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项目式学习在大单元教学中展现独特活力
2025-01-03何正新
〔摘 要〕 在当前科技迅速进步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科学教学方法常侧重于知识的直接传授,忽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主动探索,限制了学生科学兴趣和创造力的发展。项目式学习作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和探索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科学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本文深入探讨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力的提升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期为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关键词〕 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5) 04 043-045
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实践操作和主动探究的机会。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深入研究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科学单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实践表明,项目式学习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与学习主动性,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旨在为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提供实证依据,并呼吁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和推广项目式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改革,期望培养更多具备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力量。
一、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实践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引入,显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鼓励他们积极探究、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学生在选择以及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主题时,能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这种体验极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从传统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科学探索的先锋,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找到了自我价值,进一步点燃了求知之火。
(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项目式学习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孕育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项目推进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这种跨学科的学习实践锻炼了学生的知识整合与应用能力,同时,团队合作和沟通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也促进学生社交技能的提升。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面对真实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并寻求创新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全方位的能力培养,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创新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三)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项目式学习通过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式学习更加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掌握科学原理,更能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与应用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的知识记忆,更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在项目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方案,这一过程极大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全面理解。
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原则
(一)层级结构原则
推进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时,层级结构原则是不可或缺的指导准则,着重强调了知识体系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要求教育者根据教学单元的整体目标,精心组织知识点,构建出条理清晰、逐层深入的知识框架。通过这一设计,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先从基础概念和原理的识记与理解开始,再逐步进展到知识的实际运用和深层次分析,最终实现科学思维的质的飞跃和创造性思考。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规划也应遵循层级结构原则,以确保每一项活动能有效助推学生思维能力的阶梯式成长。
(二)学生主体原则
学生主体原则凸显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鼓励学生依托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自发性的探索和创新性实践。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知识储备的多样性,设计出既符合学生实际又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在项目中寻得自我定位并实现个性化发展。教学活动应贴合学生的知识背景与兴趣点,防止教学目标设定得过高或过低,确保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能够获得实质性的自我提升与全方位发展。
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路径
(一)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在项目式学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为整个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这一点尤为重要,以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课程为例,教师可通过精心设定学习目标,引领学生踏上深入探究植物生长与环境奥秘的旅程。课程伊始,教师便通过引入植物生长与环境互动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借助丰富多彩的植物图片或实地考察校园植物的方式,教师提出一系列富有引导性的问题,诸如“植物是如何从种子一步步生长成熟的”“不同的植物对环境有哪些特殊的需求”,这些问题既与课程标准紧密相连,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随后,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共同描述植物从种子萌发到成熟的生命周期,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更要深入理解其中的关键阶段,如种子的萌发、根系的生长、叶片的展开等,这样的学习任务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植物生命周期的认识与理解。教师还需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植物对水、阳光、土壤等环境因素的需求差异,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和进行数据分析,学生得以亲身感受到这些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例如,学生发现某些植物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更为旺盛,另一些植物则更偏好阴凉潮湿的土壤环境,这样的探究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更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意识和环保意识。
项目式学习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同样不可或缺,教师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思考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对实验结果提出合理解释,并探讨可能的改进方案。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如何不断反思与进步。
(二)提供资源与指导
提供资源和指导在项目式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同明灯,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引导学生朝着项目的正确方向迈进。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沸腾了》为例,教师可通过精心策划的指导和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项目开始之际,教师首先介绍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与气态,并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演示引发学生的兴趣,随后鼓励学生提出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问题,如“水在什么情况下会沸腾”“沸腾的水会产生哪些现象”等,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及探索水的三态变化,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丰富的学习资源,推荐相关的图书和在线文章,这些资料中包含了详细的知识讲解和生动的实例,有助于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框架。教师还利用视频和图表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性和变化规律,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水的沸腾现象,教师特别设置了虚拟学习平台,这个平台上包含与水的三态变化相关的各种多媒体资源,如模拟实验、交互式学习活动等。学生可在这个平台上自主学习,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探究温度、压力等因素对水的状态变化的影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学校还可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实验室或设备,让学生能够使用专业的模拟软件或在线模拟工具进行深入学习,这些工具可帮学生直观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提升学习效果。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与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勇于探索,同时也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与支持,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家校共育,深化学生科学学习体验
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强调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这种模式下,家长与教师不再是孤立的教育者,而是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以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食物中的营养》单元教学为例,家校共育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实践能力,通过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如一起探索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家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具体实践中,家长可带领孩子一起制订购物清单,前往超市或农贸市场选购各类食材。选购过程中,家长可向孩子介绍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让孩子了解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回到家后,家长可与孩子一起动手制作营养餐,让孩子亲身参与食物的准备和烹饪过程,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烹饪技巧。教师还可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家庭科学实验,如利用简单材料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这些实验能够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家校共育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家长能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也能在和孩子的互动中增进亲子关系。同时,教师也能从家长那里获取更多关于学生的信息和反馈,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四、结语
在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中,项目式学习展现出独特的活力和创新性,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实践项目,让学生在探索、合作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学生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更能在实践中锤炼跨学科思维,提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团队协作精神。这一教学方法有效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束缚,为学生带来更加生动、贴近实际的学习体验,将项目式学习融入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学生更高效地吸收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培育其学科素养。这种教学模式革新了传统教学,是对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深度贯彻。
参考文献
[1]黄申友.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设计及优化策略:以“创意小乐器”项目为例[J].科教导刊,2021(36):61-63.
[2]王璐.小学科学亲子项目式学习劳动课程的开发:以“宅家种蒜苗”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0(20):68-70.
[3]潘伟锋.小学科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以“轮子”教学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20(2):55-57.
[4]徐燕,曹温庆,张煜,等.小学科学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2(8):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