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高效课堂
2025-01-03吴王颖
〔摘 要〕 STEAM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教育模式,尤为注重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将其引入小学科学教学中,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而情境教学法在STEAM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促进科学、技术与数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 小学科学;STEAM教育;情境教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5) 04 007-009
情境教学支持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借助各类教学情境,可以将课本的理论知识融入其中,并结合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处理具体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够简化教学难点,使复杂的科学概念变得易于学生理解,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实现小学科学高效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
在STEAM教育视域下,将科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可以把抽象的科学概念具体化。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中更容易理解科学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成效。在实际教学中,创设基于生活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中学习,更能体验学习的意义,从而积极参与科学学习,并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引入科学概念,使学生感到科学既有趣又实用。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教师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引入科学探究活动,如使用常见的厨房用品来探索物质的性质,观察天气变化引出对气象科学的讨论。
以《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一个简单而富有趣味的活动来引导学生探索空气的存在。让学生尝试将一个空的塑料瓶子在水盆中压下去,观察瓶子内部的空气是如何阻止水进入的,直观展示“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空气的物理属性。在实际教学时,教师需精心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塑料瓶、水盆等,设计引导性问题:“你认为瓶子里有空气吗?空气会占地方吗?”以此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提供必要的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在生活情境创设下,小学科学教学能够更加生动有趣,满足当代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游戏情境
在STEAM教育模式下,创设游戏情境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探索科学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游戏化学习,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在参与游戏的同时掌握复杂的科学概念。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正向激励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情境中,实现小学科学的高效教学。
例如,在教学《土壤的成分》一课时,可以设计“小小地质学家”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扮演地质学家探索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教师需准备多种土壤样本,如黏质土、砂质土、壤土等,并将这些样本分配给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土壤的基本成分及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土壤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随后为学生发放几种不同的土壤样本,并使用放大镜、过滤器等工具来观察土壤中的不同成分,如石子、沙粒、泥土等,记录各自发现,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提出挑战性问题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并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科学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游戏化学习有助于学生在互动探索中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简化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实用的科学知识。
三、创设故事情境
故事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情感共鸣的学习环境,利用故事中的角色、情节,使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概念。故事情境对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现象的理解,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故事情境设计应将科学概念融入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使学生在聆听故事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学习科学知识,并结合广为人知的童话传说,将科学原理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认识固体》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奇妙的石头王国”故事。故事内容为:一个老巫师邀请学生帮助他分类王国中的各种奇妙石头,以解开一个古老的谜题。故事开始时,老巫师介绍几种不同的固体,如砂石、金属、塑料等,并展示它们各自独特的特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向学生讲述这个故事,设置情境,并引入角色和任务,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种固体材料的讨论。教师需事先准备好不同的固体样本,如石头、硬币、橡胶球等,让学生以触感、听敲击声等方式探索这些物质的硬度、质地、重量等物理特性,记录各自观察结果,并讨论这些固体的使用场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故事中的新元素,如某种神秘的新石头的发现,要求学生判断其类别,并根据自己的讨论结果向全班展示如何帮助老师分类并解开谜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对固体物质特性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以及合作能力,实现STEAM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创设竞赛情境
在STEAM教学中,竞赛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深化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并提供挑战性的环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运用科学知识。竞赛情境的创设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提高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交流与协作。教师需精心设计科学活动,使其既具有挑战性也能够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并保证竞赛的目标明确且与学习目标相符、竞赛规则公平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认识液体”相关知识时,可以开展与液体相关的科学实验,探索液体的不同属性,如流动性、密度等。每项实验都设计为一个竞赛项目,学生需要完成相同的实验,并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准确地记录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液体的基本性质,说明每项实验的具体任务,如测量不同液体流动速度的实验,学生需要使用计时器和量杯,比较水、植物油和糖浆等液体通过同一长度的管道所需的时间;也可以带领学生探究哪种液体能更快溶解某种固体,如糖或盐,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液6d34f058d475b1f80e8ac72c8dc1ddde体溶解相同量固体的时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监督实验过程,确保学生正确使用工具,维持竞赛的公平性,由此帮助学生巩固对液体性质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五、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入实际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提升实践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问题情境教学鼓励学生采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在问题设计过程中,应关注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以《认识常见材料》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项目:制作一个能够承受一定重量的小桥模型。要求学生选择适合的材料来建造该模型,并确保其稳定性。教师应先向学生解释为什么要选择正确的材料,并展示一些常见的材料,如木头、塑料、金属。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为每组提供不同类型的材料,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索每种材料的特性。每个小组需要对比不同材料的强度、重量,从而决定最适合建造小桥的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何系统评估每种材料的优缺点,如进行弯曲测试、重量承受测试等,并鼓励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讨论过程。教师还应监督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进行,使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材料的科学特性,学习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六、创设探究情境
探究情境强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基础。在STEAM教育视角下,可创设小学科学探究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其科学探索能力,让学生在探究情境中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探求科学知识。探究情境能够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求解决方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实现小学科学高效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磁铁的吸力》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磁铁任务挑战”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探究磁铁吸引不同材料的能力、磁铁的极性以及磁力的距离衰减等。在活动开始前,先向学生介绍磁铁的基本属性,准备不同材料,如铁钉、木块、塑料片等,并设定一系列探究任务:哪些材料会被磁铁吸引?磁铁的吸力能通过哪些物质?磁铁吸力与距离的关系是什么?随后要求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并实施来回答上述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学生讨论过程,提供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进而加深学生对磁铁科学原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科学知识,实现深化学习与提升应用能力的双重目标。依托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探索科学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
在STEAM教育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科学知识,确保教学的高效性。将情境教学方法运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竞赛情境、问题情境以及探究情境等,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与操作中将多个学科知识相结合,既可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果,又能够实现STEAM教育目标,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超.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科学情境教学探讨[J].新课程,2021(34):104.
[2]姚红娟.融入STEAM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设计分析[J].智力,2022(12):139-141.
[3]陈巧芳.小学科学融入STEAM理念的设计与实践探究[J].家长,2023(22):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