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学科壁垒 树立全新教学理念

2025-01-03黄海涵

小学科学 2025年4期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在明确小学科学跨学科融合教学价值的基础上,提出突破学科壁垒、树立全新教学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科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5) 04 125-127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了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及提高思维品质的教学目标,尤其强调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科学学科中采取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学科的知识、方法、资源进行融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突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以下说明小学科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途径。

一、与信息技术融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小学科学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变革。将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呈现生动、形象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在探究植物生长过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植物生长的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这一融合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3课《种子长出了根》和第7课《种子的传播》的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形象化展示教学内容。《种子长出了根》和《种子的传播》是小学科学中关于植物生长和传播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形象化展示种子从萌发到长出根的过程,以及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这一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科学知识拓展,拓宽学生学习视野。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开放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主搜集关于种子生长和传播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植物生长和传播案例,这样也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此外,教师还可利用互动教学软件,提高课堂互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互动教学软件可以提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如教师可以利用互动教学软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线测试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植物生长及多种不同植物种子传播途径等多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互动教学软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还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虚拟实验平台可以提供安全的、可重复的实验环境,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入理解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平台,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如模拟种子的萌发、种子的传播等。这样的实践操作教学,可让学生深入地理解种子生长和传播的原理,培养其实践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与语文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则包含了大量具有丰富文学价值的科普文章。这些文章不但介绍了科学知识,还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案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将小学科学与语文学科进行融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电路”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诸多科普文章,让学生在课前阅读与“电路”相关的文章,如著名的“富兰克林风筝实验”“电风筝费城实验”,还可以阅读《亚历山德罗·伏特:电学奇才》《伏特定律理论》等。借助语文学科中精彩的语言表现力,让学生可以快速读懂科学知识。

首先,通过语文课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电路”教学中,引入关于电的文学作品,如科学童话、科普文章等,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电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可加深学生对电路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其次,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电路”教学中,可安排学生撰写关于电路的简单说明文或科普小短文,介绍电路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安全注意事项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巩固电路知识,还能够锻炼自己的信息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通过跨学科项目合作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电路”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进行关于电路的小组研究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合作完成一个电路小制作或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电路知识进行设计和操作,同时也要与组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协作和分享。开展跨学科项目合作,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电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阅读、写作和跨学科项目合作等方式,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这种融合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与数学学科融合,锻炼学生举一反三能力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于促进整个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数学作为工具,为人们提供了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将小学科学与数学学科进行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测量、计算和数据分析。学生在实践操作时,可借助不同方法明确科学知识内核,并对科学精神产生深层次感悟,树立更为“精确”的科学研究观念,锻炼自己的举一反三能力,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在开展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中第3课《不简单的杠杆》的教学中,可借助小学数学学科中的数学模型、实验数据计算与分析以及数学图形分析方法,进行科学杠杆原理的解释及相关运用实践教学。

第一,建立数学模型。在《不简单的杠杆》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和平衡条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如力的平衡方程或杠杆的力矩平衡方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杠杆的运作机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二,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在杠杆实验中,学生会收集到一系列的实验数据,如作用力、力矩和位移等。学生需要运用数学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计算平均值、绘制图表和进行统计分析等。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并发现杠杆原理的规律和特征。

第三,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科学知识迁移与举一反三。在掌握了杠杆的基本原理后,学生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其他相关的问题中。例如,学生可以思考如何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省力的工具或装置,或者如何通过调整杠杆的支点改变力矩的大小等。这一知识迁移和举一反三的过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及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知识迁移能力也是学生未来创新和发展的关键能力。

在《不简单的杠杆》的教学中,运用数学学科知识及计算方法进行科学知识的表示与实践验证,让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还能够培养其数学思维、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四、与美术学科融合,开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力的学科,其早已超越了传统的技能训练范畴,成了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小学科学与美术学科进行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开发抽象思维。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观察、实验和分析,从而获取科学数据和现象。而且,运用美术这一视觉艺术与科学学科进行融合,可为学生展现科学知识及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本质,尤其可以让学生从美术的视角诠释科学。

例如,在运用美术知识中的“漫画”绘画方法进行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第3课《磁铁的两极》、第4课《磁极与方向》和第5课《做一个指南针》的教学中,学生在绘制科学漫画时,需要将复杂的“磁铁”科学现象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故事情节。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磁铁的两极》《磁极与方向》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漫画手绘、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磁铁的特性和运动轨迹。通过运用美术手段,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磁力线具象化,更好地理解磁场的分布和变化,这也十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空间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教师甚至可引导学生在理解相关概念后,利用科学原理创造美术作品。在《做一个指南针》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磁铁的指向性制作一个小型指南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理解指南针的工作原理,还可亲身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如此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还可借助跨学科项目合作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磁铁与艺术”为主题的跨学科项目合作,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利用磁铁的特性进行美术创作,如设计磁铁小玩具、创作磁铁艺术装置等。通过与美术学科的融合,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磁铁的性质和应用,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与美术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可以通过美术手段表现科学知识、利用科学原理创造美术作品以及跨学科项目合作等方式,开发自己的抽象思维和创造力。在《磁铁的两极》《磁极与方向》《做一个指南针》的教学中,这种融合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磁铁的性质和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建立多学科联合的教师团队、设计综合性强的课程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等。另外,教师还需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提升自己的跨学科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黎娜.小学科学课堂跨学科教学[J].文理导航,2023(12):10-12.

[2]罗萍.STEM视野下小学科学课堂的跨学科教学探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1(2):129-130.

[3]张婕.基于跨学科概念的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融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8):78-80.

[4]林莉莉.跨学科融合开辟教学新境界[J].小学科学,2023(4):82-84.

[5]顾奇丽.小学科学和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路径[J].新课程研究,2023(25):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