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阅读融入教学的有效方法

2025-01-03马新蒙

小学科学 2025年4期

〔摘 要〕 科学阅读对于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通过将不同形式的科学阅读融入课堂,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阅读能力得以提升,科学素养也得到发展。本文立足科学课堂,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访谈法,探讨在科学课堂上可实施的科学阅读策略,如创设情景巧用绘本、阅读案例分析、科学家角色扮演,并通过纸质文本阅读技巧及数字化阅读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科学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5) 04 028-030

一、问题的提出

学者尤尔曾提出:“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科学学习,在科学教学中,阅读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学阅读能力的提升直接作用于科学成就的取得。”目前我国的科学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SQMPXyNenQ0Fp0+JZi8i5A==究能力得到提升,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对科学文本阅读的指导。科学阅读是培养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的一环,科学阅读的缺失,势必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笔者认为,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情特点,教师应该选择有效的科学阅读教学策略。只有当学生具备解读科学文本、数据,以及通过科学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将之前积累的知识在生活中加以实践探究,甚至创新发明。本文将从教学中有效进行科学阅读的策略方面进行阐述。

二、将阅读融入科学教学的意义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科普阅读,强化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精神有助于建设“全民阅读”的社会文化环境,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

通过科学阅读,学生可以丰富和更新知识体系;掌握科学的方法,能够用科学的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习科学家的创新和探索精神,激发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批判思维,提升科学思维,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些能够体现出综合性阅读的优势。因此,在教学中融入科学阅读对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三、将阅读融入科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善用绘本助力科学阅读,创建真实情境展开实践探究

兰本达发现“在小学的大部分时间里,大多数孩子的阅读能力明显落后于通过实践和经历学习的能力”,并对关于科学阅读的教学提出了建议:在小学开展科学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需要带着自己的先验知识及观点进行阅读。科学阅读不能仅仅依靠学生自己完成,需要教师将科学阅读以合理的形式与教学内容结合,出现在课堂上。

徐杰提出科学阅读的种类丰富,并不局限于科学教科书。像科学美文、科学漫画、科学童话、科学故事及动漫等电子类资料也属于科学阅读的文本范围。小学低年龄段的同学识字量不够,而且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都有待于提高。因此,针对低年级学情,教师可以通过绘本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阅读,重点培养并保持阅读兴趣。

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13个核心概念,绘本的挑选可以分类到物质科学领域、生物科学领域、宇宙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并通过科学观念、科学思维、实践探究、态度责任四个维度,构建立体的相互交织的育人网。因此,在备课时应该对照课程标准,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在通过对本节课教科内容进行仔细研读之后,对绘本进行分析,确定绘本内容并找到与本节课的连接点,巧妙设计,将绘本以情景导入、课堂资源补充、课后实践探索等不同形式进行融合。

例如,一年级上册“周围的植物”这一单元是观察植物,教师利用绘本和校园的小菜园一起完成本单元教学。《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着力将生命现象及其相互关系或特征进行解释后形成生命观念。结合学生情况、课标及校园环境,教师把绘本确定为《奶奶的菜园》。这本绘本文字精练,版面插图精美,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绘本里涉及的植物,在学校的菜园里有种植。学生通过绘本的科学阅读之后再去观察植物,书本上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化,强化了科学观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发展了科学思维,深化了实践探究。

确定了与教学内容匹配的绘本之后,教师在班级进行了绘本共同阅读,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将课堂转移到学校小菜园进行户外观察实践。学生将之前在课堂学到的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到植物的特点,记录下来。最后回到课堂,请学生分享交流讨论。在经过这一学习历程之后,学生形成了准确的科学观念,并且能够将课堂上的知识与生活结合,初步尝试用学到的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释,科学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科学阅读是通过阅读科学文本来进行教学,包括科学普及读物、科学文章、科学童话、科学故事等,以促进儿童的科学学习的过程。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绘本选择更为丰富,有些绘本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少儿版的编绘,如《天工开物》、二十四节气等。学生在阅读绘本之后,可以将绘本中的科学知识转变为科学实践,进行探索、发明创造。学生也可以尝试对绘本的内容进行新编或者续编。学生在尝试进行绘本表达时,需要用科学证据支持科学现象,用科学语言表达科学事实,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

(二)以案例式科学阅读提升阅读能力,渐进式形成科学观念

案例式阅读的策略是指从一个案例出发,分析该案例,从而获取知识的策略。其基本流程为:明确案例—阅读科学材料文本—交流分析案例—总结科学知识。通过案例式科学阅读,可以训练并培养学生的精读和略读等阅读能力,增强科学阅读自信。

例如,在进行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节课《认识工程》的学习中,精选文字资料阐述明确指向建设港珠澳大桥的目的和工程建设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让学生了解工程建设最为核心的关键点,教科书提出了四个问题。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寻找到第四个问题的答案,笔者在课前查找了关于这一部分的阅读资料,并结合小学生的阅读特点进行了语言的筛选和重新编排,之后在课堂上发布小组资料卡,让学生阅读资料卡片找出大桥的主要建造过程并进行简单概括,之后进行小组间的分享:如何锁定关键字、如何联系整段文本进行理解、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哪些信息是干扰信息等。这样长期有效的阅读资料的积累与技能的训练,在提升学生科学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采用角色扮演丰富科学阅读,强化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学生往往无法有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因此,教师通过向学生提供恰当的阅读材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想象等,能以另一种方式代替亲身体验。兰本达指出,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家精神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不仅需要通过文本阅读去了解科学工作者的经历或者心路历程,还需要在阅读之后,能够扮演阅读材料中的角色,以便更进一步明确角色的思想和心理活动。

科学书有一页“科学家这样做”的短篇文章,此外,在教材中也穿插了很多科学家的介绍。在遇到这样的阅读资料时,学生可以先进行资料阅读,再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策略,学生不仅能够主动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的故事,了解科学的探究史,尝试“像科学家那样思考、探究”,而且能在阅读中体会到科学家的精神,尤其是当自己遇到困难时,能够以科学家的精神激励自己永不轻言放弃。通过科学阅读,学生也能发现科技的进步需要知识的积累,而知识在验证过程中,也并不总是正确的,启发学生要从科学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事物,敢于大胆质疑,敢于探究。

(四)提供方法指导与阅读训练,提升学生阅读关键能力

马明辉提出除了文字外,科学文本的阅读还包括对符号、数字运算、图表等具有科学意义的表示方式的解读。蔡铁权、陈丽华将科学阅读分为三大类:以掌握核心概念为核心的科学阅读、以获取信息为核心的科学阅读和以反思批判为核心的科学阅读。朱建峰还对不同的文本类型进行不同的专项训练,如兴趣训练、速度训练、信息提取训练等。

为了降低学生在科学阅读中的困难,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一些阅读技巧的训练。对于科学文本的阅读,可以分不同的年级,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培养。例如,低年级学生认字量较少,就可以筛选一些字词简单的科学文本进行阅读,在阅读时,可以教师带读,再学生齐声朗读,最后教师解释含义。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教授一些阅读技巧:如何寻找文章关键字、关键句、遇到生僻的词语如何联系上下文寻找含义、如何进行精读和跳读,等等。这些技巧的传授,会降低学生因为看不懂长篇的科普文而放弃阅读的概率。

在科学阅读中,图表、数据等非文本资料也表达着大量的信息,因此在科学阅读中,除了文本阅读,还应该注重数字、表格等的理解和应用。在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中,有用条形图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在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增加船的载重量”中,有对设计图和数据信息的提取分析。这些都属于科学阅读的范畴,都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传授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培养科学阅读习惯并建立科学阅读信心,提升关键能力,发展科学素养。

(五)辩证看待数字化阅读,促进学生科学深度阅读

数字化的阅读所带有的情景性、沉浸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使科学阅读的内容更为直观,也更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为课堂上知识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如在“声音的强与弱”“声音的高与低”的教学中,学生感知声音的强、弱、高、低是学习的基础。但是我们的感受是无法被看到的,如何将感受的表达视觉化,是顺利学习的重要支持。笔者在教学时,在各类与声音相关的App上,将声音强弱、高低的曲线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分析图像和数据,小组进行图像和数据解读,表达交流。

但在数字化阅读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警惕,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很多信息的真实性并没有经过验证,如果学生阅读到这些信息,不假思索地加以吸收,很可能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难以矫正。因此要培养学生辩证性思考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信息时加以思考、敢于质疑,并利用数字化阅读的优势,寻找观点证据,尝试实践探索,进行验证或反驳,强化科学思维。

四、将阅读融入科学教学的反思

本次探究是立足科学课堂进行的科学阅读的实践,意在探索将科学阅读融入教学的有效方法。但是对于学生获得的科学阅读能力在课外阅读中的应用缺乏进一步的研究,并且在研究过程中评判方式不够科学系统,缺乏长期的对比检测。

参考文献

[1]周忠和.汇聚全社会力量,加快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J].科技导报,2023(7):1.

[2]徐杰.加强科学阅读提升科学素养[J].海峡科学,2019(3):25-26.

[3]张莲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低段科学阅读实施建议[J].新课程,2021(10):36-37.

[4]马明辉.我国科学阅读类图书出版的前瞻性分析[J].出版广角,2015(6).95-97.

[5]蔡铁权,陈丽华.科学课中科学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新思维,2020(2).49-51.

[6]朱建峰.初中科学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教育,2008(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