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快乐的天赋
2025-01-01郭芷君
凭借充满感染力的能量和无与伦比的舞台魅力,来自美国密歇根州,从小喜欢唱歌跳舞的女孩Ashley Park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从百老汇到电视再到大银幕,Ashley通过自己的表演,给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境下的观众带去发自肺腑的快乐,这不仅是她与生俱来的天赋,也来自她不断磨炼的专业技能。
Ashley Park的演艺生涯始于百老汇舞台剧,凭借出众的表现很快脱颖而出。第一次担任主角的舞台剧《国王与我》,让她首次获得格莱美奖提名。随后,她凭借音乐剧《贱女孩》中Gretchen Wieners一角,打破了当下亚裔演员在百老汇的角色定位,首次获得托尼奖提名,也成为年轻一代最具可塑性和吸引力的舞台剧演员之一。
无论是在百老汇还是好莱坞历史上,亚洲演员所扮演的常是刻板印象的角色,或是因鲜少有更多样的故事和机会去表现自己而被边缘化。而如今Ashley等亚裔演员的成功,为这一群体的事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争取到了更多的话语权,观众也得以看到他们更丰富多面的魅力。
在戏剧舞台大放光彩的Ashley,凭借自己卓越的喜剧才华和迷人的个性顺利转型至电视领域,在热播剧《艾米丽在巴黎》中,她将喜剧天赋与真诚的表演相结合,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真实感和感染力,她所饰演的MindyChen温暖幽默,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Ashley的天赋不仅仅体现在她带给人快乐的方式上一一无论是她的诙谐、她的嗓音,还是她的正能量一一更在于她用幽默去面对人生困境的韧性。人们看到的是她通过舞台和荧幕制造欢声笑语,却鲜少知道她青少年时期与白血病斗争,又在拍摄上一季《艾米丽在巴黎》时身陷败血症之苦。“我非常努力地不让自己被贴上“病人”或“癌症幸存者”的标签……这种拒绝被某一身份定义的决心影响了我作为一个艺术家、讲故事的人和演员的成长之路。”
走在这条饱含个人成长蜕变和试图打破行业天花板的职业道路上,也让她对喜剧和表演有了深刻的理解,以及一种贯穿于荧幕内外的共情能力。“归根结蒂,表演对我来说是同理心的极致表达,关乎进入角色的生活,理解她们的挣扎,并无比诚实地与她们的情感保持一致。我希望这种联结能够传达给观众,帮助他们共情角色,也通过角色去理解自己或他人。”喜剧需要永远为观众带去欢乐,而作为表演者要先在生活中体验各种酸甜苦辣的复杂情感,Ashley所展现出的正是她坚持的力量、富感染力的快乐能量,以及当最后一幕落下、音乐播完时令人记忆犹新的天赋。
Q&A
对你来说,“天赋”意味着什么?你什么时候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拥有为他人带去快乐的能力?
我喜欢自己在做的事情,因为所有的都像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很难指出具体的“灵光乍现”的时刻。如果问我是否有让人快乐的天赋,我想说“天赋”是一个很微妙的词,不过,我一直感到最满足的,就是我能给他人带去欢乐的时候。
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我就乐于让人发笑,无论是在轻松愉快的时刻,还是在不太舒服的情况下,我都试图以此缓解紧张。也许这种想要创造快乐的意识是我与生俱来的。
与此同时,我认为天赋是天性与后天培养的结合。这种带给人欢乐的本能可能一直存在于我内心,但我也有机会去发展它,学习创造与他人的联结。为了真正产生共鸣,这种联结必须是真诚的。这不仅关乎我的职业,也是我每天努力在生活中去实现的东西。
你现在专注于影视表演,而你的演艺生涯却是从百老汇舞台剧开始的,你这种为他人带来快乐的天赋是如何在两个不同的领域展现的,毕竟在获得观众反馈的实时性方面二者是不一样的?
我很喜欢这个问题,你说得对,这是两种非常不同的领域。我以前认为一个领域的专业技能无法真正转化运用到另一个领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意识到同样的技巧往往可以应用于这两者之中。
对我来说,演舞台剧是神圣的,因为从来不会有两次完全相同的表演。比如,在百老汇我每周演出八场,但每一场的观众、演员和舞台上的能量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夜晚的每场演出都是不尽相同的。在舞台剧现场,观众实际上成了你的舞台搭档,他们的反应会注入到你的表演中,你可以利用他们的能量反馈做出实时反应。
在影视方面,我发现了同样迷人的东西。我喜欢去学习如何通过不同的镜头、剪辑或拍摄角度来引导观众的视角,从而让他们成为对话的一部分。虽然这种联结不像舞台现场那么直接,但它是另一种方式,一种可以触及全世界观众的方式。
无论是舞台剧还是影视剧,对我来说始终不变的,是出发点都必须是真实、真诚的。那种真实是观众最能与之共鸣的,也往往会伴随着宽容和喜悦。
我尤其通过喜剧学到的一点是,人们会因为共鸣而发笑。比如用幽默的方式来展现一个令人心碎悲伤的情境,观众会笑,是因为他们同时理解并认同了所讲述的故事和流露的情感。出演影视作品给了我与全球观众进行对话的机会,而舞台剧则提供了与在场观众更为亲密的交流。这两者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要创造出喜剧效果并不容易,在演绎喜剧角色时,你是如何做到这点的?
我出演的所有影视作品,甚至是一些舞台上的失误,都有我即兴表演的成分。那种表演是自然流露的,源于对角色和情境的深刻理解。这不是我刻意为之,这种理解是自然地融入到了我的工作中。
从我的经验来看,欢乐和悲伤的情绪是普遍存在且永恒的。无论一个人有什么背景或处在什么人生阶段,都会经历一些看似会被什么压倒的时刻,也会有一些极为私密的时刻。这些共同的情感体验是我们形成联结的纽带。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影视剧中表演喜剧,最令人欣喜的瞬间往往出现在意料之外。有些场景,尤其是在影视剧里,我并没有刻意去搞笑,完全是真诚自然地演绎,在那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我丝毫没有发现自己在其中的幽默感。而这些瞬间却是观众觉得最有趣的,他们说:“天啊,那真是太搞笑了!”但在当时,我并没有刻意制造笑点。我认为这才是关键所在,如果故意去搞笑,可能会显得不自然、刻意。
观众对你喜剧方面的专长有一定的了解,这非常重要,但也因此在影视表演上我会面临更多挑战。他们可能在任何闲暇时间观看你的作品,比如在飞机上、在失恋后,或者和挚爱在一起的时候。你永远无法知道他们那一刻处于何种境况,因此你能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真诚、具体、细腻地呈现角色和场景,希望观众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能从中感受到一些东西。
有没有哪些关键性的经历或角色让你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
我记得在拍摄《怒呛人生》时,有一场与AliWong(黄阿丽)非常戏剧化的对峙戏,我们都非常认真地投入其中。Steven Yuen没有自己的戏份,却仍留在片场为我们加油。拍了一会儿之后,他走过来对我说:“天啊,Ashley,你太搞笑了!我真不敢相信你这么好笑!”
当时我很困惑,因为我丝毫没去搞笑。我想,他是指他完全能够理解我角色的内心世界,以及我在场景中所表达的内容。《怒呛人生》的创作者以及许多我有幸合作的优秀的喜剧编剧,都有一种创造喜感的能力,这种幽默不仅是为了让观众大笑,更是为了让观众理解。
我并不认为自己是特别有趣的人,但周围人经常因我而笑,我很喜欢这一点。喜剧,或者说一种喜剧式的人生态度,实际上是源自于对人的观察。我非常敏锐,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同时也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我觉得这是我的强项一一我很擅长观察。我不会说我在喜剧上很有天赋,但我认为我的这种观察能力使我能够将一种幽默带入我的表演中。
职业生涯中的哪一个特殊时刻让你觉得自己的表演真正触动到了观众,或者有哪个特定的场景让你觉得特别能与角色的情感产生共鸣?
我为自己的每一次表演感到骄傲,因为借此我能与观众建立情感链接一一这始终是我的目标。即使只有一句台词,我也会努力去创造与观众的联结。当你在舞台上和现场观众在一起时,这种联结会更加直接。
比如,在百老汇舞台剧《贱女孩》中,我饰演的Gretchen Wieners唱了一首Whati's WongWith Me?,这是整部剧中第一次展现角色的脆弱,每晚我都喜欢表演这段情节,因为我能真切感受到那一刻与观众的联结。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当你能演绎好的时候,它能超越语言,创造一种共享的情感体验。
相似地,在《艾米丽在巴黎》中也有一些歌曲,尤其是最近一季中的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种联结。我演唱的那首Ruins,是我内心非常真实的个人情感的表达。有观众告诉我,这首歌真的触动到了他们。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作为一个表演者,最大的回报就是知道你所创造的东西能与他人产生共鸣。
你小时候罹患白血病的经历,激励你选择了演员这个职业。经历过那样的艰难时期,是否改变了你对表演或对天赋的看法?
今年早些时候我患了败血症,实际上,身体健康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但有趣的是,在某种程度上,我的性格和个性——无论是承继自父母,还是与生俱来_又塑造了我应对这些挑战的能力。不管是高中时面对白血病,还是今年的健康问题,这些特质都帮助我挺了过来。当我还是一个在寻找自己的声音和身份认同的少女时,我非常努力地不让自己被贴上“病人”或“癌症幸存者”的标签,不想因此被限制、定义或归类。回想起来,这种拒绝被某一身份定义的决心影响了我作为一个艺术家、讲故事的人和演员的成长之路。
我非常热衷于讲述能够与人们产生共鸣的故事。我不希望自己被归类,只能做某一件事——我希望能不断向他人和自己证明,我能够成长并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我的幽默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帮助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比如,昨天在圣莫尼卡的拍摄,我赤脚在雨中湿漉漉的沙滩上走了一英里,鞋子突然被海浪卷走,我们不得不跑去捡回来。所有人都冻得发抖,但这一切并没有让我沮丧,而是觉得非常搞笑。这是一段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回忆。为什么不笑对这样的意外呢?笑声让一切变得更好,也能感染在场的每一个人。这种在困境中也能找到快乐的心态,是我应对创伤并得以成长的关键。幽默,让我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我相信它也能对很多人产生同样的作用。在身体上、情感上或精神上经历过的困难塑造了我的视角,我对生活充满感激。我的人生哲学是,为什么不尽可能地享受生活并放声大笑呢?老实说,《艾米丽在巴黎》这一季的拍摄对我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败血性休克,我迟到了整整一个月才进组。拍摄过程也充满了未曾预料的困难。而支撑我走下去的,是一种简单的感激之情一一无论状态如何,我能站起来并度过每一天,就足够了。
当你经历过真正艰难的事情,之后每一个新的阻碍似乎都变得可以应对,你知道自己可以走到终点。这种经历赋予你一种关于生活的新视角,帮助你去面对接下来的任何挑战。
对抗疾病、身体康复的经历,是否也塑造了你应对职业生涯高压状态的方式?
一想到今天在超市或街上看到我的人完全不知道我这一年经历过什么,我的身体曾经处于怎样的状态,我就会产生同理心。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以为自己再也无法放肆地笑,再也无法穿上以前的衣服了。幸好有时候人们只能看到我的表象,而这也让我对他人产生了更多的怜悯之心。
当我看到某人很沮丧、愤怒甚至暴躁时,我会放慢脚步,不轻易评判,而是更努力地去共情。我提醒自己,我并不知道他们正在经历人生中哪个阶段,也不知道他们正在面对什么挑战,毕竟大多数人也永远不会知道我所经历的挣扎、忍受过的事情。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仍然去传播正能量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这是我所坚持的选择,因为我见证了克服那些困难后所能获得的东西。
归根结蒂,表演对我来说是同理心的极致表达,关乎进入角色的生活,理解她们的挣扎,并无比诚实地与她们的情感保持一致。我希望这种联结能够传达给观众,帮助他们共情角色,也通过角色去理解自己或他人。而我的经历,也会让我更坚定地怀着同理心去生活,并将这种方式带入我的工作中。
《艾米丽在巴黎》这一季的拍摄对我来说特别难,从最后一首歌也能感受到我在其中的付出。尽管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但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讲述的故事触动了很多人。当世界各地的人们告诉我,这部剧帮484ca7932751cddff757540d0c3ca39abfa0f4d3a0bf55a515af0b09f2da5c9f助他们度过了艰难时刻,或者让他们感到快乐时,我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这一季的拍摄对我来说是一场属于我自己的战斗,而每天进入那个世界并全力以赴是支撑我走下去的动力。当知道这些故事与观众产生了共鸣,便是对一切辛苦最好的回报。
能否分享一个你必须做出艰难决定一是继续前进,还是放弃一一的时刻,是什么指引了你的选择?
做决定的过程对我来说很有意思。过去我没有太多的工作机会,经常觉得自己需要对一切说“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今年生病之后,我学会了更多地爱自己,我开始明白珍视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整体健康的重要性。有时候说“不”,实际上是对每个人都好的选择。现在,我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可以在更深层次上激励到我。我觉得一个人走向成熟就体现在他/她认识到了这一点一一对自己现阶段的人生充满感恩。如今,我可以参与到许多重要的对话中,无论是行业内的,还是像今天这样与VOGUE面对面。
我如今变得更加冷静、从容,这让我更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声音。当然,对我来说,身边围绕着一群值得信任的人也很重要。我不是那种随心所欲、一意孤行的人,我喜欢听取别人的观点。我选择这份工作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喜欢与人合作。有人问我为什么不会去尝试单口喜剧或类似的事情,其实这并不意味着我害怕独自去做某件事,我只是更喜欢与他人_起去讲述故事。
我意识到,我并不需要为了让他人开心或是在我身边感到舒服而妥协。我只要选择那些希望我尽可能实现自我价值,同时我也能帮助、提升他们的人。这能促成最好的友谊与合作,或其他形式的人际关系。
许多为他人带去快乐的人常常难以取悦自己,而给观众带去欢笑几乎贯穿了你的职业生涯,那么在那些困难时期,你是如何保持这种让人快乐的能力的?
这是个很棒的问题,老实说,我还在摸索中。我不会说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取悦自己的方法,这需要不断地学习,因为生活和工作环境总是在变化。但让我感到愉快又很简单,比如,呼吸新鲜空气,享受阳光,与那些让我更了解自己、让我感到安全舒适的人在一起。
我生命中的前三十年都将身边所有人的需求放在自己之前,常常忽视内在自我,只是为了确保照顾到他人。现在的我仍然在试着帮助他人,但我懂得了照顾好自己也同样重要。成为一个团体的一部分,身边围绕着真正爱我、接纳我的朋友,对我的自我疗愈帮助很大。
你能描述一个理想的自我关爱日(Self-care Day)吗?
没有任何计划,没有日程表,只根据当下的感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天气晴朗,我会出门享受阳光,也许做一些普拉提,或是去跑步。我热爱烹饪,所以可能会去市场买一些新鲜的食材,为自己和男友Paul做一顿美味的午餐。
剩下的时间,我会用来放松一一听听音乐,或看一些让我感到愉快的节目。我也喜欢整理东西,尽管几乎没有时间去做。如果有一天是空闲的,我会花点时间整理或重新布置家。虽然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社交的E人,但在这些自我关爱日,我更像是个内向的人。我渴望呆在家、呆在自己的空间里享受舒适的个人时光,没有任何出门的压力。
作为好莱坞亚裔演员的代表,你如何在外部期望(来自观众、导演、行业)、自身创造力和自我意识之间找到平衡?
在美国的生活成长过程,无论是在好莱坞、百老汇,还是在我的初高中戏剧表演项目上,总是有一种压力让我觉得自己需要融入其中。我想,这不仅仅是关于种族的问题,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试图融人大多数的过程。我们努力表现得像其他人_样,而这往往会压抑那些让我们真正与众不同的特质。而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开始意识到,这些与众不同正是值得庆祝的地方。
关于自己的亚裔身份,以前我常觉得,如果人们能忘记我是亚裔该多好,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看到了我其他的品质。我曾深信“融入”是目标,这样才不会被视为“那个亚裔女孩”。但现在,我为自己的文化背景感到自豪,并非常清楚地意识到我不希望人们忘记我是亚裔一一它并不能定义我是谁,但确实又是我身份属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认为让人们看到我的全部很重要,亚裔身份曾影响了我的身份认同和我所讲述的故事,但这不应该限制我或其他人,认识到这一点,眼界、人生故事和心灵都会得到拓展,而不是将它们封闭起来。
例如,在《兜风》中我临场发挥,说了一句台词:“如果我在中国长大,我会不会是那个好女孩、有趣的女孩、聪明的女孩,而不仅仅是那个亚洲女孩?”这反映了我的一种信念:我们不应该忽视我们是谁,但也不应该让它成为被唯一看到的东西。
另一方面,参与《兜风》和《怒呛人生》的演出,让我感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一它们的核心团队成员主要也是由亚裔组成,这在有高知名度的项目中非常罕见。还有这次VOGUE的拍摄,主创团队也都是亚裔。这种转变意义重大,为展现故事、人才和合作带来了新的视角。对我来说,这是非比寻常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