弟好”。

3.唐晓芙

第49页第11行:苏小姐领了个二十左右的娇小女孩子出来,介绍道:“这是我表妹唐晓芙。”

4.赵辛楣

第52页第11行:这时候进来一个近三十岁,身材高大、神气轩昂的人。唐小姐叫他“赵先生”,苏小姐说:“好,你来了,我跟你们介绍:方鸿渐,赵辛楣。”

5.李梅亭

第127页倒数第3行:三星期后,辛楣请新同事上茶室早餐,大家好认识。鸿渐之外,还有三位。中国文学系主任李梅亭是高松年的老同事,四十来岁年纪,戴副墨晶眼镜,神情傲兀,不大理会人,并且对天气鄙夷不理,因为这是夏历六月中旬,他穿的还是黑呢西装外套。

6.孙柔嘉

第127页倒数第3行:三星期后,辛楣请新同事上茶室早餐,大家好认识。鸿渐之外,还有三位……一位孙柔嘉女士,是辛楣报馆同事前辈的女儿,刚大学毕业,青年有志,不愿留在上海,她父亲恳求辛楣为她谋得外国语文系助教之职。

7.高松年

第189页第1行: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跟科学家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8.韩学愈

第200页第6行:(孙柔嘉说:)“方先生不知道么?历史系主任韩先生的太太,我也没见过,听范小姐说,瘦得全是骨头,难看得很。”

第203页倒数第8行:适才陆子潇的话倒仿佛一帖药,把心里的鬼胎打下去一半。韩学愈撒他的谎,并非跟自己同谋,但有了他,似乎自己的欺骗减轻了罪名。

9.汪处厚

第227页第11行:胡子常是两撇,汪处厚的胡子只是一画。

次要人物

1.周厚卿

第27页倒数第7行:丈母又想到死去五年的女儿,伤心落泪道:“淑英假如活着,你今天留洋博士回来,她才高兴呢!”周经理哽着嗓子说他太太老糊涂了,怎么今天快乐日子讲那些话。

第29页第12行:后面那张照的新闻字数要多一倍,说本埠商界闻人点金银行总经理周厚卿快婿方鸿渐,由周君资送出洋深造,留学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柏林各大学,精研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等科,莫不成绩优良,名列前茅,顷由德国克莱登大学荣授哲学博士,将赴各国游历考察,秋凉回国,闻各大机关正争相礼聘云。

2.方遯斋

第31页第8行:方鸿渐在本县火车站下车,方老先生、鸿渐的三弟凤仪,还有七八个堂房叔伯兄弟和方老先生的朋友们,都在月台上迎接。

第31页第12行:方遯翁把手里的折扇递给鸿渐道:“你们西装朋友是不用这老古董的,可是总比拿草帽扇着好些。”

第116页倒数第11行:方遯斋老先生抱孙心切,刚占了个周易神卦。

前两句在第二章,末一句在第四章。

3.曹元朗

第70页倒数第5行:苏小姐打完电话,捧了鸿渐送的花嗅着,叫用人去插在卧室中瓶里,回头问鸿渐道:“你在英国,认识有一位曹元朗么?”

第71页倒数第12行:门房领了个滚圆脸的人进来,说“曹先生”。鸿渐吓了一跳,想去年同船回国那位孙太太的孩子怎长得这样大了,险叫他“孙世兄”。

4.褚慎明

第84页倒数第3行:方鸿渐到馆子,那两个客人已经先在。一个躬背高额,大眼睛,苍白脸,戴夹鼻金丝眼镜,西装袖口遮没手指,光光的脸,没胡子也没皱纹,而看来像个幼稚的老太婆或者上了年纪的小孩子……彼此介绍之后,鸿渐才知道那位躬背的是哲学家褚慎明。

5.董斜川

第84页倒数第3行:方鸿渐到馆子,那两个客人已经先在……一个气概飞扬,鼻子直而高,侧望像脸上斜搁了一张梯,颈下打的领结饱满齐整得使鸿渐绝望地企羡……另一个叫董斜川,原任捷克中国公使馆军事参赞,内调回国,尚未到部,善做旧诗,是个大才子。

6.陆子潇

第201页第7行:上课一个多星期,鸿渐跟同住一廊的几个同事渐渐熟了。历史系的陆子潇曾作敦交睦邻的拜访,所以一天下午鸿渐去回看他。陆子潇这人刻意修饰,头发又油又光,深恐为帽子遮没,与之不共戴天,深冬也光着顶。

7.范懿

第192页倒数第1行:说着,孙小姐来了,说住在女生宿舍里,跟女生指导范小姐同室,也把欢迎会这事来恭维李梅亭。

第259页第10行:(范小姐送赵辛楣的书,方鸿渐)翻开一本,扉页上写:“给懿——作者”,下面盖着图章。

8.刘东方

第199页倒数第7行:(方鸿渐问孙柔嘉:)“你对你们那位系主任谈过没有。”(孙柔嘉说:)“怕死我了,刘先生要我教一组英文,我真不会教呀!”

第202页倒数第2行:(陆子潇对方鸿渐说:)“分好几等呢。譬如你们同来、我们系的顾尔谦比你低两级。就像系主任罢,我们的系主任韩先生比赵先生高一级,赵先生又比外语系的刘东方高一级。这里面等级多得很,你先生初回国做事,所以搅不清了。”

道具人物

1.周效成

第29页第3行:他还没有回答,丈人说:“是啊!我忘了——效成,你去拿那张报来——我收到你的照相,就教文书科王主任起个新闻稿子去登报。我知道你不爱出风头,可是这是有面子的事,不必隐瞒。”

周效成是方鸿渐已故未婚妻的弟弟。

2.方鹏图

第27页第7行:(方鸿渐)忽然碰见他兄弟鹏图,原来上二等找他去了,苏小姐海关有熟人,行李免查放行。

方鹏图是鸿渐的二弟。

3.方凤仪

第31页第8行:方鸿渐在本县火车站下车,方老先生、鸿渐的三弟凤仪,还有七八个堂房叔伯兄弟和方老先生的朋友们,都在月台上迎接。

4.方非相

第116页倒数第2行:方遯翁想起《荀子·非相篇》说古时大圣大贤的相貌都是奇丑,便索性给孙子起了个学名叫“非相”。

方非相是鸿渐二弟的孩子。

5.方非攻

第117页倒数第9行:去年战事起了不多几天,老三凤仪的老婆也养了个头胎儿子,方遯翁有感于“丘凶战危”,触景生情,叫他“阿凶”,根据《墨子·非攻篇》为他取学名“非攻”。

6.顾尔谦

第127页倒数第3行:三星期后,辛楣请新同事上茶室早餐,大家好认识……一位顾尔谦,是高松年的远亲,好像没想到会被聘为历史系副教授的,快乐像沸水似的洋溢满桌,对赵李二位尤殷勤。

7.王美玉

第162页倒数第7行:辛楣指壁上道:“你瞧罢。”只见剥落的白粉壁上歪歪斜斜地写着淡墨字:“路过鹰潭与王美玉女士恩爱双双题此永久纪念济南许大隆题。”

归一归类归类相当于合并同类项,同类相聚,特征看起来更明显些。

归为六类,分别是昭告、聚会、串门、直白、顺带、递进。

1.昭告类

等于出告示,说某人如何如何。苏丈纨在第一章里,一直被称作苏小姐,叫什么呢?方鸿渐肯定知道,他与苏文纨多有话语,从未叫一声文纨。到了第二章,在周经理家里,小舅子取来报纸,看报上的新闻广告写着“苏鸿业女公子文纨”,这才知道这位苏小姐的芳名。道具人物王美玉是个妓女,她的名字是嫖客题在旅店粉墙上的,从告示的意义上说,该是一类。

2.聚会

这里的聚会,专指酒店茶馆等公共场所的聚会。这类聚会,多半会有生人参加,一一介绍,最是便当。书中第三章,赵辛楣设饭局,请了方鸿渐,方在饭局上认识了褚慎明和董斜川。第四章里,又是赵辛楣请客吃早茶,让去湘西的人认识一下,饭桌上一一介绍了李梅亭、顾尔谦和孙柔嘉。这种场合介绍人,很自然地连名带姓一并说出,还可捎带说一下人物的容貌衣饰、性格特征。

3.串门

串门也是聚会,情形又自不同。酒宴茶会,作家写来即是,串门有主人在场,当然是主人介绍了。赵辛楣的出场,就是来苏文纨家里,苏介绍他与方鸿渐认识的。唐晓芙的全名,也是在苏家,苏介绍他与方鸿渐相识说出来的。两个人串门,来到主人家,这样的介绍不是自然,而是必须。

4.直白

直白相告,这是小说作家的特权。书中校长高松年、中文系主任汪处厚全名的出现,就是作家用直白的方式说出的。须注意的是,两人全名出现,都是在一章的开头,高在第六章,汪在第七章。一章开头,相当于另辟开一方天地,无挂无碍,无依无傍,一上来就是正位,怎么说都行。陆子潇在书中地位不高,他的出场是方鸿渐初到学校,两人互相拜访,也就没有过程,径直道出姓名,跟直白差不了多少。

5.顺带

这是《围城》里最常用的方式。比如周效成姓名的出现,是在周家,周经理为了向方鸿渐表白,他为贤婿获博士做了广告,让儿子去取报纸,一句“效成,你去拿那张报纸来”,就把这孩子的名字亮了出来。曹元朗是方鸿渐在苏文纨家认识的,却不是曹来了之后,由苏介绍曹的姓名,而是方鸿渐来看望苏,还带来了花束,苏一边嗅着花,顺便问方,在英国可认识曹元朗。不经意的一问,就带出了曹的名字,再见面就轻松多了。方鸿渐、方遯斋、刘东方、韩学愈,包括范懿的全姓名,也都是用顺带的方式说出来的,只是这种顺带的程序多些,我们把它归为另一类。

6.递进

这一方式,书中使用颇多,最见钱先生的“经营”手段。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先用一个通俗的称呼,再一步一步熟稔,最后说出他的全名。比如方鸿渐这个主要人物,书中最早提起,是在轮船甲板上苏小姐和孙太太的对话里,孙说男人爱赌,苏说“方先生倒不赌”。此后好几次,都是方先生如何如何,直到鲍小姐将两张帆布椅子并在一起,才说“那时候方鸿渐也到甲板上来”。

再比如刘东方,是孙柔嘉找方鸿渐诉思乡之苦,方问她,“你对你们那位系主任谈过没有”,孙说“怕死我了,刘先生要我教一年级英文”。此后一直称刘先生,直到陆子潇演说学校教授等级,才说出“赵先生比外语系的刘东方高一级”。包括范懿,也是如此报上全名的,先是孙柔嘉初到校,书中说她“住在女生宿舍里,跟女生指导范小姐同室”,又一学期汪太太要说媒,将她跟赵辛楣配成对儿,还是范小姐如何如何,直到范小姐送剧本给赵,赵看也不看,方鸿渐看了,发现书上写着“给懿——作者”,这才知道范小姐的芳名是“懿”。

其他人都没什么,只有方遯翁的大名为“方遯斋”有些蹊跷。方老先生一出场,说了方遯翁之后,好几处都是方遯翁。我们知道,给年高德劭者叫什么翁,是旧时代的一种尊称;姓名三个字,略去最后一个字,在前两个字之后加个翁。也就是说,叫“方遯翁”非是全名。哪儿出现全名呢?在方鸿渐回到自己家里,说到侄儿的名字时,突然来了一句“方遯斋老先生抱孙心切”,告知了老先生的大名。按书中惯例,大名出现以后,再说到此人,就该是方遯斋如何如何了。没有,直到第九章,说到此老,仍是方遯翁如何如何。我很疑心这个方遯斋是钱先生的一个笔误。不管是不是,只出现一次,总是怪怪的。

这几类说过了,总括一下吧,全姓名出现的方式,在长篇小说中是个不容回避的话题,想写好长篇,是得好好琢磨。从《围城》书里的做法看,可遵循的只有一个规律,那便是,因时因地相宜,多种手法交错使用,最好还能带出趣味来。

2024年6月6日于潺湲室

作者:韩石山,作家,批评家。出版有《徐志摩传》《李健吾传》《让我们一起谦卑服善》《围城艺术谭》《边将》《绒仙》等。

猜你喜欢

孙柔嘉方鸿渐围城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从苏孙二人看?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巨婴,方鸿渐的真实面目
知识女性的时代悲歌:子君和孙柔嘉形象比较
年少莫学方鸿渐
“围城”内外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围城”之战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