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的实践策略

2025-01-01仲维亮冯璐璐

参花(上) 2025年1期
关键词:学术师生数字化

一、引言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既是知识的存储中心,也是文化的传播平台,承载着培养人才、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传播职能,推动文化事业建设,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本文就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

二、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文献资源的存储库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的存储库,汇聚了丰富的书籍、期刊等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通过科学的保存手段,对古籍、珍贵手稿等文献资源提供了专业性的保护,延长了这些珍贵文献的寿命,使其能够为后人提供宝贵的历史信息。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对已有的学术文献进行分类、索引、整理等工作,以便师生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高校图书馆通过丰富的馆藏资源建设以确保学术知识的延续性,使学者和研究者能够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学术边界。

(二)数字阅读的推广者

高校图书馆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资源变得更加开放,推动了自身数字化建设,以适应数字时代学术研究者对数字阅读的需求。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高校图书馆承载着数字资源管理和传播的责任。通过建设数字图书馆、推广电子阅读、提供在线数据库等方式,高校图书馆将文化传播的渠道不断扩展,实现了跨时空的知识传递,使人们能够更灵活地获取和分享知识,进而推动了信息的广泛传播。[1]

(三)多元文化的交流平台

高校图书馆是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一方面,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展览、讲座等,高校图书馆能够促进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打破地域壁垒,使不同背景的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尊重并共享彼此的文化。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仅广泛覆盖本土文化,还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献资源。通过收集和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献资料,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文化视角,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

三、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的现状

(一)成效

各大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通过丰富的藏书和数字化资源为师生提供了广泛而深入的学科支持。第一,一些高校在注重本地文献搜集与整理的同时,还引入了国际学术著作,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引进了先进的学科理念,促进了地区文化传播及学术水平的提升。第二,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推广使学生和教职员工能够更便捷地获取阅读资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纸质文献资源单一传播的局限。第三,高校图书馆日益重视学科资源建设,逐步完善了各个学科的藏书体系,藏书门类丰富,满足了师生在不同领域的学术需求,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传播。[2]第四,一些高校图书馆积极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激发师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了多样化的活动和项目。如“读书角”活动,设立专门的阅读角,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举办相关的阅读推广活动,包括书评分享、读书沙龙、作家讲座等,为师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一些高校图书馆不仅举办了“分享感悟 收获成长”主题读书会,还举办了“阅读之星评选活动”,鼓励师生积极参与读书活动;部分高校图书馆还开展了“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服务宣传周活动、“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系列宣传推广活动、科普系列活动、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等。这些活动极大地推进了阅读推广的开展,进一步实现了图书馆的文化传播职能。

(二)困境

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播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如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和数字化水平不足等。[3]

第一,有限的资金投入导致高校图书馆在新书采购、数字资源建设和文化活动开展方面受限。这制约着馆藏的及时更新和定期剔旧工作,影响了文献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此外,缺乏足够的文化活动经费导致高校图书馆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的能力有限,无法在校园内形成更加活跃的文化氛围。

第二,人才短缺是高校图书馆履行文化传播职能过程中面临的又一挑战。缺乏足够的图书管理员和文献信息人才使高校图书馆难以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专业服务水平不足不仅影响着阅读指导的服务质量,也限制了高校图书馆对当地文化深入挖掘的能力。

第三,数字化水平不足同样制约着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的能力。技术手段落后、现代化设备不完善,阻碍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升级的进程,使高校图书馆难以满足读者数字阅读的需求,不利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和全民数字阅读推广的推进,使图书馆建设水平无法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

第四,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播中面临着读者培训与引导不足的问题。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培训计划和引导机制,很多读者在面对庞大的馆藏资源时感到无所适从,难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源,限制了知识的获取和应用,影响了专业知识学习和学术研究的效率,导致图书馆文献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第五,高校图书馆还面临着学术交流与合作不足的困境,表现在缺乏持续性的学术活动,学术合作机制不够健全,与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联系有限,导致信息资源互通不足,阻碍了学术资源的共享和知识的跨界传播。这不仅制约了图书馆在学术领域的发展,也影响着校园内学术氛围的营造。

四、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的实践策略

(一)寻求资源支持

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可以着力于建立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

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以积极寻求与当地书店、出版社等文化机构合作,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通过与这些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联系,高校图书馆有望获取一些免费或优惠的图书资源,降低购书成本,丰富馆藏资源。其次,高校图书馆可以考虑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展开合作,建立图书馆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资源互借和馆际互助。这有助于丰富各大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范围,节省资源采购经费,避免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从而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最后,高校图书馆还可以与当地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紧密联系,争取赞助和捐赠,为高校图书馆带来更多的资源支持,促进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4]

(二)引入专业人才

为了弥补人才缺口,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灵活的雇佣方式,如采取全职、兼职等多样化的方式引入有经验的专业人才。通过全职聘用有经验的图书管理员与文献信息工作者,高校图书馆能够组建更为稳定、专业的人才队伍。拥有经验的人才可以迅速适应图书馆的工作环境,为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持,不仅有助于解决人才短缺问题,还能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连续性和专业性。此外,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聘用兼职人员的形式灵活应对图书馆繁忙时段的工作需求,还可以邀请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参与特定项目或活动,为图书馆带来新的视角和发展动力。[5]这些人才引进方式有助于快速而有效地解决图书管理员与文献信息工作者短缺的问题,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确保师生能够享受到更丰富、专业的文化服务。

(三)推广数字阅读

数字化资源推广是促进文化传播的一项关键举措,不仅能够提高知识的获取效率,还能够满足现代读者对便捷、多元化学习方式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图书馆在知识传播方面的使命。

第一,高校图书馆应构建数字图书馆,实现对实体馆藏文献资源的全面数字化处理,随时随地为师生提供便捷的阅读服务。此举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提升读者获取信息的灵活度与便利性。

第二,推广数字化期刊和学位论文数据库是图书馆提升学术资源利用效率和促进学术研究的重要举措。通过订购权威的数字期刊数据库,图书馆可以向师生提供高质量的在线检索和下载服务,使他们能够方便地获取最新的学术成果。这有助于丰富学术信息的来源,也有助于师生在教学和研究中获取更全面、深入的知识,从而提升整体学术研究水平。[6]

第三,高校图书馆可以丰富数字阅读的形式,开发多媒体学习资源。通过提供在线课件、教学视频、虚拟实验室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模式,满足师生对多元学习方式的需求,这有助于促进学科知识的深度传播,更好地实现师生在数字化学术环境中的互动。

第四,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和互联网推动数字化资源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通过图书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定期发布数字化资源推介、学术资讯等内容,吸引更多读者关注和参与,进一步提高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

(四)提供读者培训

加强读者培训与引导能够有效提升读者的阅读能力,激发其阅读兴趣,对于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促进文化传播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计划的读者培训与引导,高校图书馆能够更好地实现阅读推广的目标,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高校图书馆应实施分层次的读者培训计划。针对新入校的大学生,可设计数字阅读启蒙课程,旨在指导他们有效运用数字化资源,奠定坚实的文献检索与分析基础,进而提升个人数字素养。而对于研究生及教职员工群体,则应提供更为专业深入的研讨课程,聚焦学科前沿动态,以促进其学术研究与教学能力的双重提升。[7]

(五)加强交流与合作

学术交流与合作是高校图书馆知识传播的重要策略与有效手段。通过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高校图书馆能够拓宽信息渠道、促进知识共享、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同时也为文化传播注入新动力。[8]

第一,学术交流是高校图书馆进行知识传播的重要路径。高校图书馆可以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学术沙龙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内容涵盖各个领域的前沿知识、研究动态等,这不仅能为师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开拓其学术视野,也能促进高校学术成果的广泛传播,吸引更多专家学者参与,推动学术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第二,高校图书馆可以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数字资源平台,开放馆藏资源,实现共建学科资源库、共享数字化资源、开展联合培训等。合作方可以共享图书、期刊、数据库等文献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读者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所需文献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将学术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与社会服务中。[9]

第三,国际学术交流也是图书馆开展知识传播的重要方式。高校图书馆可以派馆员到国外图书馆进行交流和学习,了解国外图书馆的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同时,也可以邀请国外图书馆的馆员到本馆进行交流,促进双方经验互通和共同进步。此外,还可以为国内外学者提供开放的交流平台,支持他们进行跨国界的学术研究和合作。以上合作方式不仅有助于学术成果的产出,还能促进文化传播和学术交流。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图书馆的交流合作,高校图书馆能够获取更多的国际学术资源,拓宽学术视野,推动文化国际化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各大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高校图书馆将继续作为地方文化传播中心,深化各项策略的实施,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师生,为知识传承和文化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推动地方文化在新时代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倪燕.安徽文化传播与区域影响力提升研究——以安徽省5所高校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2,40(06):114-121.

[2]龙腾.泛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提升文化传播功能的策略分析[J].文化产业,2022(30):112-114.

[3]孙晓琳.基于用户需求的南疆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研究[J].大学,2020(31):107-108.

[4]刘澜.试论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传播[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0):26-28.

[5]秦月.“文化润疆”背景下对新疆高校图书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以昌吉学院图书馆为例[J].办公室业务,2023(03):177-179.

[6]张宁.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3,40(03):43-45+52.

[7]李青丽.新疆高校图书馆文化润疆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经济师,2022(08):215-216+218.

[8]李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传播研究[J].情报科学,2020,38(12):105-109.

[9]黄丹.新疆高校图书馆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科技信息,2021,38(12):82-84.

(作者简介:仲维亮,男,硕士研究生,新疆和田学院,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冯璐璐,女,硕士研究生,新疆和田学院,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责任编辑 王木)

猜你喜欢

学术师生数字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数字化制胜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