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与科学的教学整合

2025-01-03李继刚

小学科学 2025年4期

〔摘 要〕 跨学科融合在小学数学与科学教学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在课程设计中将数学的逻辑思维与科学的探究方法结合,如在三角形分类教学中引入光学实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抽象概念;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小组合作和项目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设计跨学科实验项目,如浮力和体积测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主题探究项目如环保节能研究,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这些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综合应用。

〔关键词〕 跨学科融合;小学数学;小学科学;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5) 04 134-136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跨学科教学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将数学与科学课程有效融合,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知识,提升综合素养。研究表明,跨学科融合不仅可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素养和数学思维。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创新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教师可在课堂上创造出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如在讲解三角形分类时结合光学实验,通过项目探究应用数学计算和科学探究方法。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和科学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并提供实践案例和教学建议。

一、数学与科学的教学整合价值与连接点

数学和科学在小学阶段都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数学教育注重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对基本概念、定理和计算方法的学习,能够逐步建立严密的思维体系。而科学教育则强调观察、实验和探究,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实验操作,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虽然数学和科学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具有显著的共同点。

通过跨学科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数学原理的同时,将其应用到科学探究中,形成整体性的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分类时,可以结合光学中的反射和折射现象,通过动手实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此外,通过跨学科的项目探究活动,如环保主题探究,学生不仅需要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还要利用科学知识进行实验验证。这种融合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提升他们在实际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在课程设计上,教师可以通过将数学与科学内容有机结合,设计出既具挑战性又贴近生活的学习任务。例如,在讲解小数的加减法时,可以结合科学实验中的数据记录和处理,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计算和分析,提升他们对小数概念的掌握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实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更广泛的知识背景下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形成更全面的知识体系。

二、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单一学科的教学方式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跨学科教学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广泛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数学和科学的跨学科融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将这些概念应用到科学实验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在实际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在学生活动方面,教师可以组织跨学科的探索实验活动,如制作简易的科学实验装置,计算实验中的数据,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这种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的关联性和应用价值,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数学与科学的教学整合策略

(一)课程设计,内容整合

在设计课程时,将数学和科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分类时,可以结合科学中的光学原理,通过实验探究三角形在光线折射中的应用。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几何特性,还能通过光学实验加深其对这些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在这种融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和科学知识的联系。例如,通过使用激光笔和三角形玻璃棱镜,学生可以观察到光线在通过不同类型三角形棱镜时的折射现象,并记录下光线的折射角度。这一过程不仅可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还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再如,在讲解小数的加减法时,可以将数学运算与科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相结合。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测量液体的体积变化,并使用小数进行数据记录和计算。这不仅可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还能提高他们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小数的基本运算,还需理解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的计算能力。

通过这种有机整合的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在设计这些跨学科活动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选择适当的知识点进行整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过程中有所收获。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互动提升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数学教师和科学教师可以合作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科学原理。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结合科学中的实际测量任务,组织学生分组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表面积,并使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和比较。通过这种实际操作,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计算方法,还能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核心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问,并通过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科学实验中,学生可以分组完成不同的实验任务,并将实验结果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例如,在研究植物生长条件时,学生可以分组在不同条件下种植不同的植物,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和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植物生长的科学原理,还通过数据分析掌握了数学中的统计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工具和互动白板,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展示复杂的数学和科学现象,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例如,在讲解天文学知识时,可以使用模拟软件展示行星的运动轨迹,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探索和发现。

(三)学生活动,探索实验

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探索实验活动,是实现数学与科学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简易的科学实验装置,通过操作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计算实验中的数据,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这种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手实验了解科学原理,并通过数据计算理解数学概念,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结合数学和科学的实验项目。例如,在学习浮力和体积时,学生可以通过制作简易的浮力实验装置,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计算物体的体积和浮力。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浮力的基本原理,还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理解了体积和浮力之间的关系。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空气污染检测实验,利用自制的简易空气检测仪器,测量并记录不同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空气污染的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这种跨学科的实验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探索实验活动,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设计这些实验活动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例如,设计一个节能环保主题的实验项目,学生可以通过计算家庭用电量,分析并验证节能措施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节约能源,还通过数据计算和分析,理解了数学和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学习项目,主题探究

设计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学习项目,能够将数学和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能力。例如,在环保主题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数学计算分析家庭和学校的能源消耗数据,识别主要的能耗来源,并设计相应的节能措施。接着,通过科学实验验证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学生可以记录实施前后的数据变化,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得出节能措施的有效性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中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技巧,还要理解科学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验证方法。例如,通过监测不同教室的照明和用电情况,计算每个教室的耗电量,然后设计并实施更节能的照明方案,再进行数据跟踪,比较节能前后的效果。这种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和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还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题探究项目还可以扩展到更多的实际问题中。例如,在水资源管理项目中,学生可以研究家庭用水情况,计算每日用水量,提出节水措施,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效果。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在实践中验证和运用所学知识。同时,这些项目还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因为他们需要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项目的各个环节。

主题探究项目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还帮助他们建立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例如,通过环保项目,学生不仅意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还能通过实际行动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结语

通过跨学科教学,将小学数学和科学有效融合,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文探讨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索实验和主题探究等策略,均展示了在实际教学中融合数学和科学知识的可行性。这些实践策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未来的教育应更多地关注跨学科融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旭顶.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研究[J].赢未来,2019(35):82.

[2]周福岭.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科学与数学教学的碰撞[J].天津教育,2023(33):158-160.

[3]顾奇丽.小学科学和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路径[J].新课程研究,2023(25):41-43.

[4]林伯韬.弥补断层·深入原理·实践赋能:小学科学和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9):79-82.

[5]陈丁丁.小学数学与科学课程整合教学的实践途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初一版,2022(6):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