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柴垛村打造兴村新标杆
2025-01-11严德本
走进海安市南莫镇柴垛村,有一种生机勃勃、如临江南的感觉。展现在眼前的是别致的农民住房、连片绿油油的麦苗、道路边青翠的景观树、清澈的河水、优美的河坡、多彩的绿化、红瓦白墙……一幅幅美景徐徐展现。
过去的柴垛村,村名虽美好,但村级经济滞后,人居环境脏乱差,村民期盼着“柴垛变财多”。党总支书记叶剑文上任后带领村“两委会”聚焦“乡村五大振兴”总目标,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地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柴垛建设,取得了“党建强、机制新、产业实、环境美、群众富、民风优”的明显成效,先后荣获市生态示范村、和美乡村、文明村、社会治理先进村、人居环境宜居乡村、省卫生村等荣誉称号。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连续5年位居全镇“第一方阵”,党总支荣获“五星党组织”荣誉,创造了可以借鉴的“柴垛兴村模式”。
激发建强班子的“向心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实现强村富民目标,必须明晰思路,激发建强班子的“向心力”。30开外的创业标兵叶剑文走马上任柴垛村党总支书记,便深入开展以“政治功能强、服务能力强、班子建设好、党员管理好、组织生活好、制度落实好、作用发挥好”为内容的党建示范村创建,充实了一批作风正派、思路清晰、懂经营、善管理的年轻党员到村“两委”任职。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带领村民发展畜禽、水产养殖和高效规模种植等产业,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回引人力资源,提振了信心。
为完善机制强管理,党总支完善了“一事一议”“承诺服务”等机制,每年召开党员会、干部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各种集体会议10多次,使支部组织生活成为党员政治学习阵地、思想交流平台、党性锤炼熔炉。全面实施了支部活动规范化、党员学习经常化、党员履职具体化、履职活动常态化的党建战略,树立了一批党建示范户,从不担任领导的普通党员中聘用信息员、宣传员、监督员、保洁员,让他们在脱贫攻坚、和美兴村、民事协调、环卫管理、文明新风等方面发挥作用。
党建工作促进了支部一班人“向心力”的凝聚,党总支、村委会为群众树立了一面党旗,极大地激发了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带领群众兴村致富的能力。
触发建强基础的“牵引力”
柴垛村党总支以察民情,触发建强基础的“牵引力”为核心基准,在打基础、强基础方面逐步迈开坚实的步伐。
加快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柴垛村全村主干道全面出新,景观道路、文化墙、小庭院等特色基础建设全部达到“和美乡村”建设标准;重点扩建了柴垛村百姓文化广场,成功举办了10场次片区文化会演。安定有序、文化浓郁的和美环境让群众幸福指数和安全感明显增强。
增加村集体收入。柴垛村集体增收的途径有4条:一是利用上级投资建厂房出租,增加收益;二是打造村办电商平台和观光猕猴桃园区,增加效益;三是全村退宅还耕,增加收取土地承包金;四是大规模土地流转,增加集体收入。
打造促进增收的“硬实力”
做大规模。柴垛村积极开展土地规模流转,积极寻找“新智农租户”,统一平整种植,连片种植千亩有机稻、百亩生态猕猴桃,将渗溢土地作为村集体收入,并安排多名低收入农户务工,拓宽有劳动力的低收入群体的增收路径。
做足资源。柴垛村充分利用村集体的仓库使用概率,增加收入作为村固定收入。推动产业发展,拓宽纯农户群的增收渠道。注重发展特色种植,打造农业结构调整新亮点,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让土地实现了高效、集约发展。
开掘优良生态的“吸引力”
柴垛村巧做“和美景致”文章,注重乔灌草合理搭配,植绿与造景错落有致,突出乡土树种与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三化”树种的比例,同时在两处健身场地安装了太阳能景观灯,配套凉亭、秋千、休闲长椅,健身器材等,制作安装宣传牌,从而使全村达到“道路林荫化、河沟景观化、农田林网化、庭院林果化”。
该村紧扣“党建+农户”,突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关键项目”,采取“疏浚+整治+道路拓宽+绿化+亮化”的环境治理模式,持续实施民心工程,建成生产桥、水泥道路、提水泵站,顺利建成了集多功能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实现村庄有序、科学管理。
激活分享幸福的“创造力”
树立新风尚,激活分享幸福的“创造力”。柴垛村注重发挥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潜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农民自娱自乐、自编自演、自我教育,打造和弘扬特色文化。协助上级各部门组织开展的“一村一台戏”“文化下乡”等活动接连不断,极大地活跃与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群众性志愿服务常态化。柴垛村组织开展了大型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主要集中在“三夏、三秋”秸秆禁烧宣传,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慰问等。动员创业有成的乡村人才积极为家乡发展给予较大的支持。他们的善举和大爱得到了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树立了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风尚、新气象。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荣获优秀村书记表彰的叶剑文表示,下一步,柴垛村“两委会”将抢抓机遇,继续发扬只争朝夕,大干快上的工作激情,树立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比照“百千万”工程标准,进一步创新工作,砥砺奋进,真正把柴垛打造成为从“庭院美”向“村庄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的“小美丽”向“大锦绣”的转变,为全村父老乡亲创造一个“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新柴垛,争做新时代苏中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标杆村!
(责任编辑徐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