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视角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分析
2025-01-01刘子泽
摘 要: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挑战,并提出促进我国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从市场规模、技术进步以及法律法规角度,阐述了电子商务在中国经济和国际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了国际市场环境复杂、技术差异与数据安全问题、物流与支付体系难题等方面的挑战。尽管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已经全球领先,但仍需面对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国际市场准入壁垒、技术标准差异、支付与物流效率问题等,这些挑战对企业的运营和全球竞争力构成重要影响。文章针对提到的问题,为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包括优化跨境贸易环境、加大技术投资和提升数据安全、加强国际合作完善物流和支付体系等,旨在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贸易壁垒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电子商务的市场也呈现蓬勃发展趋势,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呈现强劲增长势头,交易总额已超过10万亿元,稳居全球领先地位。这一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增长,还为国际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随着国际市场环境的复杂化和技术差异的挑战增加,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在跨境贸易中面临着技术存在差距、数据安全难以保证、物流和支付体系标准模糊等诸多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分析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发展建议。
二、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影响
1.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我国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逐渐庞大,近年来更是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月至5月,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32.5%,交易总额超过10万亿元,始终保持在全球领先地位。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便捷,移动电商发展迅速,借助社交媒体平台,逐步形成特有的商业模式。一些跨境电商平台,如天猫国际、考拉海购等,引进大量海外品牌,从传统的电子产品、服装百货,到生鲜食品、医药保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同时还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同时注重产品质量和口碑。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出台了《电子商务法》,规范电子商务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之一。
2.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是深远而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市场拓展、贸易便利化、产业升级、跨境支付和物流等多个领域。第一,电子商务能够使我国企业突破因地理位置而产生的限制,解决产品销售的地域限制问题,将产品销售到全球各地。第二,区别于传统的交易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降低了国与国之间交易的成本,使得买卖双方可以直接进行交易,在节省交易时间的同时也省下不必要的交易开支,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贸易交易效率。第三,电子商务促进了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采用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提高运营效率和竞争力。跨境电商的发展激励企业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国际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而且推动了企业升级。总体来看,电子商务不仅拓展了我国市场覆盖,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产业升级,还推动了跨境支付和物流体系的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挑战
1.国际市场环境复杂
我国在进入国际市场时,电子商务企业常常面临严格的市场准入壁垒。各国的法律法规和市场准入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产品认证、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保护、数据隐私等方面的规定不同,这些差异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增加了运营成本和复杂性。不同国家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进入本国市场设有不同的准入门槛和限制。印度对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市场准入设置壁垒,包括对外资的股权限制,并且印度对电子商务平台的监管也比较严格,对中国企业运营造成一定影响。例如,2023年印度以非法汇款为由对小米公司的48亿元资金进行冻结。此后,印度还针对中国企业提出特殊要求,就是必须由印度籍人士担任在印度的中国企业的高管。除此之外,某些国家还会针对食品、药品等特定产品设有严格的进口许可和审核制度,这要求电商企业在进入市场前需经过复杂的审批和认证过程,将会使我国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难度和成本增加。税收政策上,国与国之间政策的差异会对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价格和利润率造成影响。一些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较高,而另一些国家则征收较低的关税实行优惠税率,甚至可能实行豁免,并且税收的征管方式和程序也存在不同,这使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税务合规难度增加。各国之间电子商务政策的差异给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带来了适应和合规的困难,在增加了运营成本和复杂性的同时,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市场进入速度和整体竞争力。
2.技术差异和数据安全问题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不断发展,在技术和安全问题上也要加以重视。在技术上,由于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导致技术的规范和要求产生差异。发达国家的技术发展较快、标准较高,我国的发展程度不及发达国家,导致我国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活动时难以满足其技术要求;而相较于发展较慢的国家,我国的技术发展程度和标准较高,因此产生的技术水平之间的差异同样也影响着电子商务贸易的顺畅进行。这种问题在支付系统、物流技术和平台兼容性方面尤为突出。技术创新和应用也是一个关键问题,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加大创新力度来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运营效率。但现阶段我国企业处于技术创新爬坡期,创新能力和创新投入相较于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导致我国贸易水平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不稳定。在安全问题方面,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是数据泄露问题。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是现代化企业在发展中需要突出重视的,数据泄露问题的发生会使企业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使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并且许多国家出台了严格的数据保护法律法规,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数据的存储、传输和使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3.物流和支付体系问题
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国际贸易中的物流体系和支付体系问题层出不穷。我国跨境物流和仓储水平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跨境电商需求。一方面,物流体系的效率问题和可靠性是电子商务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市场需求迅速增加,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时效慢、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导致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不满意度持续提高,不仅影响企业的发展,还影响我国的贸易规模。在跨境电子商务中,国际物流的复杂性更为显著,涉及多国法律法规和跨境货物清关流程,手续复杂且货物繁多,严重影响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周转速度。另一方面,支付体系的国际化和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面临的另一个挑战。跨境支付的复杂性导致支付结算速度和费用成本问题突出,不同国家的结算速度、结算方式、货币转换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各个国家的支付体系也存在差异,导致支付结算周期长,还会产生一定的费用成本。全球范围内的支付标准和规范存在差异,这导致跨境支付系统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监管体系和监管要求存在差异,政策制度的差异导致支付机构和商户的合规成本和风险增加,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支付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用户隐私数据保护、交易安全性和反欺诈措施等多个方面的隐患共存。
四、促进我国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优化跨境贸易环境
我国的电子商务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要积极优化跨境贸易环境,进一步缩小电子商务政策和市场准入方面的差异。首先,完善国际市场准入的政策协调。我国可以通过与各国建立更加开放和透明的对话机制,共同制定电子商务行业的国际规则和标准,同时优化我国电子商务政策和法律法规,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国际市场准入标准和流程的协调和健康发展。在产品认证、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隐私等方面,制定普遍通用的国际标准,减少我国企业与其他国家在开展贸易活动时因遵循不同国家标准而产生的不必要成本,促使贸易的顺利进行。其次,支持我国企业增强国际化能力。我国政府可以在国内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帮助,帮助企业开展国际市场的市场准入研究、法律咨询、产品认证等工作。同时,支持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以更好地了解和适应贸易国家的法规要求和市场需求。注重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的人才培养和信息共享,建立电子商务领域的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了解各个国家的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共同推进我国企业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最后,优化税收政策和贸易便利化措施。国内通过调整税收政策,降低电子商务企业在国际市场运营的税负,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简化出口退税和电子支付等贸易便利化措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市场进入门槛。
2.加大技术投资和提升数据安全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发展,更要不断完善和提高技术和数据安全,提升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注重技术标准与规范的提高。制定和完善更加贴近国际标准的电子商务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我国电子商务平台在国际市场上的可操作性和竞争力。支持企业在支付系统、物流技术和平台兼容性方面开展创新,提升技术水平,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政府部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和研发投入。建立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包括税收优惠、科研资助等政策,激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安全防护和数据保护。我国企业需要强化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加强电子商务领域数据安全方面的研发投入,以国际标准要求自身转型升级,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数据泄露问题。同时遵守国际数据保护法律法规,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提升企业的法律合规性和信任度。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学习发达国家在数据保护技术上的优势和创新点,建立国际交流平台,进行经验分享和技术合作,做到取长补短,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硬实力。
3.加强国际合作完善物流和支付体系
针对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物流体系和支付体系问题,我国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以促进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建设更加完善全面的物流体系。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扶持等方式推动我国物流企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建立更为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优化国内物流网络布局,提高物流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和运营效率。同时,紧跟信息化时代步伐,推动物流智能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简化通关流程,加快清关速度,提高国际物流的时效性。其次,建立更具有安全性和国际化的跨境支付体系。建立世界各国互联互通的支付网络和标准,在推动国际支付体系便捷化的同时降低成本。加强跨境支付监管协调,推动各国支付体系的兼容性,降低各国在贸易过程中的支付风险和成本。在技术层面,积极宣传使用安全可靠的支付方式,保障用户交易安全和数据隐私。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新需求和新形势,确保电子商务运营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最后,进一步强化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一方面,通过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建立更加紧密的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各个国家认可的贸易标准、物流体系和支付体系等,促进我国与伙伴国电子商务的便利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倡议,推动全球电子商务环境的良性发展,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国要有效解决电子商务的物流和支付体系问题,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高质量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五、结语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正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和交易环节中的诸多挑战,技术差异和数据安全问题以及物流和支付体系问题始终制约着我国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要通过加大技术投资、提升数据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以及完善物流支付体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应对在国际贸易中产生的问题,推动国内电子商务企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高质量发展,使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可持续长久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戴艳娟,沈伟鹏.跨境电商改革与出口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J].西部论坛,2024,34(01):47-62.
[2]马述忠,张道涵,陈逸凡.跨境电子商务与市域协调发展——兼论跨境电商的普惠逻辑[J].经济学动态,2024(03): 77-95.
[3]周健,刘慧.电子商务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创新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24(06):83-90.
[4]李星佳.经济新常态下的电子商务发展特点及趋势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4(08):12-15.
[5]李林.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4(10):44-46.
[6]宋科.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策略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04):73-74.
[7]刘英.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21(09):129-131.
[8]张慧君.浅谈跨境电商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利与弊[J].金融客,2023(12):37-39.
[9]孙雨萌.跨境电商对我国国际贸易与宏观经济的影响[J].产业创新研究,2023(05):118-120.
[10]江运芳.新贸易形势下跨境电商物流联盟风险与防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2,43(10):61-65.
作者简介:刘子泽(2000— ),男,黑龙江七台河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