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康文集》引
2025-01-14张健
北京大学出版社汇集业师张少康教授旧著新撰,都为十卷,行将付印,先生命我弁言简端。先生德高望隆,学问博大,头白门生,未窥涯涘,故惶恐踌躇,然终欣然从命者,自唯亦有可言者,倘叙吾从师之闻见与诵读之心得,以敬告文集之未来读者,不亦可乎。
少康先生之志业在学术,在教育。先生1955年入读北大中文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2002年自北大退休后,移砚香港树仁大学,直至2017年。从教近六十年,作育人材,桃李天下。先生之教学与研究,领域广博,然主要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在中国内地大学中文学科体制中,批评史或属古典文学,或隶文艺理论,差异之背后乃学术观念之分别。北大中文系设文艺理论教研室,涵盖文学概论、中国文论、西方文论、马列文论诸学科。此种建制盖基于文学统一之观念,谓天下文学原理一致,中西文论异体同理。又以文学与艺术原理相通,故文艺理论兼综文学、美术、音乐之原理。少康先生自大学毕业即入文艺理论教研室,其间担任教研室主任数载,先生之教学、研究实与上述背景相关。明乎此,对了解先生的学术甚为重要。
作为现代学科之中国文学批评史创立自20世纪20年代,其学术进路可分两类,朱自清先生称为纵剖的研究与横剖的研究。前者乃批评历史的研究,重在探寻中国文论之演变;后者为理论体系的研究,力图以范畴、命题为中心建构中国文论之系统。自学术史角度观之,郭绍虞、罗根泽二氏《中国文学批评史》及后来的同类著作属纵的历史的研究,朱自清《诗言志辨》、傅庚生《中国文学批评通论》及其同类著作属横的体系的研究。少康先生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历史的研究也;先生之《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理论体系之建构也。先生以一人而兼上述两种路径,成就巨大且为中外学界公认,并世学人中所罕睹者也。
少康先生治中国文论虽上承前贤,然眼界与规模、基础与方法,亦有北大之传统学脉灌注乎其间。当时系主任杨晦先生兼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主张治中国文论当熟悉西方文论,具比较眼光;应根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兼通文学与艺术理论。少康先生研究中国文论,关注文论与创作之关系,注重文论与书画乐论之关联,杨晦先生之影响在焉。游国恩先生以经学方法治《楚辞》,功力深厚,少康先生治中国文论,亦借鉴其法。先生于本科期间参与集体编写文学史,熟读精思,故有深厚的中国文学史基础;“文革”中停授中国文艺思想史,改设马列文论,先生受命编写教材及参考资料,遂于西方文论亦了然于心。故先生治学,兼综博收,贯通熔铸,而自成一家。
少康先生于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史之见解与论述独树一帜,精义纷呈,其宏纲有二:一谓中国文艺思想之历史演变分萌芽产生(先秦)、发展成熟(汉魏六朝)、深入扩展(唐宋金元)、繁荣鼎盛(明清)、中西结合(近代)五期,一曰中国文艺思想“外儒家而内佛老”,即文艺之政治道德功用理论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创作及审美理论主要受佛老思想影响。先生尤重探究与总结古代之创作及审美理论。少康先生于中国文论体系之建构有重大贡献。其《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在中国古代文论的庞杂论述中寻绎创作理论,以艺术构思、艺术形象、创作方法、表现方法、艺术风格五方面为基本架构,通过创造性诠释,将纷纭复杂的范畴与命题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创作论体系。中国文论自有内在的思想系统,但如何将其内在的思想系统建成一个具有外在结构形态的理论系统,现代学者态度不同,取径有别。钱锺书先生对建立理论体系高度警惕,故不立体系。傅庚生则直接将中国文论置于当时通行的西方理论架构中,取径最为方便,但不能呈现中国文论自身之特征。朱自清先生以中国文论固有范畴命题构建自身之理论系统,其体系最具中国特色,但未能建立完整严密的逻辑架构。少康先生独辟蹊径,其总体架构具有现代性,然范畴与命题之组织却呈现出中国文论自身的内在脉络。先生更将古代文学创作论与书画音乐创作论结合起来,故其体系不仅是文学的,而且是艺术的,可谓中国古代文艺创作论。
少康先生每言,治文论当如经学家之治经,精研一经而兼通六经。通过深入研究关键性著作,进入中国文论自身之理论脉络,横向展开必涉及理论体系,纵向展开必触及历史演变。少康先生对中国文论之历史论述与体系建构皆基于扎实的个案研究。先生于《文赋》《诗品》《二十四诗品》等俱有研究专著,而于《文心雕龙》用力尤深。先生不仅著有《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研究》等专著,更倾力搜集海内外《文心雕龙》版本,汇为《文心雕龙资料丛书》,还率众弟子撰写《文心雕龙研究史》。此次新收录文集之《文心雕龙注订语译》两卷,则是他近年结撰的新著。这部巨著是先生数十年学术积累之结晶,于文本考订、文意疏释、理论阐述诸方面俱极精当,学术价值极高,更难能可贵者是兼顾普及,全书俱有白话语译,精确流畅,相信对大学生、研究生以及普通的文学爱好者阅读与理解《文心雕龙》有极大之帮助。
少康先生著述宏富,流传天下,泽被学人,非止一代。此次北大出版社将先生著述汇为一集,无疑将为读者提供极大便利,其有功于学术可谓大矣。作为少康先生的老门生,得以先读为快,在温故知新、重受教益之际,谨向老师致敬致贺,也向支持文集出版的北大中文系、主持出版的北大出版社,向各位尽心尽力的师友致意致谢。
作者:张健,澳门大学中国文学讲座教授。著有《借镜西方与本来面目:从诗文评到文学批评》《宋代文学论考》《知识与抒情:宋代诗学研究》《沧浪诗话校笺》《元代诗法校考》《清代诗学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