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视域下高职院校“岗位实习”课程评价量化体系研究
2025-01-11杨益梅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各领域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岗位实习作为连接理论学习与职业实践的重要桥梁,对于学生的职业认知、技能培养、心理适应和职业规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有的岗位实习评价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亟须优化和改革,旨在探索构建一个多主体参与、全过程监督、评价可量化的岗位实习评价体系,以期实现全面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增强,同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也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履行人才培养的使命,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岗位实习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核心环节,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一个准确、全面、有效的岗位实习评价体系,对于确保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关键词:岗位实习;评价体系;职业素质;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规模的扩大和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就业市场竞争加剧。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岗位实习已成为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以学校或企业为单一评价主体的实习质量评价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需求。企业和社会不仅关注学生的学历背景,更重视其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岗位实习是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关键环节,其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过渡到职场。然而,传统的实习评价方法往往存在主观性强、难以量化等问题,影响了评价的公平性和准确性。构建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体系,包括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企业人事部门、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等,共同参与学生岗位实习情况的评价。通过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不仅能够调和校企双方在评价过程中的差异性,还能更全面、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习质量,从而提升实习效果,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因此,构建有效的岗位实习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岗位实习现状分析
1.1当前岗位实习评价面临的挑战
目前,高职院校在岗位实习管理与评价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实习岗位与专业对接不紧密、实习指导和评价标准不明确、实习过程监督不到位、实习目标与企业需求脱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实习评价结果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实习表现和能力水平,导致实习效果难以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有限。
1.2企业参与度低,缺乏对实习过程的有效监督和评价
企业或指导师傅的评价往往从用工角度出发,而非教育角度;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未有效结合,导致评价结果片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学校应与企业共同制定一套可量化的岗位实习评价标准,包括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可量化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应基于具体岗位要求、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明确各项指标的评分细则和依据。
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岗位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学校和企业应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评价标准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评价体系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1.3当前岗位实习中工匠精神培养的不足
目前,岗位实习过于强调技能操作的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的塑造。这导致学生可能在技能上达标,但在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方面存在缺失。当前岗位实习中工匠精神培养的不足可能是由于缺乏认识和重视、缺乏系统的培训计划、时间压力和工作量过大、缺乏榜样和示范以及缺乏反馈和激励机制等原因所致。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企业和学校要加强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重视,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提供适当的时间和资源支持,以及建立有效的反馈和激励机制,以促进实习生在工匠精神方面的培养和发展。
2岗位实习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构建一个多主体、有监督、可量化的岗位实习评价体系。通过构建多主体、有监督、可量化的岗位实习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多元化评价主体意味着打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引入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企业人事部门、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等多方人员参与评价。涵盖实习前、中、后全过程,涉及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工作态度等全方位的评价体系。这种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方式有助于综合考量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全面;能够全面监控实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实习安排,确保实习目标的实现。
同时,该体系将岗位实习的各环节纳入闭环式监控反馈之中,不仅确保了岗位实习的有序进行,还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该评价体系的实施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多主体参与:学校、企业、学生和社会各界都应参与到岗位实习的评价过程中,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互动的评价机制,明确不同评价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范围,确保各自在评价过程中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2)全过程监督:建立从实习前准备、实习过程管理到实习后总结的全程监督机制,确保实习活动的质量。建立实习过程记录和反馈系统,确保每个环节都在监控之中。增强企业指导师傅的责任感,通过培训和激励机制提升其对学生实习的指导和评价质量,引入多源反馈机制,包括同学评价、自我评价以及企业外部评价等,丰富评价维度。
(3)制定统一的实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依据行业需求和专业标准,制定具体的实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使各方评价主体在同一框架下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实习指导,包括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专业技能等方面,全面提升实习质量。定期对评价体系进行审查和更新,确保其与行业标准和技术进步保持同步。
(4)可量化评价: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标准,采用量化的方法对实习效果进行评估,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各评价主体间的信息共享和意见交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评价系统,以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
(5)定期评估与反馈:通过定期评估和及时反馈,调整实习内容和方法,提高实习效果。强化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将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践需求的同步更新。
(6)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专业精神。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这种精神对于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在岗位实习中不仅要注重学生技能的提升,更要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
通过实施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岗位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整合学校与企业资源,提高实习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提升。这种方法旨在解决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确保岗位实习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实现对学生岗位实习表现的全面、科学和准确评估,并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该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学生顺利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也为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这种评价体系有助于规范和标准化专业岗位实习管理,同时显著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为其顺利融入职场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岗位实习评价体系的实施策略
岗位实习评价体系的实施策略对于高职教育和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价值。通过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确保岗位实习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满足行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时,能够帮助教师明确实习目标,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自我学习和提升的动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为实现上述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1)拓展实习基地候选企业范围,增加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数量,涵盖所需实习专业领域,覆盖全体实习生。学校应当利用自身地域优势与高等职业教育优势,多渠道、多途径、多方位筛选区域内制造企业,拓展实习基地候选企业范围,选择专业对口、资质优良、前景广阔、管理规范、重视生产安全的制造企业,积极主动洽谈协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作为长期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优先推荐企业。所有入选实习基地的企业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应大于当期实习生所需岗位数量,实习内容应覆盖本校所教实操技能,将当期所有实习生纳入可控范围。
(2)建立多方参与、权责清晰、管理规范的实习平台,实习全过程可控。首先,学校作为实习工作统筹管理主体,应当利用现有资源,打造由学校、实习教师、实习学生、实习企业、企业指导教师、相关专业领域专家学者等多方参与的实习平台,实现学生实习质量提高、企业获得高素质人才、上下游产业融合、专家学者学术水平提升等多方共赢效果。其次,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研究制定科学、合理、兼顾各方的实习平台管理制度,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引入良性竞争机制,引导各方为实习平台发展贡献力量。最后,学校利用自身信息技术优势开发手机APP并持续优化,提升实习平台的可操作性,便于各方交流学生实习表现,提高全方位考查可行性。
(3)制订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实习计划和指导方案,量化实习评价体系,提高实习针对性和评价有效性,对接好工作岗位“最后一公里”。实习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实习生应当根据实习岗位现状和技能要求、学生自身学习情况和技能水平联合,有针对性地制定实习生层次的实习计划和指导方案,具有符合实际、面向发展、合理可操作等特点,学生多方位锻炼技能、教师有针对性指导、企业全面考查学生。同时,将评价体系量化,细化考核内容,科学赋值,做到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同时可以为企业选录学生提供更真实可靠的依据。
(4)建立实习档案,探索利用音像技术记录学生的实习成长过程,做到实习过程可回溯。学校应当研究设计统一的实习记录表格体系,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实习生个人记录工作日志、项目成果、日常表现等,并定期评估和反馈学生的实习表现,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和成长;同时鼓励使用拍照、录音、录像技术真实记录实习过程,并将实习记录表格、音像记录存入实习档案,做到实习过程可回溯。
(5)建立实习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研讨和成果考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学校定期组织实习成果展览会或交流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习项目和成果。鼓励学生分享实习经验和心得,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动力。同时,在学生完成实习后,建立长期的跟踪机制,了解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对工匠精神的实践情况。通过定期的回访和交流,收集反馈信息,不断优化实习评价体系和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改进现有工艺和技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将工匠精神转化为实践。在实习过程中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它体现在对工作的热爱、对技艺的精进、对质量的坚持以及对创新的追求。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虽然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效率,但工匠精神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价值观念。它不仅能够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还能够促进个人的职业成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对于培养负责任、有创造力和适应力强的专业人才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专注度和追求卓越的品质,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让学生体验工匠精神的价值,将其融入自己的职业发展中。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将工匠大师的案例和精神融入实习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岗位实习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核心环节,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因此,构建一个准确、全面、有效的岗位实习评价体系,对于确保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基于岗位实习的目标和企业需求,明确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引入量化评价方法:通过量化的指标体系,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评分,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和标准化。建立数字化评价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岗位实习数字化评价系统,实现实习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评价效率和准确性。落实企业评价责任:鼓励企业参与到岗位实习的评价过程中,提供专业的评价意见,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实施校企双元协同育人: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实习计划、评价标准和培养方案,形成闭环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加精准、科学的岗位实习评价体系,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一个公平、透明、高效的实习评价环境。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也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履行人才培养的使命,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岗位实习评价体系的实施策略是高职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关键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社会的整体人才供给。通过精心设计和执行这些策略,可以为学生、学校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郭静,吴飞,吴敏启.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校企协同管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8):4549.
[2]王晓红.实习新规视域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7(32):8790.
[3]何叶,王良优.校企合作模式下职业院校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的调查与研究[J].职业,2021(24):7578.
[4]李月琨,黄一峻.数字素养导向下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视频编辑与制作课程为例[J].装备制造技术,2024(03):9194.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23—2024年度课题+企业安全管理视域下高职院校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评价量化体系研究(课题批准号:2024H160)
作者简介:杨益梅(1987—),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实验师,研究方向:工业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