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母亲正年轻
2025-01-11朱宏佐朱宏佑朱宏任
我们的母亲鲍虹,生于1920年,去世时享年98岁,高寿。我们兄弟3人怀念母亲,翻看母亲的旧照,那时,她正年轻,真漂亮。江南水乡,男女多俊秀,正如当年解放战争中,华东野战军北移山东时,被老乡们称为“梅兰芳的部队来了!”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母亲在上海半工半读时接触到一些进步书籍,开始了解了一些革命的道理。因与同学一起建立红色读书组,办抗战墙报,为前方将士募捐而不断受到学校当局斥责、警告,被变相除名。抱着宁死不当亡国奴的决心,1940年,时年20岁的母亲和同在上海上高中并参加了进步读书会的同学孙海云叔叔、李明阿姨3个人一起,从上海奔赴苏北,参加了新四军,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工作。
母亲说,她入伍时,黄桥战役刚结束,还没有打扫战场,敌我双方尸横遍野,大多龇牙咧嘴,很吓人。母亲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尸体,切身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我们问她怕不怕,有没有打算回家不干了,母亲说,一个20岁的女学生平生头一回见到这么惨烈的场景,当然害怕,但绝没有打退堂鼓的念头。她还说,考验不断接踵而至。在抗日前线,新四军不仅生活艰苦,而且随时与危险相伴。
母亲是独生女,还是遗腹子。寡居多年的姥姥对自己唯一的女儿自然视为掌上明珠,母女相依为命。母亲参加新四军后,不断有各种谎言传到家中,有人说母亲负伤了,还有人说母亲被打死了。姥姥听到这些噩耗,几近崩溃。她不顾一切地找到部队,当看到爱女还健康地活着,一把抓住女儿的手。部队首长对姥姥说,如果知道是独生女,部队不会同意她参军,你就这一个女儿,带她回家吧。姥姥说:“要是平时,我就带她回家了。现在抗日,你们也是父母的儿女,我的女儿得留在这里。”当天晚上,部队让姥姥和母亲一起睡,姥姥把女儿的脚放在怀里,彻夜未眠。母亲坚决表示,自己铁了心了,不打走日本侵略者绝不离开队伍。姥姥在部队住了一些天后,只能独自回家。临走时,悄悄塞给母亲一枚金戒指,叮嘱她,如果队伍打散了,就以此为盘缠,赶紧回家。母亲难舍难分地送别姥姥,当天就把这枚金戒指作为党费交给了组织。
前几年,母亲日渐衰老,精力甚差,终日闭目而坐,很少说话。一天,儿媳为逗一逗老人,故意问她:“当时国民党也抗日,你为什么不投奔国军呀?”出乎意料的是,久不讲话的老母亲睁开双眼,非常清楚地说:“他们腐败,不是真抗日。共产党是为老百姓的,我跟定共产党了。”此情此景,家人无不为那一代人终身不渝的信念深深震撼。
母亲深深地为自己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中的一名战士而自豪,十分珍视老兵的光荣。20世纪50年代,父亲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离休后又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独立功勋荣誉章。当年,母亲因已转业到地方工作,没有获得这些荣誉。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全国所有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及抗日将领或其遗属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母亲有幸领到后,马上佩戴并和同样佩戴勋章的父亲合影留念,胜利者的笑容洋溢在脸上。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我们深知母亲的心情。当领到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时,我们马上把它放在母亲的手上,大声告诉她,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这些光荣的抗战老兵,又为你们老战士颁发纪念章了!那一刻,母亲的脸上乐开了花。
(责任编辑李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