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5-01-11万青翠马爱霞李波刘刚
摘要:“安全管理学”是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对学生安全管理思维、安全管理能力及工程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安全管理学”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数字化教学手段,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的系列探究与实践。通过优化课程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改革教学方式,结合翻转课堂及对话式课堂,强化“三进”“三融合”教学,侧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安全素养的培养,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期望这些改革举措及经验为安全工程类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管理学;人才培养;课程改革
ResearchandPracticeofTeachingReforminthe
Courseof"SafetyManagement"
WanQingcui1*MaAixia1LiBo2,3LiuGang1
1.CollegeofSafetyScienceandEngineering,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Chongqing401331;
2.SchoolofResourcesandSafetyEngineering,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44;
3.StateKeyLaboratoryofCoalMineDisasterDynamicsandControl,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44
Abstract:“SafetyManagement”isanimportantcourseforthetalentcultivationofSafetyEngineering.Itplaysanimportantroleincultivatingstudents'safetymanagementthinking,safetymanagementability,andengineeringliteracy.Aseriesofexplorationsandpracticeshavebeencarriedoutontheteachingreformofthecourse"SafetyManagement"inresponsetotheproblemsencounteredduringtheteachingprocess,combinedwithdigitaleducationmethods.Basedonthemeasuressuchasoptimizingcourseobjectives,restructuringteachingcontent,deeplyintegratingonlineandofflineteaching,reformingteachingmethods,combiningflippedteachinganddialogueteachingmode,focusingonthecultivationofstudents'comprehensiveliteracyandabilities,theteachingeffectivenesshavebeeneffectivelyimproved.WehopethatthesemeasuresandexperiencescanprovidereferenceforthetalentcultivationofSafetyEngineering.
Keywords:SafetyManagement;TalentCultivation;CurriculumReform
“安全管理学”是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及核心课程[1],其在培养学生安全管理思维、安全管理能力和工程素养及正确的安全观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管理学”不仅技术属性强,还有管理学属性的特点[2],既强调将安全科学技术及最新的前沿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又遵循管理学的理论及方法,希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能运用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解决复杂事故管理问题的高阶思维和综合能力,能够运用安全管理方法开展现场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
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安全管理学”课程内容抽象,教材大量文字化[3],知识点繁多而离散[4],零散不系统,学生普遍觉得内容枯燥。尤其对于安全工程类的工科生来说,他们逻辑线性思维强,更擅长逻辑推理及演算,但抽象及发散思维较欠缺,对于这种大量需要记忆和背诵的理论知识缺乏兴趣,因而对“安全管理学”难以保持持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另外,安全管理技术及方法随着新业态和新产业不断在更新,但现有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难以跟上社会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脚步,导致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产业的发展需求。此外,传统授课多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方式单一;大部分学生习惯依赖教师的讲解来获取知识,学生自主式、主动式学习不够;且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5],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学生普遍缺乏管理学理论及工程实践经验,很难将抽象繁杂的安全学理论转化为对实际现场的安全管理能力、对事故的预防与控制能力、对事故的调查处理能力及对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等,教学效果欠佳。
基于此,我们尝试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与探索(如图1)。我们前期将课程目标基于知识、能力、素养进行了调整及优化,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模块化、层次化的梳理及重构,同步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梳理、重整及优化[4],并结合现代大学生的特点,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壁垒,有效融入数字化教学手段,结合高教平台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4],并融入翻转式课堂及对话式课堂,鼓励学生学、思、练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同时结合课程特点,融入“三进三融合”式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及素养的提升。
1重构课程内容
基于OBE教学理念,将课程目标重新设计为知识、能力、素养三个层级。基于人才培养目标中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打破原有教材内容顺序,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将分散的知识点交叉整合成为更模块化、层次化的教学内容,形成有机融合的“三阶”(知识、能力、素质)安全管理内容体系[4],课程内容由浅入深。学生先学习相关安全理论、原理,然后再学习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最后教师结合生产实际和安全管理实务,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层进化的学习使学生实现从知识到理论及素养的提升。同时,针对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产业发展的问题,我们梳理了大量授课素材包括最新国家安全政策理念、企业实际安全难题、典型事故案例、安全生产管理新方法等,融入平时的授课环节。此外,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我们梳理了各章节的内容并录制了37个课程视频,提炼了紧贴社会发展与热点实事及安全生产的工程案例并形成了案例库,使教学内容紧跟行业产业发展,推进课程内容进行升级改造,旨在实现“两接一合”: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相衔接,教学过程与安全生产管理过程相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融合。
2创新教学模式
本着以“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为中心,让学生“充分参与”的原则,对“安全管理学”进行了混合式教学设计,由传统的灌输式课堂转变为翻转式课堂与对话式课堂,学生的学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式的学习。基于重构后的课程内容体系,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考核方式分别进行了设计和开发,采取了“两维三阶”的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的翻转式—对话式课堂设计。在课前,依据我们前期搭建的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库[4],可给学生制定自学标准,推送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前测试题,学生在这个阶段可以线上完成对应的预习任务和前测试题,完成知识模块的自学与预习。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学习;通过对预设好的研讨素材的讨论,如历史上或近期在国内外发生的案例或者各行业企业正面临的实际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讨,引导学生解析里面的“安全管理学”的基本理念、原理及方法,并进一步引导他们运用风险识别与分析、事故预防与控制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复杂事故管理问题,深挖知识点内涵及外延,最后梳理总结讨论成果。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前期利用线上教学资源进行自学效果的检测,同时我们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反馈,可以窥见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学生遇到重点及难点的知识点时,比如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内涵的理解及运用,我们可以辅以案例或微课精析,以学生更喜欢更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讲授,让原先教材上比较生涩的理论理解起来更容易,学生更愿意去学,并觉得这些理论知识能运用于实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讨论引导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促进了学生从安全管理知识到安全管理能力的进阶。
授课过程多采用6何(“5W1H”)对话形式[4],将传统的知识讲授导向转换为问题启发导向,为学习活动构建问题情境,在有问有答的过程中形成良性师生互动,将传统的学生以听为主的线下课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的沉浸式讨论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及探索,学生由“听者”转变为“参与者”。同时,我们开发了一些能力提升类的作业,根据工程实际给学生布置案例作业,促使学生完成训练、反思及总结,让学生在工程情境化的案例分析学习活动中逐步提高解决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由“知识记诵者”转变为“问题解决者”。通过对事故案例的分析,学生逐渐培养了安全意识,塑造了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培养了安全使命感和责任感。课后,我们会在线上给学生推送相关必选、自选拓展资料,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差异化及个性化的指导,学生可根据线上资源库配备的各类“作业题”“讨论题”“测试题”进行思考总结、查漏补缺及巩固提升[4]。相比传统的依赖教师课堂灌输式讲解的方式,学生在这种任务指引下的学习意愿、自主性及行动力更强,学习效果更好。
3“三进三融合”式教学
“安全管理学”课程内容抽象,但其技术属性很强,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我们在线下采取了“三进”研学模式:让企业安全管理问题进课堂,安全事故案例进课堂,企业安全专家进课堂。通过大量的调研,并结合团队教师相关安全管理及监管工作的经验及与相关安全管理专家交流的经验,我们梳理开发了丰富的授课素材,包括与课程相关的典型案例、行业企业正面临的实际安全管理难题、生产管理过程所积累的有效经验和安全管理新技术新方法,形成了最新的工程案例库—事故案例库—问题研讨素材库,使授课内容紧密对接新时代行业产业发展新需求,强化安全管理工程实践及安全工程领域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4],促进“产教融合”。
同时,我院依托重庆市“安全应急现代产业学院”及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有限公司等单位,邀请企业安全管理专家进课堂,通过校/企教师联合授课,将安全管理实务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及事故案例凝练成研讨素材,将紧贴时代和行业特色的安全管理新思想新方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问题、企业安全管理实战经验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更具前沿性、实用性及先进性。同时通过拓展课堂内外,鼓励学生参加安全文化周及安全隐患排查摄影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校/企导师的科研实践或工程项目实践任务,引导学生积极践行安全理念及方法,促进学生在“学”中“思”“思”中“练”“练”中“创”,使理论知识在实践认知中“活”起来。通过实践活动及师生互动开展研讨探究学习,学生走“新”又走“心”,在实践活动中深化理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成为“问题解决者”,增加了实践感和学习获得感,实现教学与企业行业发展相对接的“校企融合”及“理实融合”。
4多维度的教学考核评价
e5zJ+0ucWaNfUqKNE1NJSw==课改之后,我们将原来的考核改进为结合了线上线下及过程学习的多维度考核方式[4],考核采取“非标考核”,学生不是死记硬背就能获得高分,需要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并具备一定的思考、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侧重考核学生解决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能力及安全工程素养。基于工程认证及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将“安全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优化为知识目标1、能力目标2及素质目标3[4]。从本课程近年来授课后的课程目标达成度情况(如图2),可以看出,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虽然目标1和目标3有些波动,但课程目标整体上呈现攀升的趋势,说明课改后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及安全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结语
随着新经济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安全工程类人才培养亦需与时俱进,满足产业升级对安全类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课程考核等方面对“安全管理学”这门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系列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期望这些改革举措及经验能为安全工程类人才培养体系中其他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亮,张钧祥,刘琦,等.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4(05):6466.
[2]贾真真,叶青,施式亮,等.“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进展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15(05):8085.
[3]刘影,林晓飞,邓权龙.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管理学”教学改革探析[J].安徽建筑,2022,29(12):104106.
[4]万青翠,马爱霞,李波.新工科背景下“安全管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初探[J].科技风,2024(11):6466.
[5]李波波.《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进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3):173174.
*通讯作者:万青翠(1987—),女,汉族,湖北荆州人,博士研究生,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非常规天然气安全高效开发、能源储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