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教学
2025-01-03何史训
〔摘 要〕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越发凸显,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为确保教学活动能够契合时代的不断发展,需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通过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使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不仅是提高数学教学品质与成效的关键,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鉴于此,本文深入剖析了大数据时代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诸多优势,并围绕当前教学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数据;信息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5) 04 122-124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教育界越来越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对综合人才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融入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课程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为创建智慧课堂提供了重要支撑。考虑小学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复杂的数学概念直观化、生动化,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并实施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方案,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一、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依赖板书讲解知识,进行习题训练,这种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限制了他们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信息技术的引入彻底改变了这种情况,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易懂,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应用题和推导公式时,利用动画演示不仅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引导学生快速理解相关知识,在降低数学学习难度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让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还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提高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进而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面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并且学习过程显得枯燥乏味。而在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融合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动画、图像、微课等,能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有效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让学生轻松地吸收数学知识。此外,信息技术的引入还打破了传统学习模式,为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在这种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所在,从而调动学习能动性,积极投入数学学习中。
(三)提升教师备课效率
为了激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生命力,教师需有效整合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对网络平台的使用,迅速搜集到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料,大幅提升备课效率。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线获取图片、动画等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素材,这不仅缩短了备课时间,还能对教学内容加以丰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教学。高效的备课流程使教师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制订教学计划,进而精准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转型困难重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策略,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传统教育框架的桎梏、改革初期的摸索以及教材内容的局限性,这些都可能导致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出现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师还需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以便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然而,由于数学本身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因此从传统纸质教材向全面信息化教学转型困难重重。此外,教师在备课阶段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加重了工作负担,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教学探索。因此,这可能导致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持保留意见,担心其带来额外的教学压力。
(二)教师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在大数据背景下,虽然数学教学中已经开始使用信息技术,但由于一些教师年龄较大,对这样的教学模式较难接受,加之对信息技术及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认识不够,导致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只能进行基础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同时,要在教学中更好地对信息技术进行使用,教师不仅要全面了解数学知识体系及其相互关联,还必须对数学的深层含义进行理解,以便制作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教学资料。此外,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一些教师在快速辨别资源质量方面存在困难,这同样阻碍了高效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建设。
三、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
小学数学课程涉及众多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学生需层层深入地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并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知识应用技能。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适宜的教学环境,摈弃传统教学中仅仅依赖口头讲授的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的构建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学习环境下进行探索和思考,以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利用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难以深刻理解课本教学内容。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出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如向学生展示梯形在舞台布景中的运用,或展示景观设计中出现的平行四边形、圆形等园林造型等。通过直观的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几何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运用。随后,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归纳,总结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点和结构。
(二)优化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包含理论基础又极具实践性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十分重要。但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如部分学生在理解能力或逻辑思维方面存在局限性,往往难以快速捕捉数学概念,进而产生畏难情绪或兴趣缺失,这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新课导入环节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好的课程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其课堂参与度。因此,为优化新课导入,教师应积极运用多样化的信息化工具。例如: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即时互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数学知识;或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
例如,在开展“统计图”知识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对绘制方法的掌握。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展示一幅反映一周内平均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并借助信息技术动态呈现绘图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表中的气温波动,并提出诸如“各点连线的意义是什么”和“如何解读气温的变化趋势”等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思考。这种结合图像与问题的导入策略,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确保教学导入既有效又合理。
(三)优化几何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思维
几何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是开启学生空间世界的一把钥匙。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几何概念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教师需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这些可能让学生感到困惑的知识点转化为其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以此激发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
例如,可展示电梯如何上下移动、风车怎样旋转,将几何中的“平移”“旋转”等概念,以动画的形式直观展现出来。在电梯动画展示中,学生可以看到电梯从一楼缓缓上升至顶楼,再平稳下降至地面。在这个过程中,电梯的运动路径和位置变化,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平移”的数学概念——物体在空间中的直线运动,不改变其形状和方向。这样,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能直观地感受到几何变换的魅力,有利于他们将抽象的几何概念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快地理解和吸收这些知识。
(四)进行直观演示,突破教学重难点
由于小学数学课堂时间有限且教学内容广泛,因此教师需精准识别教学重难点,并据此合理规划教学时段,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高效性。这些教学重难点往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在此情境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教学过程中。具体而言,教师可巧妙融合Flash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将那些原本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呈现,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开展“圆的面积”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圆形被精准分割成16等份然后重组的过程,让学生亲眼见证知识构建的每一步,从而深刻理解其背后的数学逻辑与原理。同时,微课视频作为一种灵活的教学资源,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深入剖析重难点的平台,还可以支持学生进行个性化08e6a5b777b67203c506a4f1b220d33d学习与自主复习,以此强化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深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能够让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得到提升,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为了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教师应积极探索微课视频与在线学习平台的创新使用,精心策划课后作业,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微课等新型教学工具已深深扎根于教育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突破了传统课堂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学习的触角延伸至课外,为学生的预习、复习乃至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应灵活运用信息化工具,将数学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多元化,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深度地开展课后探索。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可基于学生的掌握程度,精心设计层次分明的课后作业。如通过基础的人民币换算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相关应用题,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相关微课视频上传至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节奏和能力水平,灵活选择学习材料进行个性化学习,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内化。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实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快速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优化作业设计。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为此,教师应在教学设计、实施以及评估等多个环节中,积极融入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对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探索创新,不断优化现有的教学流程与模式,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终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文系2024年度漳州市教育装备中心(漳州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大数据的数学学习方式创新实践研究”的成果,立项批准号ZXK202421】
参考文献
[1]李树军.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3):65-66.
[2]邱海洪.大数据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2(10):76-78.
[3]吴涛,曹青,黄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4):64-65.
[4]陈莉琴.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甘肃教育研究,2024(2):90-92.
[5]王芳.教育信息化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探究[J].贵州教育,2024(1):62-64.
[6]宋吉金.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策略简析[J].天津教育,2021(33):165-166.
[7]崔欣.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20(32):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