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贾玲:活着,像一个全新的人

2025-01-01许璐

VOGUE服饰与美容 2025年1期

过去的几年,贾玲一再改变公众对她的判断。她的导演长片首作《你好,李焕英》最终以54.13亿的佳绩创造了票房神话。她成名已久,昔日那位面对镜头搞怪自黑、总有办法逗得大家开怀大笑的喜剧演员,第一次向外界展示自己作为导演的天赋和才华。

三年后,《热辣滚烫》上映,戏里戏外的贾玲都构筑了一个当代极具意义的励志故事。她出演的杜乐莹身形臃肿,心怀“总得赢一次”的梦,和生活几番交手后,在拳击台上战胜了自己,重新夺回对身体的掌控权,正如贾玲在采访中所说,“让喜怒哀乐穿过我们的身体,活着就是胜利”;戏外的她,成为减重一百斤、拥有腹肌的贾玲,新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比身体更敏捷的,是贾玲作为创作者向世界发出的提问,她精准捕捉到触动所有人心弦的情感,这种极具意义的叙事,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而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在最新的电影评论中指出:“贾玲开启了一种中国式新主流电影的可能性”。

“为了拍戏,我把灵魂都抽出来了”

2023年11月24日,贾玲完成《热辣滚烫》所有的拍摄,宣布杀青。她写下一句话:“那天,我一个人坐在那里。月光照在我的背上,这一年,像生活了一辈子。”又一年过去,去年此时让她困惑的问题得到答案了吗?贾玲说:“得到了。那时候,我一直在想:赶紧杀青,不会还要补拍镜头吧?贾玲,放过自己吧。”

的确,拍起电影的贾玲,不太容易放过自己。她怕留遗憾,拼尽全力,去追求极致。在《热辣滚烫》里,杜乐莹遭遇亲人、恋人和朋友的伤害、背叛,在风雨交加的雨夜向绝望的深渊纵深一跃,这场独角戏,贾玲拍了72条;减重成功的杜乐莹穿过长廊,走向拳击台的另一场戏,她拍了66条。她在意剧本的逻辑,也在意表演的细节,“哪怕有一帧达不到,我都不行”。贾玲在备忘录中写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千万不要责怪自己。事实上,她从不为难旁人,只会为难自己。那些戏份,她一遍遍拍,“我知道我可以做到”:有时,她会共情坐在银幕前的观众,“这一刻,他们看到了什么?怎么看到的?在前面的剧情里,杜乐莹一直穿着宽松的衣服裤子,是要隐藏那一瞬间的惊喜。你光着膀子出来时,要让观众看到肌肉线条,(用行动告诉他们)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而这个世界,我们可以改变。”

《我只活一次》记录了贾玲的另一则故事。为了追求真实的表演状态,拍杜乐莹和对手拳击较量的那场戏,贾玲坚持拍长达两分钟的长镜头,当时她面对的是屡次获得全国青年拳击锦标赛冠军的专业运动员张桂玲。她是非常怕疼的一个人,对疼痛的敏感度很高,在这场对垒中,对方必须出手重,才可能制造她的头被打得像拨浪鼓一样的视觉效果,才会让观众透过画面切身体会、相信杜乐莹渴望完成这一场比赛的决心。开机前,她对对手演员说,真打;又怕引起对方的心理负担,安慰对方说,打完,我们就杀青了。当时的贾玲究竟有多疼,她从不提及。某个瞬间,她跟张桂玲开起玩笑,“为什么你的拳头像石头一样?”工作人员看得于心不忍,劝她不必如此,但她异常坚持。

是什么让贾玲觉得必须如此?采访的现场,她的答案很真实,像是一种演员的本能,“这是一个演员应该做的,特别是我,更应该这么做。观众值得我这么去做。观众对我很好,在拍第一部戏的时候,大家对我很宽容。我拍第二部戏的时候,会拼尽全力,甚至把灵魂抽出来拍戏。”她希冀观众从电影中收获力量,只因杜乐莹如何掌控自我的故事,在每一个人的场域里都有可能实现。每每看到改变发生,贾玲都忍不住高兴,“我看到很多观众因为这部电影学会爱自己,关注自身,学会健康地生活,就会觉得,我这么做都值得。”

距离《热辣滚烫》上映过去十个月,它的余温仍在。回顾创作过程,贾玲既是导演、编剧,也是主演,她必须跟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相处。贾玲性格温和,不喜控制旁人。在片场,无数人站在身边就等着导演大杀四方,这样的时刻,她觉得煎熬,但会选取折中的方式处理,“我会和颜悦色一直说,一直迂回地商量。如果达不到我的要求,不会罢休。”为剧情需要,贾玲在有限的时间单位里先增重四十斤,挺过难捱的孤独、压力、瘦身瓶颈期,再减重一百斤。她没有妥协过,凭借惊人的意志力攀上了高峰。贾玲曾说,拍前两部作品让自己的脑力和体力达到极限。即使现在,她仍觉得,“不会再有《热辣滚烫》这样的体验了……这个过程对我实在太过恐怖。”

穿过黑暗的罅隙之后,“我现在把《热辣滚烫》视若珍宝,我认为它给我带来的一切都是好的,包括你世界观的崩塌和重建,都会让一个像孩子一样的人去重新感知这个世界,再去重新爱上这个世界,那个时候,她的心变得很坚强。杜乐莹是我创造出来的一个来自普通人中的偶像,我希望自己慢慢向她靠拢。”

天赋

上午九点,贾玲准时到达片场,她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和力,你有来言,她有去文,时不时冒出一句俏皮话,恰到好处地拉近与陌生人的距离。她不习惯别人称她“导演”,取而代之的称谓是“姐”,“各种各样的姐”。

众所周知,贾玲擅长制造笑声,这种博人一笑的天赋,让人艳羡不来。她的幽默和聪明抚平过很多观众紧绷的神经,过往的作品无不佐证这点。生于湖北的贾玲很小便知道自己有幽默感,“我喜欢看到身边人的笑容”,“你让别人开心,自己也会特别开心,这是一件双向奔赴的、流动的事,还有什么比逗人笑更让人快乐的事呢?”回溯对艺术最初的知觉,贾玲想起少时往事。那时候,家里从平房搬到四楼,她跟着爸爸一块儿看电视,“大家看春晚的时候,一个大山的姑娘忽然能看到凤凰卫视中文台、星空卫视等电视台,放了一晚上的电视剧。小时候的我,跟其他小朋友聊的东西就不太一样吧。”十二岁时,贾玲跟着姐姐一块儿去见表演老师,不怯场的她会用笑话逗老师笑。

从一场阴差阳错的误会,让她进入中戏就读相声表演专业开始算起,贾玲在这条同行人不多的喜剧之路走了二十余年。不论时间如何流逝,她依然觉得逗人笑需要天赋,也保留着小时候的心境一一让大家感受快乐。“现在获取愉快的方式有很多,我始终认为逗人笑是最难的事,但也是世间让你收获最多快乐的事。只要观众快乐,是否是因为我都不重要。”只有谈起创作时,她的言语露出锋芒,“喜剧有高级和低级之分吗?是谁在定义?”对她来说,这世间太多事没有泾渭分明的边界,她只想心无杂念,让观众发出笑声。

贾玲没有否认自己身上的天赋,她能感知到很多事物的存在。她喜欢写剧本,写剧本虽是众多工作中的一项,但是她最喜欢的。“我很喜欢创作,喜欢向世界提问,自己找答案,找到一个答案之后,我会很开心。然后,我牵着观众的手一起去问一问世界: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那个事情又是怎么一回事?我会真诚地把它表达出来。”

她不喜欢把问题抛给观众,而是得到答案后才去拍电影。《你好,李焕英》让贾玲填补了生命里一个重大的情感缺失,她得到了关于亲情的答案。“那个把你生下来、给予你的爱就像空气一样的那个人,终有一天会离开我们。妈妈的爱像不像空气,无所不在?空气不会消失,但妈妈会消失。我把我的痛苦展示给观众看,你看,我有多遗憾,希望你们不要遗憾……”《热辣滚烫》的答案,与生命的存在有关,“还有什么比活着更让人有生命力的事呢?”她说:“我牵着观众的手,说:让喜怒哀乐穿过我们的身体,活着就是胜利,别内耗!”

新作《转念花开》的创作路径也大抵如此。贾玲没想过触及传销题材,本以为已进入网络诈骗的时代,前期调研时,她发现传销依然存在,才有了故事的开始。稍早前,贾玲拍摄完成了一部分戏份,她说:“这回演一个很飒的人,还跟我算有些像,但杜乐莹跟我的性格一点不像。”最后一幕戏,她常听着耳机在半夜哭出声,想起角色的一生,忍不住感伤。话音未落地,她立刻调侃,“我会去体验,不过,这次的角色没有练一身腱子肉的需求。”

令贾玲出乎意料的是,《热辣滚烫》之后,她发现了自己的运动天赋。“我身体的协调性很强,运动能力强,很能吃苦耐劳,意志力更强,很适合做运动员。”她爱上了运动,包括但不限于跑步、攀岩、羽毛球、风筝冲浪……她不再在家里穿拖鞋,而是换上球鞋,但凡有空,每天不会让自己闲下来。最近,贾玲又迷上了跑步,开始挑战户外长跑十公里。说起运动的她,头头是道,言语流露出饱满的热情,“我上肢力量弱,以前学网球,打一会儿就打不动,但下肢力量强,能来回奔跑。以前因为身体太重的缘故,教练不让我跑步,一般做力量训练或心肺训练多,到后期才学跑步。”她饶有兴致地在解锁一切能解锁的运动,抱着谦虚的态度,渴望得到关乎身体的答案。

“我并非不快乐”

逝去的2024,贾玲形容自己“很像一个新的人”,扑面而来的一切是新鲜的体验。她亮相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去米兰看时装秀,也从人们的嘴里、互联网上得到一些过去她从未有过的新奇知识,她开始自我分辨,并做出选择。

“贾玲”这个名字,正在被外界投射愈来愈多的意义。她不仅指代过去、现在的贾玲,还有被观众将演员的真实人生和银幕角色的人生糅杂在一起的贾玲,抑或是,一个大家无比熟悉却被幽默遮蔽其他性格特质的贾玲。接连两部作品得到空前的热度和关注,将她推向巨大的盛名,度过这一年的起伏人生,贾玲过得怎样?她的嘴角露出梨涡,说自己不曾改变。但事实上,她不得不面对公众对“贾玲”这个身份潜在认知产生改变的震荡。

“我没有变,是一部分观众看待我的眼光变了。《你好,李焕英》上映的时候,我每天都哭唧唧回忆母亲的事情,也没有(人)说我不快乐。但现在感觉每个人都在说我不快乐,我没有不快乐,我很快乐。”

演员常说戏大于天,贾玲的看法不同,“如果观众看我的戏,戏大于天:观众看我的小品,小品大于天;看我的综艺,综艺大于天。”她说起相声界流传最广的金句,“你知道相声有一句话叫‘观众是衣食父母’吗?观众一直是我很好的朋友。”她把观众比喻为“朋友”,这是一种亲密不失平等的关系,在她心中,是观众待她好,才给她足够的宽容。“给观众带去力量,这是一个演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管我是什么职业,我始终是观众的朋友。这个朋友,有时是喜剧演员,她会让你们发笑;有时,她是电影导演,会跟你分享她的观点。不光分享观点,因为朋友的身份,她给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多一些,希望你们从中获取力量,获取感动。”

‘上映前,我穿过长长的黑暗走廊”,贾玲把“长”这个词重复了六次,她的嗓音似穿越一道怎么都望不见尽头的长廊,那时没人知道贾玲怎么想的,但她就想拍一部可以鼓舞观众的电影。“观众像我的曙光,我希望见到大家……只要观众看到电影,就知道我拍了什么。”现在的贾玲渐渐意识到,“我以为电影上映后,观众就能看到。但可能来得更晚,也许是三年、五年或十年,电影就在那,观众什么时候看到都可以。我不怕听见批评的声音,我在意普通观众,在意大家有没有收到我投射过去的力量。我希望,也相信,终有一天,我会跨越那些障碍和观众紧紧相拥,对吗?无论什么时候,大家愿意加入我们,都可以。”

贾玲不会停下创作。“很多天才、英雄、伟人的故事都被讲述过,我喜欢拍普通人的伟大,就像我对警察的故事充满兴趣……从普通人中来,我未来的电影也会一直拍普通人的故事。”不久前,贾玲看到一位住家保姆说着流利的英文,觉得自己可以试试,开始背起单词,“这是我的下一个冒险,学英语!”

时至今日,贾玲不敢看《热辣滚烫》。曾几何时,她像陀螺般旋转,忙着感受杜乐莹、减重,忙着拍戏杀青,却把真实的贾玲忘了,一直沉浸在角色里。她出戏慢,每次拍戏都会不计代价全情投入,去共情角色的一切:她说话的状态、她走路的姿势、她的欢乐、她的悲苦……她说:“很多角色会穿过我的身体和灵魂,有时留下痕迹,一直存在。”

这一年,她在找回昔日的贾玲,从角色中走出来。“我到现在都不敢看那部电影,我知道自己拍的时候有多难过,有多疼,有多痛苦。(电影)有很多细微的点,你们不会知道,只有我知道自己在哪个地方为自己留了一点点小小的纪念。”“你预计什么时候会有勇气看它?”“赵英俊说过,多么苦难的日子,你终究会战胜它,不去揣测它的时间,但以我乐天派的性格,会很快”,她留下了一连串的笑声。